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形容病很难治的成语 成語: 因病發藥是什么意思?
成語: 因病發藥是什么意思? 成語簡解 編號: 3718成語: 因病發藥注音: |ㄣ ㄅ|ㄥˋ ㄈㄚ |ㄠˋ漢語拼音: yī ì g fā yào參考詞語: 對症下藥釋義: 義參「對症下藥」。見「對症
成語: 因病發藥是什么意思?

成語簡解 編號: 3718成語: 因病發藥注音: |ㄣ ㄅ|ㄥˋ ㄈㄚ |ㄠˋ漢語拼音: yīn bìng fā yào參考詞語: 對症下藥釋義: 義參「對症下藥」。見「對症下藥」條。Emoji符號: 因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因病發藥”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宋體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成語詳解 典故説明: 此處所列為「對症下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子語類》一書載:宋儒朱熹的門人亞夫問何謂「克己復禮」,朱熹回答:現在的人只會說要克制私欲,嚴格要求自己,卻不去實踐禮義,於是失去準則,使得禮法大亂。聖人孔子就說得很明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用禮作為克制和實踐的標準,就是捉到病根,針對症狀開方用藥。後來「對症下藥」這句成語可能從這裡的「對證下藥」演變而出,用來指針對病症開方用藥。亦用來比喻針對癥結所在,做有效的處理。《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記載了一個實例,可以助我們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府吏兒尋和李延一起來找名醫華佗看病,他們兩個人都頭痛身體發燒,症狀相同。華佗診斷該給兒尋潟藥、李延發汗藥。他們覺得奇怪,就問:「為什麼症狀相同卻開不同的藥?」華佗回答說:「兒尋的病因在體內,李延的病因在體外,所以治療的方法不同。」分別給他們用藥,隔天就都好了。典源: 此處所列為「對症下藥」之典源,提供參考。※《朱子語類.卷四一.論語.顏淵篇上》1>克己是大做工夫,復禮是事事皆落腔窠。克己便能復禮,步步皆合規矩準繩;非是克己之外,別有復禮工夫也。釋氏之學,只是克己,更無復禮工夫,所以不中節文,便至以君臣為父子,父子為君臣,一齊亂了。吾儒克己便復禮,見得工夫精細。聖人說得來本末精粗具舉。下面四箇「勿」字,便是克與復工夫皆以禮為準也。「克己復禮」,便是捉得病根,對證下藥。仲弓主敬行恕,是且涵養將去,是非猶未定。涵養得到,一步又進一步,方添得許多見識。「克己復禮」,便剛決克除將去。書證: 01.明.李贄《焚書.卷三.雜述.童心說》:「縱出自聖人,要亦有為而發,不過因病發藥,隨時處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闊門徒云耳。」 成語接龍“因”字結尾的成語
陳陳相因“因”字開頭的成語
因噎廢食因勢利導因陋就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小失大因時制宜因公假私因名思義因勢順導因變制宜因陋就寡因陋就隘因病發藥因公行私因咽去食“藥”字結尾的成語
不可救藥對症下藥無可救藥應病與藥莫可救藥因病發藥隨症用藥對病用藥對證下藥對證用藥對証之藥 參考鏈接参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因病發藥”分成的單字詳解:
因, 病, 發, 藥。
很赞哦!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