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配穴法简介

火烧 2022-02-10 14:01:47 1106
配穴法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常用配穴法4.1本经配穴法4.2表里配穴法4.3阴阳配穴法4.4上下配穴法4.5前后配穴法4.6左右配穴法4.7远近配穴法5古代文献中的配穴法5.1主客原络配穴

配穴法简介  

目录

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常用配穴法4.1本经配穴法4.2表里配穴法4.3阴阳配穴法4.4上下配穴法4.5前后配穴法4.6左右配穴法4.7远近配穴法5古代文献中的配穴法5.1主客原络配穴法5.2八脉八穴配穴法5.3子母补泻法5.4泻南补北法6特殊的按时配穴法6.1子午流注法6.2灵龟八法7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配穴法

1拼音

pèi xué fǎ

2英文参考

point patibilit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oints bina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oints associa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配穴法(points bination points association)指腧穴配伍的方法[1]。即在选穴原则基础上,根据不同病症的治疗需要,选择具有协同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腧穴同时配合应用的方法[2]。

4常用配穴法

常用的针灸临床治病时穴位的配伍方法有:表里配穴法、阴阳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左右配穴法、远近配穴法等[3]。古代文献中还有主客原络配穴法、八脉八穴配穴法、子母补泻法、泻南补北法等[3]。此外,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则是一种特殊的按时配穴法[3]。

4.1本经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bination of affected channel association of affected channel bination of affected meridian association of affected meridian)指选取同属于一条经脉的腧穴配合应用, 以防治本经及其内脏的病变的配穴方法[1]。即某一脏腑、某一经络发生病变时,就选取这一脏腑、经脉的腧穴配成处方应用[2]。多用于治疗单一的脏腑、经脉病证[2]。如肺病咳嗽,取“中府”(局部),同时取“尺泽”、“太渊”等[2];胃病选天枢(局部),同时取“足三里“等[2];督脉病脊强反折者,可取大椎、腰阳关、筋缩、命门诸穴等[4],均属本经配穴法。

4.2表里配穴法

表里配穴法为配穴法之一[5]。指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关系为依据,表、里经穴两相配合应用[5]。即在表里相合的经脉上选配穴位用以治疗本脏本腑有关疾病[6]。此法多用于治疗相表里的脏腑、经络病症[2]。一般以原络配穴法(原络配穴法是指取主病经的原穴为主,配以表里经的络穴为辅[7])为代表,但不局限于此[6]。表里配穴法适用于一般常见疾病,在临证应用时,既可单选其表经腧穴,也可选里经腧穴[2]。如胃胀满疼痛,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配足太阴脾经的公孙[2];癫、狂、痫,取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和手少阴心经的神门[5];咳嗽取太渊(肺)与合谷(大肠)[6];肝病取太冲(肝)与阳陵泉(胆)[6]等。

4.3阴阳配穴法

阴阳配穴法为配穴法之一。指阴经穴与阳经穴的配合应用。如内关配足三里治疗胃病;阴郄配后溪治盗汗;复溜配合谷治疗外感发热无汗等,均是。这种配合的阴阳两经如属表里经,则称之为表里配穴法[8]。

4.4上下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superiorinferior points bination superiorinferior points association)为配穴法之一[9]。指将上部腧穴与下部腧穴同时应用的配穴方法[1]。上,指上肢和腰以上;下,指下肢和腰以下[9]。即上下部穴位两相配合应用[9]。此法临证应用很广,可治疗头面、四肢、躯干、脏腑病症[2]。如失眠,上取神门、心俞,下取三阴交[9];脱肛,上取百会,下取长强[9];牙痛取上肢的合谷,下肢的内庭[10];偏头痛,上肢取“外关”,下肢取“丘墟”[2];头项强痛上取“天柱“,下取“昆仑“[2]。胃痛取上肢的内关,下肢的足三里[10]等。古代文献记载的八脉八穴配穴法,也属本法范围[9]。

4.5前后配穴法

前后配穴法(anteriorposterior points bination anteriorposterior points association )为配穴法之一[11]。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11]。前,指头面、胸腹;后,指枕项腰背[11]。前后配穴即前、后部穴位两相配合应用,多用于五官及内脏疾病[11]。如舌强不语,前取廉泉,后取哑门[11];咳嗽气喘,前取膻中、天突,后取肺俞、定喘[11];胃脘痛,前选中脘、建里,后选胃俞、脊中[2];胃痛取腹部的中脘、梁门,背部的脾俞、胃俞[12];咳嗽气喘取胸部的膻中、天突,背部的定喘、肺俞[12]等 。

偶刺法及俞募配穴法可归属前后配穴法类[11]。

4.6左右配穴法

左右配穴法(leftright points bination leftright points association)为配穴法之一[13]。又称双穴并用法[13]。指左右相对两穴同时应用的配穴方法[1]。根据经络循行左右交叉的特点取穴,左病可以右取,右病可以左取,还可以左右同时并取[2]。多用于治疗头面、四肢、脏腑的病症[2]。如左侧面瘫取右侧“合谷“,右侧面瘫取左侧“合谷”[2]。又如心悸、心痛,取两侧的心俞和神门[13];头痛取两侧的太阳和列缺[13];呕吐取两侧内关[14];胃病取两侧胃俞[14]等。呕吐取两侧内关等[14]。

4.7远近配穴法

远近配穴法(distalproximal points bination distalproximal points association )为配穴法之一[15]。指远离病痛部位的穴与近部穴的配合应用[15]。远近配穴法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可治疗头面、四肢、躯干、脏腑病症[2]。如胃痛近取中脘、胃俞,远取内关、足三里;腰痛近取肾俞、腰眼,远取委中、昆仑等[15]。

5古代文献中的配穴法

5.1主客原络配穴法

主客配穴法(hostguest points bination hostguest points association )为针灸配穴法之一。指主穴为主,客穴为辅,一主一客相配伍的配穴方法[1]。主客配穴法又称原络配穴法[16]。即取主病经的原穴为“主”,再配用与其相为表里经脉的络穴为“客”[17]。用以治疗本脏本腑有关疾病[18]。如肺经有病取本经的原穴太渊,配以大肠经的络穴偏历;大肠经有病,取本经原穴合谷,配以肺经的络穴列缺[17]等[18]。因本法以取本经的原穴为主,表里经的络穴为配(客),故又称主客配穴法[18]。其具体配用见下表:

原络配穴表(表格出自《中医大辞典》)

太渊

配穴法简介

合谷

冲阳

太白

神门

腕骨

京骨

太溪

大陵

阳池

丘墟

太冲

脏腑

大肠

小肠

膀胱

心包

三焦

偏历

列缺

公孙

丰隆

支正

通里

大钟

飞扬

外关

内关

蠡沟

光明

5.2八脉八穴配穴法

八脉八穴配穴法为配穴法之一[19]。又名八法配穴法[19]。见《针灸指南》。指以奇经八脉与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两相配合应用[19]。一般是依据八穴所属的阴阳契合八卦的属性,将其分为四对,上、下配合,以治疗本经及有关奇经八脉的病症[19]。如内关与公孙相配,主治心、胸、胃部疾病;外关与足临泣相配,主治目、头侧、面颊部疾病;后溪与申脉相配,主治颈、项、肩胛部疾病;列缺与照海相配,主治咽喉、胸膈部疾病等[19]。

5.3子母补泻法

子母补泻为针灸补泻法之一[20]。指脏腑、经络发生病变时,视病情之虚实可予以补母或泻子的补泻方法[20][21]。《难经·六十九难》:“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其法将井、荥、输、经、合五输穴按五行相生次序,分属木、火、土、金、水,又依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规律,根据病情的虚实,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来治疗,故亦称子母配穴法[21]。人体脏腑经络各分属五行;其五输穴也各配五行,阴经为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阳经为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20]。又依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规律,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来治疗[20]。其具体运用时又可分二法:一是取病变经脉上的五输穴来进行补泻[20]。如肝经配五行属“木”,肝经虚证,可补本经母穴曲泉(水);肝经实证,可泻本经子穴行间(火);如肺经虚证,可补本经(金)母穴太渊(土),或母经(脾经)的穴位,称虚则补其母(土生金);又如肺经实证,可泻本经(金)子穴尺泽(水),或子经(肾经)的穴位,称实则泻其子(金生水);余类推[20][21]。二是取病变经脉的母经母穴或子经子穴来进行补泻[20]。如肺经配五行属“金”,肺经虚证,可补母经(脾经,属土)母穴太白(土);肺经实证,可泻其子经(肾经,属水)子穴阴谷(水);余类推[20]。临床上,此两法常同时应用,以加强疗效[20]。

5.4泻南补北法

泻南补北法为配穴法之一[22]。《难经·七十五难》:“东方实(肝),西方虚(肺),泻南方(心),补北方(肾)”。它是根据五行生克关系,提出对肝实肺虚而脾土无恙的病症,要用泻心火,补肾水的方法来治疗[22]。因为火(心)是木(肝)之子,泻心火则可夺肝母之实,又能减去克金(肺)的作用,使金气得复[22]。水(肾)是木之母,金之子,补肾水可资肺母之虚,又可制火之亢,使火不克金,则金气当胜。金胜则能抑木[22]。所以说“子(水)能令母(金)实,母(水)能令子(木)虚。”这种治法是对“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补充,说明五脏之间相互影响是多方面的,因而治疗方法不能局限于补母泻子[22]。并可据此原理推演;心实肾虚,要泻脾补肝;脾实肝虚,要泻肺补心;肺实心虚,要泻肾补脾;肾实脾虚,要泻肝补肺等[22]。

6特殊的按时配穴法

6.1子午流注法

子午流注法(point selection by middaymidnight flowing of qibloodpoint  midnightnoon ebbflow acupoint selection)是古代关于针灸取穴方法的一种学说[21]。指以日时干支推算人体气血流注盛衰的时间,据此选配各经五输穴进行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1]。

子午流注针法以时间为主要条件,在古代哲学思想“人与天地相参”、“与四时相应”指导下,根据脏腑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规律,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为基础,结合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理论制订的一种逐日按时的取穴方法[23]。系以日时干支推算人体气血流注盛衰的时间,据此选配各经五输穴进行针刺治疗[23]。见《子午流注针经》。子午,代表时间;流注:指气血循行[24]。认为人体的气血循行,是从子时到午时,从午时到子时,随着时间的不同而出现周期性的盛衰开阖,开时气血就盛,阖时气血就衰[24]。因而主张以十二经的五输穴为基础,配合日、时的天干、地支变易,来决定某天某时治病应取的穴位[21]。

《针灸大全》载《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对开穴有具体记载[23]。总的原则:阳日、阳时取阳经五输穴,阴日、阴时取阴经五输穴[23]。即日时干支逢单为阳,逢双为阴[23]。十天干各配合脏腑和经脉,即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戌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三焦、心包络并入壬癸[23]。例如甲日于甲戌时开取胆经井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穴前谷[23]。又如乙日于乙酉时开取肝经井穴大敦,丁亥时开心经荥穴少府等[23]。阳日逢阴时或阴日逢阳时无开穴,则可取用其相合日干的开穴,如甲日与己日通用,乙日与庚日通用等[23]。若相合时均无开穴,则可取十二经的子母补泻穴,称做子母互用[23]。

根据这种理论,按时取穴,如顺水行舟,获得更好疗效[24]。这种学说从总体来看,认识到人体经脉气血的变化受到自然界日、时变异的一定影响,有它合理的因素[21]。但有些内容尚待今后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加以整理提高[21]。

本法是以日期的天干为主,因称纳甲法;以时辰地支为主的子母补泻配穴则称纳子法[23]。

6.2灵龟八法

灵龟八法(eight methods of intelligent turtle)为按时配穴法的一种[25]。又称灵龟飞腾[26]、飞腾八法[26]、奇经纳卦法[1]。是以奇经八脉的八穴为基础,配合八卦、九宫和天干、地支的变易,进行选配八脉交会穴防治疾病的方法[1]。以八脉八穴配合九宫数,再据日时干支所代表的数字计算配穴[25]。一般取主穴和配穴各一个[26]。此法从总体来看,认识到人体经脉气血受到自然界日、时变异的一定影响,有它合理的因素,但采取了机械的治疗公式,有待今后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26]。《针灸大全》载《八法歌》:“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干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日时干支所代表数字据《八法临时干支歌》:“甲己子午九宜用,乙庚丑未八无疑,丙辛寅申七作数,丁壬卯酉六须知,戊癸辰戌各有五,己亥单加四共齐。阳日除九阴除六,不及零余穴下推。”例如甲子日戊辰时,甲得10数,子得7数,戊得5数,辰得5数,共27数。此日是阳日,应除二九18数,余9数,即取离9列缺穴[25]。

7参考资料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魏睦新,仲远明. 中医针灸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65.^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76.^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12.^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90.^ [7]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67.^ [8]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97.^ [9]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 [10]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6.^ [1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40.^ [1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24.^ [1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77.^ [1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5.^ [1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08.^ [1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5.^ [17]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05.^ [1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02.^ [19]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 [20]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2.^ [2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2.^ [2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62.^ [2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1.^ [2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0.^ [2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98.^ [2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45.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古籍中的配穴法

《急救广生集》:[卷五·妇科]求嗣

以致不嗣之由,各根据法灸之,无有不效者,谨摅屡验穴法于后。一丹田穴在脐下三寸,乃是二阴任脉之会。灸之...

《医学入门》:[内集·卷一针灸]子午八法

正及心惊。耳鸣鼻塞胸中满,好用金针此穴寻。盖公孙配内关为子母,合于心胸胃冲脉;临泣配外关为妻夫,合...

《验方新编》:[卷三各种气痛]心胃气痛

愈。愈后戒食脚鱼。又方∶照鼻部治鼻血第一方烧少商穴法,即愈。《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

《中国医籍考》:[卷二十二]明堂经脉(二)

便宜行事。政暇集谓曰。用药必先明脉理。针灸在乎知穴法。此医道之当然。脉理穴法。虽在人身。而其治法具载...

《针经指南》:附∶针灸杂说

出太渊同。壬归京谷期中过,癸出之时太溪空。十二经配十二支寅属肺,卯属大肠,辰属胃,巳属脾,午属心,...

更多古籍中的配穴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