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产业组织理论吴汉洪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在公司战略管理领域有哪些比较新的

火烧 2022-02-04 00:00:28 1053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在公司战略管理领域有哪些比较新的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在公司战略管理领域有哪些比较新的发展战略规划——超越西方正规化 毫无疑问,中国的发展战略规划制作,不论企业性质,均不离西方正规化之窠臼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在公司战略管理领域有哪些比较新的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在公司战略管理领域有哪些比较新的

发展战略规划——超越西方正规化 毫无疑问,中国的发展战略规划制作,不论企业性质,均不离西方正规化之窠臼,其有效性无以检验,针对性无从谈起,教条主义痼疾却日益突显,变质为”战略八股”,现实指导作用止于学术论文

产业组织理论为什么叫产业组织理论而不叫组织理论

最初起源于对某个行业的分析

什么是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 研究市场在 不完全竞争 条件下的 企业行为 和市场构造,是 微观经济学 (个体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研究产业内企业关系结构的状况、 性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经济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 梅森 ( Edward.S.Mason)和 贝恩 (J.Bain)创立。 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 马歇尔 的经济理论。

简述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特征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在没有构筑稳固的理论基础上,就急于从经济分析转移到了经验分析上,并且力图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而新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则力图使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在不完全竞争模型和博奔论工具的基础上,构筑对现实经济解释的理论逻辑基础。新产业组织理论同时也超越了效率学派利用单纯的价格理论分析市场竞争性均衡问题的理论框架,该理论的学者们认为,寡占竞争是目前市场结构的主要均衡模式,而并不像效率学派认为的在不存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市场的最终均衡是竞争性均衡。他们利用非合作博奔模型分析了在寡占厂商相互依赖的条件下,市场竞争均衡的必要条件。同时,他们利用动态的方法,替代了传统的静态、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他们认为,假定经济主体的行为是进行的序贯决策,那么这种决策行为就已经考虑到了现在的行为对以后市场竞争的持续性影响。[2]
新产业组织理论最主要的特点是认为市场结构不再是单纯决定厂商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外生变数,而是与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市场分析框架内进行解释的内生变数。在寡占的市场结构条件下,主导厂商可以通过其行为影响整个市场环境,如市场中现在的和潜在的对手数量,行业的生产技术和竞争对手进入该行业的成本、速度,以及市场的需求偏好,等等。也就是说,市场环境不再是外生给定的,厂商可以通过战略性行为改变市场环境,而市场环境是竞争对手决策时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从而主导厂商通过操纵市场环境可以影响竞争对手进入市场时对市场的预期,为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市场竞争环境和获取超额利润创造前提条件。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利用博奔论中的非合作博穷理论和不完全资讯理论对市场竞争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在这些模型中,厂商之间的资讯是不对称的,但是对于某些特定的私人资讯的分布函式,它们则是共同知识。在这种假定下,具有资讯优势的厂商可以利用战略性行为影响竞争对手事前对未来事件估计的信念,从而可以影响竞争者未来的收入预期。因为在资讯不对称的情况下,资讯不灵通的厂商作出决策时只能先从资讯灵通厂商的行为中对决策资讯作出推断,然后在所推断的资讯的基础上作出决策。这样,对于资讯灵通的厂商来说,就有采取战略性的行动向资讯不灵通的竞争对手传递不真实资讯的激励作用,或者会使这类厂商凭借自己的资讯优势操纵其他竞争对手对该资讯的推断,从而使竞争对手的决策结果对自己有利。在此基础上,新产业组织理论家又引进了与完全资讯条件下不同的均衡概念,如不完全资讯下的贝叶斯一纳什均衡和精炼贝叶斯一纳什均衡以及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等。

泰勒尔的《产业组织理论》是哪年写的?

1988年泰勒尔出版的《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有哪些

诸多研究发现市场集中与利润率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市场集中度表明特定产业内若干家最大企业所具有的经济支配力,是规模经济和行业壁垒程度的反映。
一般认为,市场结构变数中市场集中是规模经济、行业壁垒(进入、退出壁垒)、市场容量的函式,他们是正相关的关系。

《产业组织理论》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产业组织理论”作为大学课程虽然从20世纪30年代在哈佛大学就开设成为经济学课程,但在我阁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逐步展开,适合国内教学的教材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本,而且大都不成体系。
《产业组织理论》是作者黄桂田在11年的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充实和改进课件的基础上编撰而成。书稿在出版前作为讲义在12届本科生教学中使用,在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反复修改。在教学实践和写作过程中,作者参阅了大量国内外同类教材,吸收了相关专著和论文的最新成果。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特色包括:
·在框架和逻辑安排上全面系统,避免国内同门教材结构分散、逻辑性系统性弱的缺陷。
·有中国针对性,国外同类教材在语言表达和案例分析上都有别于中国现实,国内教材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而本教材尽可能地纳入了中国经济元素。
·吸收了产业组织最新成熟的研究成果。

求救!产业组织理论里面的双重加价模型?

 古诺模型又称古诺双寡头模型(Cournot duopoly model),或双寡头模型(Duopoly model),古诺模型是早期的寡头模型。它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1838年提出的。是纳什均衡应用的最早版本,古诺模型通常被作为寡头理论分析的出发点。古诺模型是一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该模型也被称为“双头模型”。古诺模型的结论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寡头厂商的情况中去。
古诺模型假定一种产品市场只有两个卖者,并且相互间没有任何勾结行为,但相互间都知道对方将怎样行动,从而各自怎样确定最优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古诺模型又称为双头垄断理论。
古诺模型的假设
古诺模型分析的是两个出售矿泉水的生产成本为零的寡头厂商的情况。
古诺模型的假定是:市场上只有A、B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他们的生产成本为零;他们共同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A、B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A、B两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即每一个产商都是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产量。
古诺模型中厂商的产量选择
A厂商的均衡产量为:
OQ(1/2―1/8―1/32―……)=1/3 OQ
B厂商的均衡产量为:OQ(1/4+1/16+1/64+……)=1/3 OQ
行业的均衡总产量为:1/3 OQ+1/3 OQ=2/3 OQ
价格竞争的古诺模型
假定两个寡头分别用40元的固定成本生产可以相互替代并且有差别的产品,并假定不存在可变成本,边际成本为0,两个寡头面临的市场需求数如下:
D1:Q1=24-4P1+2P2
D2:Q2=24-4P2+2P1
π1=P1Q1-40=24P1-4P12+2P1P2-40
dπ1/ dP1=24-8P1+2P2=0
P1=3+1/4P2(寡头1的反应函式)
同理:P 2=3+1/4P1(寡头2的反应函式)
因此,P1=4, P2=4
得:Q1=16, Q2=16;π1=24,π2=24。
寡头间的这种无勾结行为而达到的这种均衡称为古诺均衡.寡头间若存在着勾结,以求得联合的利润最大化,所得到的均衡为共谋均衡。

古诺模型结论的推广
以上双头古诺模型的结论可以推广。令寡头厂商的数量为m,则可以得到一般的结论如下:
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市场总容量/(m+1)
行业的均衡总产量=市场总容量·m/(m+1)
古诺模型的缺陷是假定了厂商以竞争对手不改变产量为条件。

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和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专业的不同

020204金融学
01金融理论与政策
02财政与税收
03专案分析与评估
04财务管理与会计
05保险理论与政策
020205产业经济学
01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
02产业竞争力
03区域经济与发展
04产业结构与布局
020206国际贸易学
0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02国际贸易实务
03农产品市场与政策
020209数量经济学
01技术经济
02经济系统分析
03经济统计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01资讯管理与资讯系统
02战略管理与决策分析
03专案管理分析与企业管理
04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20202企业管理
01战略管理与组织行为
02财务与专案管理
03人力资源管理
04生产运作与物流管理
05营销管理
06资讯管理与电子商务
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01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02农村合作经济
03农村发展与城镇管理
04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
05涉农企业管理

产业组织理论吴汉洪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在公司战略管理领域有哪些比较新的

简述产业组织理论中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芝加哥学派产生的背景,是美国政府在奉行哈佛学派的观点,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出现衰退的情况下产生的。
芝加哥学派认为,政府不应该过多地对产业内的经营活动进行干预,即使是在高度集中的产业里面,也存在着有效地竞争,所以,反托拉斯行为是不必要的;政府对产业的干预和管制才是最大的进入壁垒,同时,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决定了市场结构。政府的管制措施应该放在市场行为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