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年的节日起源 外国的节日起源

火烧 2022-05-24 13:27:50 1043
外国的节日起源 外国的节日起源万圣节的由来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 ”,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 t ’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万圣节

外国的节日起源  

外国的节日起源

万圣节的由来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
很多民族都在万圣节前夜有庆典聚会,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终约定俗成演变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译成了万圣节之夜 。
情人节起源(2月14日)
公元三世纪时,古罗马的战事一直连绵不断,有一位暴君叫克劳多斯征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战场,他传令人们不许举行婚礼,甚至连所有已订了婚的也马上要解除婚约。离暴君的宫殿不远,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庙。修士瓦沦丁就住在这里。瓦沦丁对暴君的虐行感到非常难过。当一对情侣来到神庙请求他的帮助时,瓦沦帝尼在神圣的祭坛前为它们悄悄地举行了婚礼。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来到这里,在瓦沦丁的帮助下结成伴侣。
消息传到了暴君的耳里,他命令士兵们冲进神庙,将瓦沦丁从一对正在举行婚礼的新人身旁拖走,押入地牢,瓦沦丁在地牢里受尽折磨而死。
悲伤的人们将他安葬于圣普拉教堂。那一天是2月14日。 为了纪念瓦沦丁,人们就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圣诞节起源(12月25日)
"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写,它是一个宗教节,我们把它当作耶酥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交换礼物、寄圣诞卡,这都使圣诞节成为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
12月25日的主要纪念活动与耶稣降生的传说有关。耶酥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马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酥",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 当马利亚快要临盆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约瑟和马利亚只好遵命。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昏,无奈两人未能找到旅馆渡宿,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就在这时,耶酥要出生了!于是马利亚唯有在马槽里生下耶酥。后人为纪念耶酥的诞生,便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酥的出世。

关于外国的节日来源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中文版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中文版】 添加日期:2006-4-12
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在第一个感恩节的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其中许多庆祝方式流传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感恩节才成为全国性的节日。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常,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都有化装游行、戏剧表演或体育比赛等。劳燕分飞了一年的亲人们也会从天南海北归来,一家人团团圆圆,品尝美味的感恩节火鸡。 感恩节的食品富有传统特色。火鸡是感恩节的传统主菜,通常是把火鸡肚子里塞上各种调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后整只烤出,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给大家。此外,感恩节的传统食品还有甜山芋、玉蜀黍、南瓜饼、红莓苔子果酱等。 感恩节宴会后,人们有时会做些传统游戏,比如南瓜赛跑是比赛者用一把小勺推着南瓜跑,规则是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终点者获胜。比赛用的勺子越小,游戏就越有意思。 多少年来,庆祝感恩节的习俗代代相传,无论在岩石嶙峋的西海岸还是在风光旖旎的夏威夷,人们几乎在以同样的方式欢度感恩节,感恩节是不论何种信仰、何种民族的美国人都庆祝的传统节日。
Thanksgiving Day
【Thanksgiving Day】 添加日期:2006-4-12 Almost every culture in the world has held celebrations of thanks for a plentiful harvest. The American Thanksgiving holiday began as a feast of thanksgiving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American colonies almost four hundred years ago. In 1620, a boat filled with more than one hundred people sailed across the Atlantic Ocean to settle in the New World(新大陆). This religious group had begun to question the beliefs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And they wanted to separate from it. The Pilgrims settled in what is now the state of Massachusetts. Their first winter in the New World was difficult. They had arrived too late to grow many crops, And without fresh food, half the colony died from disease. The following spring the Iroquois Indians(美国纽约州东北部易洛魁族印第安人)taught them how to grow corn, a new food for the colonists. They showed them other crops to grow in the unfamiliar soil And how to hunt And fish.
In the autumn of 1621, bountiful crops of corn, barley(大麦), beans And pumpkins were harvested. The colonists had much to be thankful for, so a feast was planned. They invited the local Indian chief And 90 Indians. The Indians brought deer to roast with the turkeys And other wild game offered by the colonists. The colonists had learned how to cook cranberries And different kinds of corn And squash dishes from the Indians. To this first Thanksgiving, the Indians had even brought popcorn.
In following years, many of the original colonists celebrated the autumn harvest with a feast of thanks.
After the United States became an independent country, Congress remended one yearly day of thanksgiving for the whole nation to celebrate. Gee Washington suggested the date November 26 as Thanksgiving Day. Then in 1863, at the end of a long And bloody civil war, Abraham Lincoln asked all Americans to set aside the last Thursday in November as a day of thanksgiving.
Thanksgiving falls on the fourth Thursday of November, a different date every year. The President must proclaim that date as the official celebration.
Thanksgiving is a time for tradition And sharing. Even if they live far away, family members gather for a reunion at the house of an older relative. All give thanks together for the good things that they have.
In this spirit of sharing, civic groups And charitable anizations offer a traditional meal to those in need, particularly the homeless. On most tables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foo

国际牛奶节的节日起源

国际牛奶节节日起源:
当前,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在每年的5月份举办“国际牛奶日”的活动。庆祝“牛奶日”的主意,最早是由德国促进牛奶消费协会在50年代提出来的,后来被国际牛奶业联合会(IDF)所采纳。1961年,这个联合会在德国庆祝第一个牛奶日。此后,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二(今年为5月23日)被定为“国际牛奶日”。
国际牛奶业联合会1903年在布鲁塞尔成立,有39个成员国(1996年),大部分为欧洲和美洲国家。“牛奶日”这一天,各地大大小小的奶牛场打扫得干干净净,张贴介绍牛奶生产和奶制品的图表和绘画,张灯结彩,迎接各界人士,特别是附近学校的师生前来参观。“牛奶日”活动的目的是以多种形式向消费者介绍牛奶生产情况,宣传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直接了解消费者对牛奶和奶制品的意见及要求,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促销活动。
5月23日是“国际牛奶日”。“牛奶日”最早由德国促进牛奶消费者协会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后被国际牛奶业联合会采纳。
1961年5月,国际牛奶业联合会在德国举行了第一个庆祝“牛奶日”活动,并决定将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二定为“国际牛奶日”。
“国际牛奶日”活动的目的是以多种形式向消费者介绍牛奶生产情况,直接了解消费者对牛奶生产和乳制品加工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搞好服务。“国际牛奶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宣传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39年过去了,全世界许多国家对牛奶的重视也达到相当的程度,今年是我国普遍举行国际牛奶日活动的第二年,主题为“牛奶与青少年健康”。“从青少年对牛奶重视程度抓起,进而使全社会都认识牛奶与民族健康的重要关系,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目的。”
国际牛奶节节日目的:
“世界牛奶日”活动的目的是以多种形式向广大消费者介绍牛奶的生产情况,宣传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广大消费者对牛奶和奶制品的意见和要求。这是双向的,又是互动的牛奶科普宣传活动,也是牛奶和奶制品的促销活动。
中国开展这一活动最早的城市是江苏省的南京市,最早的企业是南京"卫岗乳业",早在1997年就开始了这一活动。中国其它城市和企业也陆续开展起这一活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奶业之所以能够持续、稳定和快速地发展,同“世界牛奶日”活动的开展也是有联系的。
“国际牛奶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宣传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中国从1999年开始宣传“国际牛奶日”,鼓励人们多喝奶,通过对牛奶的宣传促进和启动消费市场,进而带动牛奶的生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的目的。

卯节的节日起源

卯节其又称“歌节”。水族民间节日。流行于贵州三都县和荔波县部分村寨。每年水历九、十月(家历五、六月)择一卯日举行。当天,青年男女打着伞,手拿花帕到卯坡唱歌、歌舞和游玩。晚上,人们汇集村寨广场,击铜鼓、敲皮鼓、吹唢呐、演出传统的花灯剧等。还邀请客人饮宴。
卯节--节日起源
卯节的起源来自一个神话故事。传说远古时候一支水族的祖先来到荔波定居,禾苗忽遭严重虫灾,人们束手无策,眼看颗粒无收。这时,水书先生陆铎从天而降,指示人们扫积屋内烟尘撒在禾苗上,终于除去了害虫。人们庆胜利,聚而欢歌,代代沿袭便形成了卯节。
关于这种风俗。较一致的传说是,古代水族的祖公拱登有两个儿子,哥哥被分住到上边的内外套地区,弟弟被分住到下边的九阡地区。原先约定好,丰收后到祖公处团聚庆祝。后来感到相距路远,往来不便,就决定哥哥过端节,弟弟过卯节。时至今日,各地水族基本上是同宗同姓的一同过节。
相传卯节是为了纪念以为带头打扫村寨、除房屋积尘、杀灭害虫、取得粮食丰收的祖先,所以过卯节这天,无论男女老少都要打扫村寨、房屋,然后祭祀祖先、宴客、参加对歌集会。对歌在卯坡进行,参与者成千上万,特别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卯坡吸引相邻数县乡青年参加,多达数万人。对歌有一定方式,姑娘们以伞遮面,小伙子暗寻对象,伞内唱歌,伞外接音,从早到晚。节日期间,有的村寨还保留祭田古俗,多以鱼虾、螺蛳肉为祭品。
卯节--传统习俗
卯节的前三四天,水家人就像汉族人迎大年一般,开始动手洒扫庭除,打扫卫生,将阳尘撒放稻田里(水家人认为阳尘能杀虫)。寅日为年终除夕,这一天要认真清扫房屋院坝,为祭天敬祖摆上鱼、肉酒、饭等供品,并且要准备丰盛的佳肴款待宾客。这时凡过卯节的村寨,都会敲起铜鼓、皮鼓,或唱起阵阵歌声,入夜不止。
卯日是节日活动的高潮。新年初一的卯日盛行着赶卯坡青年男女唱对歌的习俗。卯坡是经过多年遗俗选定下来的,专让青年男女以唱对歌的形式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场所。一般选在一个依山傍水地势较宽,能容纳下数万人平坦的坡顶上去进行。届时,不仅过卯节的村寨青年人要上卯坡对歌,就是不过卯节的外寨和毗邻各县的男女老幼也会赶来参加盛会。有些经商者也要来摆摊设点,出售各种食品和日用杂货,顿时会使得整个卯坡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开始对歌前,先由一德高望重的老人当众宣布对歌场上的戒律:只准未婚青年男女方可参加对歌。并预祝对歌的后生们能在对歌声中寻到自己的意中人。于是,在一片吆喝嬉笑声中,青年男女三五成群各自寻找自己唱对歌的对手,在卯坡的树丛中、草地上、山石旁,或站或坐地撑起各色花伞遮住脸唱起对歌来。
过节是促成青年男女婚事的日子,过去水族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较深,平时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即便私下里有了相爱的对象,也不能自由往来。只能在必要的时候,托自己的熟人,如家中的姐妹等去暗地传递一定的相爱信息。而在卯节这一天对歌却不受这种限制,青年男女都可自由选择自己心爱的人去对歌。只要两人唱得合心合意,事后只要由男方家带着猪、酒、糯米等认亲礼品前去认亲,选好了婚期便可成婚,一般家中很少干涉。
节日之夕,家家笑声朗朗,碰杯之声不绝于耳。铿锵的铜鼓和浑厚的皮鼓声响彻水寨。水家人一边喝着醇香的糯米酒,一边唱着比米酒更香的“姨娘歌”。每个水族寨子都设有“歌堂”,女歌手和伴音姑娘坐在房间里,男歌手与同伴、听众坐堂屋中,欢歌达旦,甚至连绵数昼夜。

外国的全部节日

没有啊

AA春节节日起源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传说早在新石器时期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兽(又名"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夕”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现在说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夕”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有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1]。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2]。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哪天是外国的节日

◆◇一、美国 1.元旦节(New Year's Day) 2.林肯诞辰(Abraham Lincoln's Birthday) 3. 圣瓦伦丁节(St. Valentine's Day )又称"情人节"(the lovers' day) 4. 华盛顿诞辰(Gee Washington's Birthday) 5.圣帕特里克节(St. Patrick's Day ) 6.复活节(Easter Day, Easter Sunday) 7.愚人节(April Fool's Day) 8.母亲节(Mother's Day) 9.阵亡烈士纪念日(Memorial Day) 10.国旗日(National Flag Day) 11.父亲节(Father's Day) 12.国庆节(Independence Day) 13. 劳动节(Labor Day) 14.哥伦布日(Columbus Day) 15.万圣节(Halloween;Eve of All Saint's Day) 16.万灵节(All Soul's Day) 17. 退伍军人节(Veterans Day) 18. 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 19.大选日 (Election Day 20.清教徒登陆纪念日(Forefather's Day) 21.圣诞节.(Christmas Day) ◆◇二、 丹麦 1,新年 new year 2.忏悔节 shrovetides 3.复活节Easter 4.愚人节 fool's day 5.国际劳动节 international labor day 6.一系列宗教节日 a series of religious holidays 7.宪法日 constitutions dates ◆◇三、 德国 1。圣诞节(weihnachten) 2。元旦(neujahr) 3。狂欢节(karneval/fasching/fastnacht) 4。复活节(ostern) 5。国庆节(nationalfeiertag) ◆◇四、 法国 帝王节 King festival 圣蜡节saints waxes festival 愚人节fool's day 劳动节和铃兰花节Labor Day and bell orchid festival 法国国庆节 French National Day 法国的大假France's paid annual leave 冥节deep festivals 圣-喀德琳节saints - Germany Lin festival 圣诞节Christmas days ◆◇五,芬兰 元旦节 1 月 1 日 神灵节 1 月 6 日 耶稣受难日和复活节 4 月 五一节 4 月 30 日 - 5 月1 日 耶稣升天日 5 月 降灵节5 月或 6 月 仲夏节 6 月 万圣节 11 月 独立日 12 月 6 日 圣诞节 12 月 24-25 日 节礼日 12 月 26 日 ◆◇六、加拿大 元旦:1月1日 耶酥受难日:时间在复活节之前的那个星期五 复活节次日:时间在复活节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 维多利亚日:5月24日为女王诞辰纪念日,但放假日期为25日前的第一个星期一 加拿大日:7月1日 公民日:8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 劳动节:9月1日,但放假日期为九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 感恩节:10份的第二个星期一 休战纪念日:11月11日为纪念二次世界大战中死难者 圣诞节:12月25日 节礼日:12月26日 ◆◇七,挪威 新年1月1日。 棕榈主日 复活节前的星期天。 濯足节 复活节前的星期四。。 耶稣受难日。 复活节 4月的第—个星期天。 劳动节 5月1日。 耶稣升天节 复活节40天以后的第一个星期四。 独立日 5月17日。 降灵节 复活节后第七个星期日。 圣诞节 12月25日 节礼日 12月26日 ◆◇八,意大利 1月1日元旦,亦称:新年(非宗教节日) 1月6日 主显节,亦称显现节(宗教节日) 2月14日 情人节(民间习俗节) 2月至3月 狂欢节,亦称谢肉节(宗教节日) 复活节 3月8日(三八妇女节) 4月25日 意大利解放日(非宗教节日) 5月1日(劳动节) 5月(母亲节) 6月2日 国庆节(非宗教节日) 8月15日 八月节(非宗教节日) 11月2日 万圣节(宗教节日) 12月25日 圣诞节(宗教节日) ◆◇九、英国 新年,元旦 New year 圣瓦伦丁节(情人节)Valentine's Day 愚人节 Fool's day 耶稣受难日 Jesus Good Friday 复活节 Easter 复活节后的星期一 After Easter's Monday 耶稣升天节 Jesus ascends to heaven the festival 五一劳动节 51 Labor Day 春假Spring vacation 母亲节 Mother's Day 阵亡将士纪念日 Died in battle the officers and men memoration day 美国独立纪念日 American independent memoration day 夏季公假 哥伦布日 Columbus date 万圣节前夕 Halloween eve 万圣节 Halloween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停战纪念日 First, o world wars truce memoration day 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 圣诞节前夜 Christmas day eve 圣诞节 Christmas day 节礼日 ◆◇十、希腊: 新年New year 主显节 Plough monday 圣灰节 Saint ash festival 复活节 Easter 劳动节 Labor Day 十月二十八日 On October 28 圣诞节 Christmas day ◆◇十一、新加坡 农历春节 calendar Spring Festival 清明节 Qingming Festival 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 中元节 Festival of the fifteenth day 卫塞节 of the seventh lunar month Health plug 国庆日(NATIONAL DAY ) 开斋节 Lesser bairam 哈芝节 Kazak iris festival 大宝森节 Great treasure woods festival 圣诞节 Christmas day 耶稣受难节与复活节Jesus good Friday and Easter

吃新节的节日起源

吃新节的节日起源有三:
一是为纪念开发雷公山的苗族祖先。
二是大忙季节已过,趁农事稍闲时,休息娱乐,调剂一下生活。
三是稻秧已孕穗、抽穗,预兆丰收,祭祀天公赐福。
过节时,家家包粽粑,几户联合杀一头猪或全寨宰一头牛分食,鸡鸭鱼各户自备。进餐前要用的祭品是从稻田中扯来7至9个秧苞(孕穗)置于饭上祭祀"花树"、"岩妈"或祭"桥"以及祖宗神灵。以糯米饭为主食。对歌、赛歌、赛马,纪念苗族始祖"引否飞"和"莫否飞",感谢天公赐福,预祝当年丰收。西江千户苗寨(现雷山县城区)还在这时赶热闹场,节日连续两夜三天,彻夜吹笙对歌,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简介吃新节
吃新节,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为了庆贺丰收并祈福来年丰收而举行的传统农事节日。大多在农历六月至九月间农作物成熟或农作物即将丰收期间举行。节日期间将会举办与少数民族生活相关的活动,如西江千户苗寨的游方、仡佬族祭祀、侗族斗牛等活动。

财神节的节日起源

财神是汉族民间普遍信奉的神灵。每年正月初二(南方人为正月初五)祭财神,鞭炮声昼夜不休。此时商家最为重视,多供三个财神,即关圣大帝、玄坛赵元帅、增福财神。供品多为羊肉、雄鸡、活鲤鱼、年糕、馒头等。将火燃于酒杯中供神,据说取“火酒活鱼”之意。送神时,把松柏枝架在芝麻秸上加黄钱阡张元宝当院焚饶,噼啪作响。
有虔诚者去五显财神庙烧头股香,并向该庙财神借元宝(金银纸锭),即借财气,求财神保佑发财,也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根据汉族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古文记录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 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讨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传说:
据说,财神爷是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的人供奉是不会显灵的。民间流传有“财神菩萨休妻”的故事:从前,财神庙财神身边总有一位端庄美丽的财神娘娘陪伴。后来这位善良的女菩萨突然不知去向,原来她被财神爷给休掉了。财神爷为什么要休妻呢?这要从一个乞丐说起。有个讨饭化子穷得无路可走,讨饭路过一座古庙。进庙后,他什么菩萨都不拜,单摸到财神爷像前,倒头便拜,口里祷求财神爷赐财。赵公元帅见是一个叫化子,心里想连香烛都舍不得点,还来求财?天下有那么多穷叫化子,我能接济得过来吗?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认为财神总会救济穷人的,富人不悉吃穿,求财何用?便不住地拜。这时,财神娘娘动了恻侧隐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财神夫君,劝他发发善心给这叫化子一点施舍。可财神爷不理睬,打了两个哈欠又闭上了眼睛。虽然是财神娘娘,可财权在夫君手上,夫君不点头,怎么好将钱赐给叫化子呢?娘娘无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环,扔给了叫化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龛上掷下一物,一见是一副金耳环,知道是财神所赐,急忙磕头,连呼“叩谢财神菩萨”。财神爷睁眼一看,发觉娘娘竟将自己当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给了穷叫化子,气得大发雷霆,将财神娘娘赶下了佛龛。自此以后,数百年来就再也没有一个穷人是拜了财神而发财的。

路神节的节日起源

节日时间:农历正月初五

中国年的节日起源 外国的节日起源

节日类型:传统节日

节日习俗:吃水饺、祀五通神

起源时间:元末

所属民族:汉族

节日简介:

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路头神”是吴地汉族民间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节日起源:

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汉族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路神变为财神,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