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大臣 康熙祭拜孔子,无论如何不肯下跪,大臣略施小计,屁颠屁颠地跪拜
康熙祭拜孔子,无论如何不肯下跪,大臣略施小计,屁颠屁颠地跪拜
在中国古代,作为礼仪之邦,跪拜之礼相当隆重,并不是对谁都会轻易下跪。尤其是一国之君的皇帝,手握天下大权,自称为“天子”,除了跪拜天地和祖宗外,皇帝几乎不需要跪拜任何人,但有一人例外,他就是被称为“孔圣人”的孔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就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为孔子。因百家争鸣,儒家与其他学派相比,并没有太过突出的地位。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听从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之后,儒家就成了最主流的学派,被历朝历代统治者所推崇,非汉人所建立的元朝和清朝也不例外。

孔林,作为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很多皇帝都前来祭拜。这里所谓的祭拜,并不是单纯地走个形式,来到孔林的皇帝都要跪在孔子墓前磕头,堪称最高的祭拜礼仪。若皇帝虚心假意,不仅会被世人所耻笑,还会被文武大臣口诛笔伐,绝对够他喝上一壶。
康熙在位时期,曾多次下江南巡游,在经过山东济宁曲阜,也就是孔子的老家时,都会举行隆重的祭拜活动。有人就有这样的疑问,康熙作为满族出身的皇帝,为何要祭拜孔子呢?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孔子的人格魅力的确很强大,康熙对他相当佩服;二是,拥护中原正统思想,达到笼络民心之目的。
康熙带着众多文武官员,先后来到了孔府和孔庙,不仅对孔子的后代进行封赏,还对孔子的雕像三拜九叩,诵读了感人的祭词。不仅孔氏家族人员和大臣感动不已,就连康熙自己也被感动的一塌糊涂,可见他对孔子的尊敬是发自肺腑的。按照祭拜的流程,康熙又带着大臣来到了孔林的孔子墓地前,准备进行祭拜。
本以为皇帝会与之前一样,果断跪在墓前,然后大臣再跟着跪拜。但是,康熙盯着孔子的墓碑,足足站了五分钟,仍没有跪拜的趋势,谁都不知道皇帝在思考什么,场面一度相当尴尬。其中的一位大臣看出了端倪,就提议道:“万岁爷舟车劳动,现在肯定是相当劳累,不如先休息一会。”康熙没有说什么,只是微微点头,赞同了大臣的意见。
康熙刚到旁边休息,这位大臣就赶紧让随着太监找了一块黄布,将孔子墓碑上的一个字遮挡住。一刻钟后,康熙在此来到墓前,屁颠屁颠地跪拜。所有官员看到皇帝都跪下了,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全都跟着跪在孔子墓地前。完成此次祭拜后,众大臣对刚才之事都非常纳闷,但他们不敢直接问康熙帝,只能找机会询问那位知情的大臣。
该大臣微微一笑,给其他人解释道:“刚才我无意间发现,在孔圣人墓碑上刻有‘大成至圣文宣王’七个字。作为一国之君的万岁爷,肯定不会屈尊下跪于一个‘王’,这也不符合君臣之礼。所以,我就用了一块黄布,将墓碑上的‘王’字遮挡住。此时皇帝面对的就不再是‘王’,而是千古圣人、万世师表,故心甘情愿地施跪拜之礼。”听了他的解释后,其他官员无不被其惊人的观察力所折服。
此文为看点(历史新知)原创内容,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