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叶赫那拉·那桐 历史上叶赫那拉家族都有哪些名人

火烧 2022-03-16 01:20:18 1108
历史上叶赫那拉家族都有哪些名人 1、纳兰明珠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叶赫那拉氏,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权臣,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父亲;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

历史上叶赫那拉家族都有哪些名人  

1、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叶赫那拉氏,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权臣,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父亲;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起到积极作用。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纳兰明珠陪同康熙到东北考察,最远抵达乌喇地区。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2、慈禧太后

叶赫那拉·那桐 历史上叶赫那拉家族都有哪些名人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1853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1857年,晋封懿贵妃。

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联合慈安太后、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

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

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爱新觉罗·载湉继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4年,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

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溥仪继位为帝,尊慈禧为太皇太后。

1908年11月15日17点,慈禧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3、隆裕太后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

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绪的表姐。

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

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

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

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中华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与光绪帝合葬崇陵(河北易县清西陵)。

4、太祖孝慈高皇后

太祖孝慈高皇后,纳喇氏,叶赫部长杨吉砮女。

名孟古姐姐(音译,又译孟古哲哲),太祖初起兵,如叶赫,杨吉砮以后许焉。

杨吉砮为明总兵李成梁所杀。

子纳林布禄继为贝勒,又为成梁击破。

岁戊子秋九月,以后来归,上率诸贝勒、大臣迎之,大宴成礼。

是岁,后年十四。

岁壬辰冬十月,太宗生。

岁癸卯秋,后病作,思见母,上遣使迎焉,纳林布禄不许。

九月庚辰,后崩,年二十九。

5、清圣祖惠妃

惠妃(?—1732年)纳喇氏,叶赫部东城贝勒金台石之子德尔格尔的儿子,郎中索尔和之女,康熙帝妃嫔。

纳喇氏初封庶妃。

康熙九年生皇子承庆(殇)。

十一年生皇长子胤禔。

康熙十六年八月册纳喇氏为惠嫔, 二十年十二月晋惠妃。

雍正年间曾奉养于廉亲王府,后廉亲王获罪,再度回到宫中。

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卒。

《永宪录》等史书记载说,惠妃叶赫纳喇氏是明珠的妹妹,纳兰性德的姑母,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实际情况是惠妃之父为郎中索尔和,明珠之父是牛录额真(汉名佐领)尼雅哈。

尽管他们都是金台石之后,但不是兄妹关系。

明珠与索尔和同一祖父(金台石),明珠一度权倾朝野,后因为胤禔谋夺太子之位而遭康熙的不满,最终被抄家。

其子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词人,其词集《饮水词》独步清代词坛。

纳兰也作那拉,惠妃也可以称作是姓那拉氏,是叶赫部族的那拉氏(叶赫那拉氏),与乌拉那拉氏有所不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