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干预的原则以及方式 创伤与危机干预
创伤与危机干预
这场大火,是一次危机,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更是一次巨大的创伤性事件。我们需要调节自己的情绪,也需要去关心身边的人,大家一起度过难关。
危机(crisis)的定义概括起来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定义认为危机是困难和境遇。这些困难和境遇使得人们无能为力,不能有意识地主宰自己的生活;另一种则强调人们遭遇困难和境遇后的一种“解体状态”,个体在“解体状态”下出现恐惧、害怕和悲伤的感觉,以及因失去对生活的希望而自杀的观念、行为。
目前将导致前一种情形的刺激称为创伤性事件,导致后一种情形的则称为危机,由此看出,危机更多是指人在应激环境下的一种状态,而非强调事件。
“祸兮福兮所至,福兮祸兮所埋。”在不同文化中,危机有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意味着可导致个体严重病态的“危险”;而另一方面则又意味着“机会”,因为它带来的痛苦会迫使当事人寻求帮助。如果当事人能利用这一机会,则它可能成为个体成长和变化的机缘。对遭遇危机的个体而言,危险和机遇并存。
当创伤性事件发生初期,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危机干预。所谓危机事件(critical incident),又叫创伤事件(trauma event),是指那些危及生命、出乎意料的、让当事人无能为力的一些重大的负性事件。是一种境遇性的危机。一般认为,危机性事件包括当事人亲身经历或目睹或面对某一事件或一些事件,包括死亡或死亡威胁或严重的损伤,或可能危及自身的或他人的生理完整性,且病人有强烈的害怕、无助感或恐怖反应。
干预(interference),又称应激处理(stress management)。其工作的内容就是对症状的解释,并给出一些应对的建议,告诉当事人怎么去处理,做什么等。它与创伤治疗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急救工作,是预防性的,必须在事件发生的短期内完成,其工作的形式可以是小组也可以是个别。

有关危机干预的对象,早期的对象主要是指遭遇创伤性事件的个体。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疾病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在不断出现的新的疾病面前也显现出无能与无奈。同时,由于物质世界的高度发达,可能使遭遇创伤性事件面不断扩大。从而,使得危机干预的对象扩展到了群体,乃至社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