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属于舶来品 象棋與象,誰是舶來品?
象棋與象,誰是舶來品?
象棋,在古代也稱之爲象戲,那麼象棋爲什麼叫象棋而不叫車棋、馬棋、兵棋呢?因爲象棋之所以叫象棋與象棋裏的那個象沒什麼關係,而是“象”通“像”,有模仿的意思,象棋的意思是模仿戰爭的棋。
經過專家考證,認爲西洋棋,也就是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是同源的,都源於古代的印度地區,後來傳播到了中國,演變爲中國象棋,傳播到了西方,演變爲國際象棋,當然,也有人反對這種說法,認爲象棋就是中國古代人發明的,並且一直流傳到現在。
個人是傾向於前一種說法的,但這不是要說的重點,重點是——象。
中國象棋中的這個“象”到底是什麼?我們都知道,在國際象棋中,象是斜着走的,是主要的進攻手段,兩個象,一個是白格象,一個是黑格象,永遠不會碰到一起,這是模仿古代戰場中的戰象的,戰象是極好的衝鋒部隊,強大的身軀和堅硬的皮膚簡直就是敵軍的噩夢,而且象背上還可以配置弓弩手和長矛兵,有極強的殺傷力,但戰象彼此間是要保持距離的,避免誤傷和互相踩踏。
中國象棋中“象”的走法與國際象棋是完全不同的,國際象棋中的“象”重進攻,中國象棋中的“象”重防守,走田字格,並且不能過河,自身不具備攻擊能力,只能在極少數的情況下可以實現輔助進攻,例如給炮做炮架。那麼“象”是不是應該是“相”呢?輔助將軍的人,現代象棋中“象”確實歸爲“相”的意思,但“象”不是“相”演化來的,相反,“相”是從“象”演化而來,古代象棋中“象”的走法並不是田字格。
“象”的走法改變要從“炮”說起,在宋朝之前,象棋中並沒有“炮”這種武器,但有“砲”,一種類似拋石機的武器,但並沒有引入象棋中,那時候的象棋是有八個卒的,同現在的國際象棋一樣。象棋增加兩個炮之後,主要的攻擊武器就變成了車馬炮象,顯然會造成攻守不均衡,於是象就從進攻棋子變成了防守防守,“象斜走”變成“象走田”,事實上,象還是斜走的,只是限定死了格數,限兩格,看起來像田字格而已。
如果說古代象棋原本是有“象”的,可是中國古代並沒有戰象的記載,是不是就說明象棋不是中國人發明的,而是從印度或是其它地方傳來的呢?事實上,中國古代是有象的,中原地區就有,並且也有戰象。
“象”字本身就是一個象形字,甲骨文的“象”字就是一個大象的模樣,說明商代及其之前,中國都是有大象的,而且大象在人們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但隨着氣候和環境變化,大象這種動物在中原地區消失了,留給河南的就剩下一個“豫”了,彷彿一個人牽着大象遛彎。大象消失之後,古人還是很傷感的,於是給後人留下了一個詞:想象,也就是象沒了,只能靠想了。
古代中國就有戰象,那是不是就能證明象棋就是起源於中國呢?也不盡然,中國人的“想象”,從春秋時期就開始了,可能從周朝開始,大象在中原地區就滅絕了,戰象也就退出了戰場,所以沒有關於戰象的史料記載,而現在通行的象棋相傳爲唐代牛僧孺所制,在此之前,確實也有象棋的說法,但與現在的象棋應該沒有什麼相關性,畢竟在唐之前並沒有連續的關於象棋的記載。
唐代的時候,象已經成爲遙遠的傳說了,牛僧孺制象棋的事情,應該不知道中國有過戰象的事實,但印度的戰象卻仍在使用中,而且唐朝的時候,中國與印度有着非常頻繁的文化交流,尤其是佛教和象的淵源,普賢菩薩的坐騎就是大象,也一定會有很多關於戰象的故事傳入中國,而這些有可能被牛僧孺借鑑。
個人傾向於認爲,象棋的原型來源於印度,傳到中國後被本土化,逐漸演化成現在的中國象棋,理由不是中國沒有象,而是跟“車”有關。國際象棋中的“車”其實是Rook,古代的一種攻城器械,可以移動,像城堡一樣,而中國並沒有與之相同的器械,所以用“俥”來替代,往往誤以爲是戰車,中國的戰車其實可以分爲兩種,前秦時期的戰車用馬拉,是進攻型的,後來被騎兵替代,秦之後戰車是防禦性的,用人推,並不符合象棋中“車”的功能,所以個人認爲中國象棋的“俥”是舶來品。
有點亂哈,總結一下:
第一,中國象棋中的“象”確實就是大象的象,而不是相;
第二,中國古代確實有過大象,而且還有戰象;

第三,中國象棋中的“象”與中國古代的戰象沒有關係;
第四,中國象棋的象有可能是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而引入中國象棋裏的,也有可能象棋的原型是印度傳來的,暫無定論。
拋磚引玉哈,請求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