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围赵之邯郸阅读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标签: 军旅 边塞 场景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译文
我把握著两袋红色羽毛箭来到河北古之燕国和赵国的地方
正是射杀天狼----骚乱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时候目睹军情激扬万分
在邯郸洪波台观看兵卒演习作战我身佩长剑遥望北疆的关塞
我想请缨参战不愿意羁旅在南方的古越国地带我要直趋燕然山铭功勒石
将军的龙虎旗在风中猎猎动员会上的歌声仍然在耳边不停歇
壮士击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忧愁在投壶的活动烟消云散
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百战百胜一举把鬼子们全部扫光才回家乡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注释
⑴原注:时将游蓟门。题注:《元和郡县志》:洪波台,在磁州邯郸县西北五里。
⑵赤羽,谓箭之羽染以赤者。《国语》所谓“朱羽之矰”是也。又《六韬注》:飞凫、赤茎、白羽,以铁为首:电景、青茎、赤羽,以铜为首。皆矢名。
⑶《楚辞》:“举长矢兮射天狼。”王逸注:“夭狼,星名。”
⑷江淹,“倚剑临八荒。”《括地志》:玉门关,在沙州寿昌县西北一百十八里。
⑸终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⑹《后汉纪》:永元二年,窦宪、耿秉自朔方出塞三千里,斩首大获,铭燕然山而还。
⑺《国语》:“歌钟二肆。”韦昭注:“歌钟,歌时所奏。”
⑻颜师古《急就篇注》:“筑,形如小瑟而细颈,以竹击之。”《通典》:“筑,不知谁所造,史籍惟云高渐离善击筑。汉高帝过沛所击。”《释名》曰:“筑,以竹鼓之也,似筝细项。”按今制:身长四尺三寸,项长三寸,围四寸五分,头七寸五分,上阔七寸五分,下阔六寸五分。
⑼《后汉书》:祭遵为将军,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
⑽《周易》:“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汉书》:“外伐鬼方,以安诸夏。”颜师古注:“鬼方,绝远之地。一曰国名。”《晋书》:“夏曰薰鬻,殷曰鬼方,周曰薰狁,汉曰匈奴。”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相关内容
简析作者:佚名 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在天宝十年去幽燕安禄山老巢北京探查的时候所作。但是从气氛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暂时不作探讨。 此也可以算是边塞诗...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作者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的其它作品
○ 将进酒·君不见
○ 静夜思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望庐山瀑布
○ 行路难·其一
○ 李白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