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求物质的质量 求解一道化学题,要详细解答步骤
求解一道化学题,要详细解答步骤
求解一道化学题,要详细解答步骤
因为质量减少了1.7克,即生成的NH3的质量为1.7克
设反应的氯化铵的质量为x克
NH4Cl+NaOH=NaCl+H2O+NH3↑
53.5。。。。。。。。17
xg。。。。。。。。。1.7g
53.5/xg=17/1.7g
x=5.35g
所以氯化铵的质量分数是5.35/6=89.2%
一道化学题,求详细解答
标准压力p0=100KPa
反应商的计算:Q=1/((p(NH3)/p0)(p(HCl)/p0))
K为平衡常数,当Q>K平衡左移,Q<K平衡右移,Q=K平衡
(1)Q=1/(0.912X1.216)=0.902<K 有固体生成
(2)Q=1/(0.0405X0.0304)=812.2>K 没有固体生成

网友“西风吹吹雪”给出的答案是对的,就是具体的反应机理没说出来,反应机理如下: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氯代甲烷中的每个氯原子都由一分子氯气反应转化而来,氯气中另一个氯原子则形成氯化氢。氯代甲烷中有几个氯原子就有几倍量的氯气参与了反应。所以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4 + 2/4 + 3/4 + 4/4 = 2.5 mol
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3H2O
按照这个解就好了
顺序是
3.生成AgCl沉淀
1.生成CuS沉淀(Fe2+不与H2S反应)
4.生成Fe(OH)3沉淀
2.生成Al(OH)3沉淀
一道化学题(要详细解答)
1反应的平衡常数也就是用此温度下的NH3的浓度乘HI的浓度,HI的浓度已经给了,关键是求NH3,你看第一个方程式,如果在不发生第2个反应的情况下,NH3的浓度和HI的浓度应该相同,但是HI转化了一部分(为0.5mol/L也就是H2的浓度),所以消耗了HI 1mol/L明白吧,那样正常生成HI的浓度也就是4+1=5mol/L这个浓度也就等于NH3的浓度(因为它没发生转化)所以平衡常数也就等于5*4=20(不用除NH4I的浓度了,因为它是固体).所以选C明白了吗??????
一道化学题(要求详细解答!)
解:
由题可知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三氧化硫的化学式为
SO2 SO3
质量:Nkg Mkg
由题又知1.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kg-Nkg
2.一个硫原子的质量为Nkg-2 X (Mkg-Nkg)=3N-2M
3.按照标准可得(3N-2M) X 1/32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N-2M) X 1/32分之(M-N)
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N-2M) X 1/32分之(M-N)
又因为
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2个氧分子相对原子质量+1个硫原子相对分子质量
所以:SO2的相对分子质量=(3N-2M) X 1/32分之2(M-N)+(3N-2M) X 1/32分之(M-N)=N
一道化学题 请详细解答
都不符合要求
设该物质为CxHyOz,则燃烧反应为
CxHyOz+ (2x+y/2-z) O2== x CO2+ y/2 H2O 【1】
其产物与过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
xCO2+xNa2O2==xNa2CO3+x/2 O2 【2】
y/2 H2O+y/2 Na2O2==yNaOH+y/2 O2 【3】
联立以上三式
CxHyOz+(3/2x+y/4-z)O2+(x+y/2)Na2O2==xNa2CO3+yNaOH
所以因为生成物质量的增长只有CxHyOz的贡献,O2对质量增长无贡献。故O2前的系数应该为0。
则3/2x+y/4-z==0
例如H2:x=0,y=2,z=0,代入上式不成立,则H2不是。
同理CO、CH3COOH、C2H50H都不符合条件。
对于H2和CO的混合气体可设该气体分子式为(CO)n(H2)m,则x=n、y=2m、z=n,
由于n>0,m>0,故判定式得(n/2+m/2)>0,也不满足条件。
则该题无正确选项,全部不符合要求。
第2个说的第二个方法太繁,且不准确。“随着慢慢滴入该溶液,无色酚酞试液重新变为无色”溶液已经2变红了,怎么能还是无色酚酞试液呢?后面部分应该改为:慢慢滴入该溶液,当滴入某一滴时,溶液恰好重新变为无色。 不过最好不用这个方法,应该这样: 实验步骤: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气泡。(可以不通入澄清石灰水,因为是检验H+不是检验CO3-2,并且这里已经明确用的碳酸盐了,不过,通入也不所谓,也不算你错) 结论:该溶液显酸性。
土壤中是否含有水我的观点与003182相同.把土壤放入白色硫酸铜粉末中,,若硫酸铜变蓝色了就是有水.反之不含水
测量出该土壤中水的质量分数你可以称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在干燥器中充分干燥.再次称量.两次质量差即为水的质量.最后可得水的质量分数(不可加热灼烧.否则会分解部分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