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带了多少兵 霍去病经常殴打士兵,丝毫不体恤将士的辛苦,为啥士兵不哗变?
霍去病经常殴打士兵,丝毫不体恤将士的辛苦,为啥士兵不哗变?
俗话说“慈不掌兵,情不立事”,《孙子兵法》说“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印象中,霍去病年少英武,短暂的一生一直是匈奴人的噩梦,他总是以极少的兵力杀入匈奴腹地、开疆扩土,建立了封狼居胥的不世之功。但史书之中也确实记载了霍去病对待士兵的一些不可思议的地方。
《史记》、《前汉书》都记载了霍去病少年起就恃宠而骄,不懂得体恤将士。每次出征,皇帝都会安排数十辆车的物资跟随,等打仗回来,物资还有剩余,霍去病却将它们扔掉,而不管士兵还有挨饿的人。在塞外打仗的时候,士兵们缺乏军粮,有的人饿得爬不起来,而霍去病却还要开辟场地,踢球玩乐。
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这么看来,霍去病像是一个克扣士兵,不懂得带兵之人。但是《史记》、《前汉书》后面还紧跟着写了一句话:“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称也”。大将军指的是卫青,说卫青为人仁慈,热爱士兵,谦和礼让,但天下却没有称赞他的人。而且,书中还记载了一句话:“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
这就有意思了,霍去病对待部下苛刻,很多人却争相效劳,卫青对人仁慈,人们却对其没有称赞。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这应该是司马迁故意丑化了霍去病,靠自己的主观臆想看待此事。正如南宋文人黄震说的:“凡看卫霍传,须合李广看。卫霍深入二千里,声振华夷,今看其传,不值一钱。李广每战辄北,困踬终身,今看其传,英风如在。史氏抑扬予夺之妙,岂常手可望哉?”
纵观霍去病作战,大部分时间是孤军深入匈奴腹地,没有支援,没有后勤,此时军队纪律比作战能力更重要。也许出征之时,皇帝赏赐了众多物资,但霍去病的轻骑兵肯定不会带着这些东西在漠北驰骋,在外作战,霍去病部更多的是就地取材以战养战,并不会带着多少辎重。《史记》中记载卫青作战也是如此:“会明,行二百余里,不得单于,颇捕斩首虏万余级,遂至窴颜山赵信城,得匈奴积粟食军。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余粟以归。”缴获敌人的辎重,自己不能带走的也会销毁。
既然每次都大胜而归,为什么霍去病的士兵还多有饥饿呢?这正体现了霍去病部军纪严明,士兵饿着肚子,霍去病肯定也不是酒足饭饱的。像传说中霍去病得到汉武帝刘彻的一壶酒都会洒在河中和将士分享得人,怎么会只顾自己呢?
至于踢球玩乐,我认为这是霍去病放松精神、鼓舞士气的一种方式。
最重要的是,士兵们跟着霍去病能立功受赏。

霍去病封狼居胥回来后,手下皆受到封赏:
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属骠骑将军,会与城,不失期,从至檮余山,斩首捕虏二千七百级,以千六百户封博德为符离侯。北地都尉邢山从骠骑将军获王,以千二百户封山为义阳侯。故归义因淳王复陆支、楼专王伊即靬皆从骠骑将军有功,以千三百户封复陆支为壮侯,以千八百户封伊即靬为众利侯。从骠侯破奴、昌武侯安稽从骠骑有功,益封各三百户。校尉敢得旗鼓,为关内侯,食邑二百户。校尉自为爵大庶长。军吏卒为官,赏赐甚多。而大将军不得益封,军吏卒皆无封侯者。其中以李敢最有代表性。李敢是李广第三子,从军多年,虽有战功,可一直得不到提拔。跟随霍去病一战就夺了匈奴王旗,受封关内侯。虽然后来因为打伤卫青,被霍去病私下射死,但他的人生巅峰就是跟着霍去病作战的这一段时间。
跟着这样一位战神,士兵为什么要反呢?今天饿几天肚子可以福荫子孙的事谁不愿意干?
士兵(11)作战(7)骠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