春秋时期私学的历史特点 私学教育有哪些历史特点
私学教育有哪些历史特点
1、经费和师资高
私立教育经费基本为自筹,但也不排斥官方资助。
早期开办私学的代表人物孔丘,招收学生的条件很简单,只要"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魏晋南北朝时,儒家私学有的要求学生兑资入学,有的酌收束修,有的接收帝王的"资给"或"馈赠"。
师资。
早期私学师资来源于平民学者。
私学的宗师,有入仕做官兼领官职或短期为官者,但是,为师的资格不以入仕与否为先决条件。
唐宋以后,随着科举制的强化和读书人的增加,许多科举落第者选择教书谋生,这是私学特别是蒙学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
2、贵族化
私学的"有教无类"冲破了种族、地域和阶级界限,平民布衣受教育的机会显著增加。
"有教无类"来自孔子的教学实践。
至于近现代所涌现出来的新型私学,更是体现出了教育对象广泛性的特点:如平民学校和劳动补习学校,都是以普通劳动者为教育对象。
3、教学多元化
高级私学。
早期高级私学内容,都是以诸子著作为依据的。
春秋战国之际,儒家重仁重礼,以《六经》为教材,以"六艺"为课程。
墨家在重武和重辩的同时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也是相当重视的。
4、蒙学管理化
蒙学的教育对象是不谙世事的蒙童。
管理方式多是封建家长式管理。

注重对学生进行体罚,这是私人蒙学管理的最大的特点。
高级私学中的相当部分,弟子与先生,是一种类似朋友的"同志"关系;而教与学,也非一个严密、复杂的过程。
这类私学管理松散,基本上是以伦理和人情维系。
5、办学形式多种多样
校址和师资的选择、规模的大小、种类的多少等方面看,唐代私学的办理表现得灵活多样,显示出较强的适应性和转轨的便利。
如私学仿科举考试采用贴经、诗赋等方法,使人对它刮目相看。
唐代私学有经学、文史、诗赋、道玄、科技等五种类型。
明代高级私学有结庐授徒讲学和官余教学三种形式。
私学的兴起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私学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教师成为独立的职业;
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
3、扩大了教育对象,培养了各类人才;
4、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教育理论的发展,造就了一 大批卓有建树的教育思想家,使社会上出现了大量探讨教育思想的典籍奠定了中国教育思想的基础,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