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阅读题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阅读题有什么技巧
小学阅读题有什么技巧
小学阅读题有什么技巧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定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定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件+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物件+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物件+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物件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物件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物件+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1、先看题目再看文章,这个适合比较短的篇幅
2、先看每段的头两句末两句,熟悉大概再说什么,然后看题目,再回过头去看文章的细节。适合稍微长的篇幅。
.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态度、观点、感情。
5. 筛选并提出文章中的重要资讯。
6. 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7.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8.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就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基本上的阅读题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就能答对~!
第一、巧用资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资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资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主语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
道听途说,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驱使 ; 执策而临之 ,策,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 “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著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再简而言之,做语文的阅读题要看你与写作者和出题者的想法是否具有共通性,在阅读题目和文章的同时要学会多角度思考,以自己、出卷人、阅卷人进行换位思考。毕竟是应试教育的制度下,有时候还要学会答题规范,思路明确,字迹清晰,应该有相应的格式。平时在注意积累,多思多想,不要光看文章的情节,要关注文章的背景,经过一段时间后相信你会成功的!
阅读题有什么技巧
初读文章,了解大概意思,然后看题目,带着问题去读,读个两三遍,读懂意思以后,有些题目的答案就在文章里,你刚开始就要判断文章是属于议论文,还是说明文,还是什么什么问题,文体知道以后就有利于你的阅读,可以根据老师对各种文体题型的答案来做,你们老师应该教过什么文章会出什么样什么样的问题吧,方法应该都教给你们了。
码字不容易,望采纳
回答阅读题有什么技巧
抓住题干,弄清文章大意,多注意细节。最主要的还是看自己的基本功,如果基本的知识点学得很扎实的话就完全没问题了!
求采纳
古文阅读题有什么答题技巧?
古文阅读实际上和现代文阅读方法大同小异,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阅读,了解大意。如能对每个词句都能理解大概的话,那做起阅读题来就会很容易。然后就要结合自己已有的古文知识基础思考回答所给的问题。
古文阅读题型一般就是以下几种:
1.解释字词,一般都是常用的古文虚、实词,且多为已学过的。如果没见过,可结合所在句子及上下文去推断其义。
2.辨析或标注句读,考我们朗读节奏和断句能力。
3.翻译句子,方法是注意几点:增(根据上下文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出来,省略是古文句式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删(古文中有许多虚词只是为了句子构成或表达的需要运用在句子中的,译为现代文时就要将这些现代文不需要的词删掉)、调(古文句式中另一种常见的是倒装句,译为现代文就要按现代文句式顺序调整)、换(将古今意义不同的词换为现代词语)等。句子翻译的方法还有直译和意译,有时一个句子的翻译要两者结合。
4.根据语段或全文回答问题,一般涉及人物形象分析,事件概括或分析等等。
5.比较阅读等等。
总而言之,有扎实的基础解答古文阅读题就比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容易。
雅思阅读题有木有什么技巧?
雅思阅读技巧总是“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亲身地体会和技巧的运用,任何技巧都不过是张看起来很美的风景画。做完后,再回头看看题目,稍微一总结,这技巧就有了。以下新航道网校为大家分享雅思实战技巧,供大家借鉴:
雅思阅读技巧总是“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亲身地体会和技巧的运用,任何技巧都不过是张看起来很美的风景画。做完后,再回头看看题目,稍微一总结,这技巧就有了。以下新航道网校为大家分享雅思实战技巧,供大家借鉴:
1、词汇和语法
大家请看下面我从汉办网站上贴上的汉语水平考试(HSK)的一道题目。
91.如何______ 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 _______ 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哲学中 ______ 着极深的智慧,有人曾称誉佛教徒是站在人类辩证思维的高阶发展阶段。
A.看待必须隐藏
B.对待必然蕴藏
C.了解当然酝酿
D.理解必定产生
看清楚了吗?它其实就是考老外是不是分得清“看待”和“对待”以及“隐藏”和“酝酿”等等,是很明显的考察词汇的题目。雅思里面虽然没有类似的题型,但是
作为一门考察语言能力的考试,它必然会涉及到词汇的考察。所以如果说您的阅读技巧很高明,仅仅几秒钟就找到了点和线,可是如果单词看不懂的话还是白搭。语
法的重要性同理。如果你做的题目够多一定会发现题目大多是原文意思或词汇的另一种表达法,所以会有很多的同义词转换。这就需要你来分辨和分类记忆意思相近
或拼写相近的单词。这个过程需要不断的操练,这就是您为什么需要一个培训机构:在小班上课的前提下,老师会在课堂上分析长句并且补充扩充套件词汇;如果你够积
极跟老师配合,找到自身的语言弱点,那么你在英语学习中累积的顽疾很可能从此克服。
2、阅读技巧
雅思阅读技巧我们常常提到的就是survey,
skim和scan.如果说scan是找点,那skim则是找线。我们做不同题型其实是运用不同的approach,基本上都是需要先找到点,然后由点到
线,基本答案就出来了。所谓点就是通过看key
words定位到的资讯点;线就是这个资讯点所在的整个句子。考细节的题型,如matching,multiple choice,yes/no/not
given,table, sentence pletion,
甚至summary都可以用这样的技巧。考大意的题型,如heading就需要用线和面的技巧来做了:所谓线就是所说的段落的first
sentence和last sentence,而面则是对全域性的把握,看作者如何结构文章的以及如何发展思路。
3、阅读速度
雅思阅读考试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通过这次考试后达到一定的英文阅读能力和速度,从而为日后在海外顺利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一定的语言基础。想想以后在国外的课堂
里要面对的一篇篇论文任务和一大堆书目,如果我们的阅读速还停留在小学水平怎么可能对付得了?速度,速度,更快地把一篇文章看完并明白大意,这是必须要完
成的基本功。
考过雅思的同学对阅读的普遍感觉就是“时间怎么过得那么快?根本来不及啊!”, 似乎阅读考试成了“mission impossible”,
到最后没了信心或者干脆就靠瞎蒙了。说实话,对大多数中国传统教育制度下的只抠课本读的学生来说,在一小时内看完2500多字的文章是相当有难度,更何况
对于A类考试里的文章全都是关于自然、科技或人文类的。
我们都知道雅思阅读的主要题材来自一些科技经济和地理杂志,这些内容加在一起就给大家呈现出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比如关于蝴蝶、蜜蜂,北极熊、大海龟,大猩
猩等等这些动物的习性和它们身上所反映的人类生活;还有关于火柴、火箭、玻璃、火柴、蜂蜜等这些跟人类生活分不开的东西的发明和发展历史;以及人类自身的
种种奥祕,例如遗传基因、认知规律、人类行为的生物解释等等。如果您有求知欲并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的话,看这些文章远比看晦涩的莎士比亚和伍尔夫的小说要轻
松实用得多。人类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对自身世界和周围世界的探究无穷无尽,每天都会有新的科学发现;做为读者的我们就需要总是保持这种新鲜感,如饥似渴地
了解这些资讯。
把历年考过的试题字斟句酌地去研究固然能提高我们应试的信心和技巧,可是阅读速度仅靠这样的精读是远远不够的。就像我们从小学开始学语文一直学到大学语
文,算起来也学了很多名家名篇了,可是现在让我们印象深刻的除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诸如此类画面感很强的句子之外我们记得的还剩下多少了呢?
所以说只是研究那些题目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补充一些阅读材料,而要获得这些补充材料一个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网上搜索:比如说今天我们学了蜜蜂酿蜜的过程,
那如果大家回去以后搜寻到类似内容的东西来看,比如有的同学找来了养某种大黄蜂能使很多非洲国家的人们脱贫致富;有的同学找来了蜂蜜种类的文章;有的同学
发现了蜂蜜的药用功能;而有的更厉害,他找到了某个国家养蜂专案的全部内容,包括专案的意义、具体实施方案等等。相信这些文章都看完的话你不但成一个蜜蜂
专家,而且通过这么多文字的阅读速度一定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呵呵,这还只是一个例证而已,如果每个相关的题材你都能找到类似的来自国家地理杂志或其他科
学杂志上的文章的话,那恭喜了,你会成为一个很博学的家伙!更“可怕”的是,你看英文的速度渐渐赶上你看中文的速度了,那些以前面目可憎的生词也越来越亲
切起来,那么雅思阅读考试你害怕么?
新航道网校相信实打实的雅思战场经验一定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考试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新航道网校祝大家在雅思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更多的雅思考试阅读技巧,请关注新航道网校雅思频道
:en51./search.jspx?q=%E9%9B%85%E6%80%9D%E9%98%85%E8%AF%BB%E6%8A%80%E5%B7%A7&typeId=8&x=0&y=0
新航道网校会员制:网校的会员制是360/月,就是你购买一个月的会员你就可以学习上面列的所有课程,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学习托福、GRE的课程。再明确点说你成为会员后新航道网校所有的课程,你都可以学习。网校会员不限时间、地点、课程、次数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注册即可试听三天:现在只要你注册成为我们的使用者,你就可以获得免费的3天学习体验,课程好不好只有试听之后才知道,马上登陆::en51./?zd开始体验吧。电话咨询:010-82351079
参考资料::en51./yasi/?zd
做散文阅读题有什么技巧或方法吗?
大致的扫全文.每一个部分的中心点的相似之处便是文章整体的精髓 有了精髓就不会跑题. 没有必要死尅一个小细节. 学会有的放矢的阅读. 担不是忽视细节.尤其是作者埋伏下的细节.和中心意思有关的细节. 加油

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是高考试题中分量较重的一块,赋分一般为21-23分,且一般为主观题。因此,这道大题的得分往往能拉开较大的距离,对语文得分的高低显得至关重要。
怎样做好散文阅读题,获得理想的分数呢?根据历年的高考大纲和高考试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找线索,理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让我们先看看陈峻峰的《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2010年重庆卷):
15、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旧巢与我的观察和猜测,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我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引发的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时间、地点、道具),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⑴语段结构分析。
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层次。通常的情况起始是一两句话,同时这往往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对本段小结。
当然,有的文章连续用几段来写一层意思,就不一定每段都有终结了。
⑵全文层次分析
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分析全文层次,首先可抓标志性句子或词语。有的文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会有结构大致一致的句子反复出现,这就是标志性句子。如2000年全国卷散文《长城》中就有“所以我说,你是一卷悽婉的历史,长城!”“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这样的标志性句子,明显地把文章的中心内容分成了几个层次。有的文章会有“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之类的标志性词语,这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其次要抓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结构方式。叙事散文往往按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或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安排层次;抒情散文(叙事、写景)既可按上述方式安排,又可按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安排,还可按观察的角度的变化来安排;说理散文则多是按材料的性质安排,或层进,或并列,或总分,或对照,或综合。
2.析词语,明情感,挖掘隐含资讯。
文章是由词语和句子构成的。词语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出现的,它要跟其他词语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意思。所以,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必须与句子联络起来考虑,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特别是散文,她承载了作者充沛的情感,作为文章的组成成分——词语就必然蕴含著作者的情感,有时还可能蕴含着非常含蓄的隐含资讯,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对词语进行语义和情感等方面的辨析,努力挖掘出其中的隐含资讯。如洛夫的散文《一朵午荷 》(2010年湖南高考卷)中“午荷”一词不仅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文中还多次出现:
……
当有人在欣赏我的孤寂时,我绝不会认为他有任何罪过。朋友,这点你不要跟我辩,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今年花事已残,明年照样由根而茎而叶而花,仍然一大朵一大朵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接受人的赞赏与攀折,它却毫无顾忌地一脚踩污泥,一掌擎蓝天,激红著脸大声唱着“我是一朵盛开的莲”,唱完后不到几天,它又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过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
扑扑尘土,站起身来,绕着荷池走了一圈,绕第二圈时,突然发现眼前红影一闪而没。我又回来绕了半匝,然后蹲下身子搜寻,在重重叠叠的荷叶掩盖中,终于找到了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红莲,我惊喜得手足无措起来,这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吗?
“午”的本义是指这朵荷花是在午后这个时间看到的,而其象征义则是这朵荷花像时间停留在午后,永远不会凋谢。
3.抓开头,重结尾,寻找关键语句。
古人形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凤头豹尾,可见其重要。
散文的开头是很讲究的,甚至有的文章开头就是“文眼”。如张承志的《大河家》(2010年高考全国二卷):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家,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地理老师不懂的、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声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著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题目: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开头的作用,请看参考答案: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散文的结尾往往有如下作用:主旨方面,卒章显志,深化、升华中心;情感方面,强烈抒发了……感情,含蓄表达了……感情;结构方面,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交代写作目的,照应题目,使文章浑然一体;手法方面,想象奇特,虚实结合,一语双关,语言富有哲理性;内容方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思考。下面是寅公先生的散文《阳关古道苍凉美》(2008年全国高考一卷)的结尾: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日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2)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当然,文章的写法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时候,文章的关键语句不在开头,也不在结尾,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寻找了。关键语句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它在文中或总起,或概括,或警策,或衔接,或揭示主旨,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4.品语言,悟句意,分析写作手法。
散文的语言是文学语言,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因而它富于形象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优美隽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品味散文语言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语言的含意和作用,思考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质朴明朗等方面思考;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含蓄、深刻、自然、淳朴等;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的角度思考,有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问、设问、借代、对偶等。
写作方法多指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人物、环境、景物场面、细节、白描等)、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烘托、衬托(正衬、反衬)、铺垫(伏笔)、渲染、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另外,谋篇布局方面的线索、过渡、照应、详略等也属于写作方法。如江西省2007高考散文题,汪曾琪的《泰山很大》:
……杜甫诗《望岳》,自是绝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句话就把泰山概括了。……相比之下,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就有点洒狗血。李白写了很多好诗,很有气势,但有时底气不足……他写泰山的几首诗都让人有底气不足之感。……张岱说“泰山元气浑厚,绝不以玲珑小巧示人”,这话是说得对的。大概写泰山,只能从巨集观处着笔。……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我对泰山不能认同。……泰山的出名,一半由于封禅。封禅史上最突出的两个人物是秦皇、汉武。唐玄宗作《纪泰山铭》,文词华缛而空洞无物。宋真宗更是个沐猴而冠的小丑。对于秦始皇……汉武帝……这两位大人物的封禅,可以说是他们的人格的夸大。看起来这两位伟大人物的封禅实际上都不怎么样。秦始皇上山,上了一半,遇到暴风雨,吓得退下来了。按照秦始皇的性格,暴风雨算什么呢?他横下心来,是可以不顾一切地上到山顶的。然而他害怕了,退下来了。于此可以看出,伟大人物也有虚弱的一面。汉武帝要封禅,召丛集臣讨论封禅的制度。因无旧典可循,大家七嘴八舌瞎说一气。汉武帝恼了,自己规定了照祭东皇太乙的仪式,上山了。却谁也不让同去,只带了霍去病的儿子一个人。霍去病的儿子不久即得暴病而死。他的死因很可疑,汉武帝究竟在山顶上鼓捣了什么名堂,谁也不知道。封禅是大典,为什么要这样保密?看来汉武帝心里也有鬼,很怕他的那一套名堂并不灵验,为人所讥。
但是,又一次登了泰山……我的心态比较透亮了。我承认泰山很雄伟,尽管我和它整个不能水乳交融,打成一片。……在山上呆了七天,我对名山大川、伟大人物的偏激情绪有所平息。
同时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微小,我们平常,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
这是我在泰山受到的一次教育。
从某个意义上说,泰山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价值。
题目:结合原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泰山是一面镜子”。
这是一道分析语言的表达作用的题目,应据“泰山是一面镜子”这句话,抓住比喻(暗喻)来回答:泰山作为一面镜子,照出了什么。联络全文内容前后对照仔细品味,泰山这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的价值:无论是文人、帝王还是游客,泰山都照出了他们各自的不同。从杜甫、李白等人描写泰山的诗文中,照出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才情、风格和气质;从秦皇、汉武的封禅行为,照出了他们人格夸大的一面和虚弱的一面;从作者再次登临泰山,照出了他的偏激和最终安于微小和平常。
5.观全文,明哲理,领悟深层意蕴。
哲理散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常运用象征手法。所以,我们要注意文中对具体形象的描绘特点和文章揭示形象与特征内在联络的方法,找出蕴含哲理的关键句仔细领会。另外,哲理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或揭示哲理,或拓展境界,或启发读者思考而意在言外。因此,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细细咀嚼,通观全文,辩明哲理,领悟文章的深层意蕴。如赵丽巨集的《焰火的变奏》(2007四川高考题):
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夜空……
……湖天之间突然蹿出一道道光点,犹如活泼的蝌蚪,从湖水深处向深邃的夜空腾游;也像犀利的鸣镝,从空中呼啸著飞入湖底。只不过瞬间的工夫,这些蝌蚪和鸣镝便轰然炸裂,变成一朵朵巨大的彩色花朵,它们随风飘动变幻,继续着火焰在夜空里演出的奇妙童话。而天上发生的所有一切,无一遗漏,都同时倒映在湖里……
……
天上的烟花像什么?在听到有人这样发问时,除了那些美好的回忆,我的脑海中竟出现了一些和此时气氛毫不相干的景象。那是战争中的夜景:枪弹和炮弹在夜空中划出耀眼的弧线,随之而来的,是爆炸,是火光,是惊悸的呼喊和痛苦的呻吟。
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有这类恐怖的记忆:……大地摇撼,火光四起,城市仿佛在地震中颤抖。“地震”之后,空中依然白云蓝天,但人间已是惨象遍地……
这样的恶梦,和眼下舒展在湖天之间的美妙焰火,没有任何关系。然而,我却无法驱散火光中生发的遥远苦痛的联想。
炮火与焰火,都是火药爆炸产生的光芒,两者的目的和效果却是天差地别。炮火,是为进攻,为征服,为反坑,为破环,为杀戮,是人间最可怕最惨烈的景象,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为庆祝,为团圆,为展示和平的欢乐,为表现人间的繁华和喜悦。同样是火花,同样是爆炸,两者所展示的,却是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
在满天满湖绚烂的焰火中,我默默地为人类的和平祈祷。但愿有这样一天,人间本来用着准备战争的火药,都被改做成了烟花,在一个全人类共庆的夜晚,让象征和平团圆的火焰之花开满地球的上空,万紫千红,此起彼伏。
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
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从平静的湖水写起,以“静”衬“动”,反衬了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接着文章联想到战争的“噩梦”,因为炮火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而焰火是和平、欢乐、繁华的象征,它们分别指向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意在提醒我们: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最后,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卒章显志。“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这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6.按步骤,精答题,获得理想高分
要获得理想高分,考试技巧也很重要。答题前应先通读全文,初步掌握全文意思;如果有双项选择题,接着应该先做这道题,因为这道题的五个选项总有两项或三项是对的,分析这些选项有利于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然后再做其余三道简答题。
这里结合《考试说明》,提出几种答题技巧:
一、看分值答题法:即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甚至字数。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4分,答案可能就有2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一道题给的分值是6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例如萧萧的《灯火》(2010年全国1卷):
17、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6分)
参考答案:①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②灯火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③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火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二、用原文答题法:
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要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具体做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下不远处。
托福阅读推理题解题有什么技巧吗?
托福备考经验之具体解题思路如下“”
1、一般对比推理:根据两个事情的对比特征,问其中一个事物的特征,只要将与之形成对比的另外一个事情的特征否定掉就可以。
2、时间对比推理:在这种推理中,一般有两个形成对比的时间段,它们所具有的特征一般相反。当题干问一个时间段的特征时,只要将与之相反的时间段的特征否定掉就可以了。
3、集合概念推理 :一个大的集合的两个方面形成对比,两者之间存在着互补性关系,也就是一个的增加意味着另一个的减少。反之,相同。这个比较抽象,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例如:Both the number and the percentage of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volved in nonagricultural pursuits expanded rapidly during the half century following the civil war, with some of the most dramatic increases ourring in the domains of transportation, manufacturing, and trade and distribution.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about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of the economy after the Civil War?
(A)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had little effect on farmers.
(B) The percentage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working in agriculture declined.
(C) Many farms destroyed in the war were rebuilt after the war.
(D) Farmers achieved new prosperity because of better rural transportation.
文中指出: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和比例都增加了。由此可知农业人口的数量和比例下降,所以(B)为正确答案。
托福备考经验之解答托福阅读推理题需要注意的资讯点
1.日期和数字。
2.关键词: 表示多少的副词: many , some, much of, several , a few ,most …;情态动词:may, can , could…;表示过去的:used to be , was, were , at one time, previously ;表示不是唯一的: not only ,not exclusively等。
雅思阅读填空题有什么解题技巧
训界新人来回答一下,很可能是某一领域的题目出了问题,那就需要针对不熟悉的领域多联络,得分不稳定看看是什么原因,阅读还是需要大量的练习。雅思阅读有一定的技巧,我熟悉词汇,但技巧并不是决定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