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1955年授衔的将军有多少 [转载]1955年授衔少将以上将军名单及介绍

火烧 2021-09-08 22:48:01 1422
[转载]1955年授衔少将以上将军名单及介绍 张池明 中南军区 后勤部部长兼政委 总后勤部参谋长刘转连 粤东军区司令员兼41军军长 军事学院学员孔庆德 武汉军区 副司令员谭甫仁 武汉军区 副政委何德全

[转载]1955年授衔少将以上将军名单及介绍  

张池明 中南军区 后勤部部长兼政委 总后勤部参谋长

刘转连 粤东军区司令员兼41军军长 军事学院学员

孔庆德 武汉军区 副司令员

谭甫仁 武汉军区 副政委

何德全 湖南省军区 副司令员

徐深吉 北京军区 副司令员

韩 伟 北京军区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袁升平 北京军区 政治部主任

王道邦 陆军 65军 军长兼政委 军事学院学员

王紫峰 山西军区 司令员

赵 熔 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肖新槐 天津警备区司令员兼 66 军军长 军事学院学员

吴信泉 沈阳军区 参谋长

周玉成 沈阳军区 财务部长

曾泽生 陆军 50军军长

温玉成 前陆军 40军军长 军事学院学员

曾绍山 志愿军 3兵团副司令员 旅大警备区司令员

陈先瑞 志愿军 19兵团副政委

旷伏兆 志愿军 19兵团政治部主任

李雪三 志愿军 后勤司令部政委

谢有法 志愿军 3兵团政治部主任 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张天云 志愿军 47军军长

卢 胜 志愿军 23军政委 军事学院学员

黄新廷 志愿军 1 军军长 军事学院学员

吴先恩 志愿军 后勤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员

阿沛*阿旺晋美 西藏军区 副司令员

朵噶*彭错饶杰 西藏军区 副司令员

上将中的原国军军官:

上将中原国军将领有3个:陈明仁,董其武,陶峙岳.因各带过来相当于1个兵团的兵力,故授予上将.根据1947年中央对于国军投诚将领安置的文件规定,全部按实际带来的兵员数予以授级,故其中的陈明仁与共军曾泼命作战,仍比其他早就是共党的叛将级别高.

上将中原国军校级军官有1个:吕正操,东北讲武堂出身,抗战时率1团脱离国军.后为共军将领坚持冀中平原.得以升到兵团级.

中将中原国军将校有8个:

万毅,原东北军团长,地下党员,抗战时率军脱离国军阵营.进军东北时已是纵队司令员,因bl要给自己的爱将李天佑腾出位置,逼其让出司令位置.当了一段时间政委后转炮纵.

韩练成,原西北军将领,地下党员,在莱芜战役关键时刻放弃指挥,致使国军大败,以后起义带来的兵马勉强可算一军,才任命为军级.

孔从洲,原西北军将领,1946年起义,老军级,且与主席结亲.

曾泽生,原滇军将领,在东北率军起义,仍为军长.

毕占云,原湘军营长,井冈山时起义,经过长征.

孙 毅,原西北军尉官,参加宁都暴动,经长征.

孙继先,原西北军尉官,参加宁都暴动,经长征.

苏 静,原西北军尉官,参加宁都暴动,经长征.

部分将以上者的籍贯:

元帅:4个四川人,3个湖南人,1个湖北人,1个山西人,1个广东人,

大将:6个湖南人,2个湖北人,1个四川人,1个广东人.

上将:19个湖南人,14个湖北人,3个福建人,3个江西人,3个四川人,3个陕西人,2个广西人,2个安徽人,2个山西人,2个辽宁人,余下广东贵州河南内蒙各1人.

中将:45个湖南人,32个湖北人,37个江西人,12个安徽人,7个福建人,6个广东人,4个广西人,5个陕西人,8个河南人,2个河北人,3个山东人,2个西藏人,余下江苏新疆北京宁夏辽宁各1人.

中将以上者的起义出身统计:

南昌起义:元帅6人,大将2人,上将5人,中将5人

秋收起义: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5人,中将7人

广州起义:元帅2人

平江起义:元帅1人,上将4人,中将3人

湘南起义: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2人

黄麻起义:大将2人,上将4人,中将3人

百 色起义:大将1人,上将2人,

宁都起义:上将1人,中将3人,

4、名单中中将以上者出身的军系:

红一方面军:元帅8人,大将7人,上将31人,中将91人,

红二方面军: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24人,

红四方面军:元帅1人,大将2人,上将14人,中将51人

陕甘红军:上将1人,中将3人

一野:元帅2人,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21人

二野:元帅1人,大将2人,上将7人,中将21人

三野:元帅1人,大将3人,上将11人,中将38人

四野:元帅2人,大将3人,上将20人,中将56人

华野:元帅2人,上将7人,中将30人

5、中将以上者的学历统计:

按军衔等次分:

元帅:黄埔军校2人,云南讲武堂2人,湖南讲武堂1人,法国勤工俭学2人,武昌中山大学1人,苏联东方大学2人

大将:黄埔军校3人,苏列宁格勒军政学院1人

上将:黄埔军校8人,伏龙芝军校2人,苏中山大学2人,保定军校1人,

中将:黄埔军校9人,伏龙芝军校2人,苏红军步校炮校各1人

按毕业学校分:

苏联留学的:

元帅4人:dz(1925-1926),刘伯承(1928-1930),聂荣臻(1924-1925),yj(1928-1930)

大将3人:许光达(1932-1937),陈赓(1926-1927),肖劲光(1921-22,1927-30)

上将7人:

乌兰夫(1925-1929),甘泗淇(1927-1930),刘亚楼(1939-1945),李天佑(1939-1942),杨至成(1938-1946),阎红彦(1934-1937),傅钟(1926-1930)

中将9人,少将28人(略)

英国军校毕业2人:

少将邓兆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1930-1934)

少将林遵(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1929-1934)

日本军校毕业2人:

少将解方(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少将唐哲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中国军校毕业:共57人,

黄埔军校毕业32人,

保定军官学校毕业3人,

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8人,

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2人,

其他军校毕业8人

太原军政训练班毕业4人,

扣除重复就读的,总共80人是受过军校(或留学)培训的,仅占全部1614名将帅的5%!

6、起义的将军有159名

有资料说,解放军第一次授衔的将军1400多名里有起义将领159名,占10%多.估计可能是包括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平江起义,宁都起义等.

‘国军’将军还有

王启明 32军 参谋长

白 天 93军 参谋长

张世珍 绥远 独立7师师长

魏 镇 湖南衡阳警备司令

原东北军老将军聚会了 24 名:

吕正操 万 毅 解 方 陈锐霆 贾 陶 沙 克 封永顺赵东寰于权伸赵承金高存信 李 觉 徐 明 宋学飞 金振钟 张志毅杨有山 张加洛 罗 文 纪亭榭 管松涛 郭维城 王振乾 江 潮

还有 张学思

西北军有

孔从周 阎揆要 张希钦 童陆生 何振亚 沈启贤 牛化东 廖运周

宁都起义还有

李 达 王秉璋 李雪三 孙 毅

苏 进 谷广善 鲁瑞林 熊伯涛 张明远 徐国珍

确切说是来自旧军队的共有159人,其中元帅9人(只有罗荣桓不是),大将9人(只有王树声不是),上将12人,中将34人,少将53人。

这是因为共产党直到1927年8月才有自己领导下的军队,而在建党初期董其武简介,很多党员都在旧军队中服役。

9人是受指派打入旧军队进行兵运工作的:

全是少将:王兴纲、王启明、王振乾、廖运周、牛化东、张加洛、张西鼎、李震、范明。

还有2人受共产党策反,进行秘密工作。中将韩练成,少将白天。

真正起义投诚将领10人:

上将: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

中将:孔从洲、曾泽生

少将:邓兆祥、刘善本、张全珍、林遵、巍镇。

7、拜将之时,风华正茂:

最年轻的元帅:bl(1906年生,49岁)

最年轻的大将:许光达(1908年生,47岁)

最年轻的上将:肖华(1916年生,39岁)

最年轻的中将:刘西元、谢有法(1917年生,38岁)

最年轻的少将:吴忠(1921年生,34岁)

在55——65年授衔的所有1614名将帅中最年轻的是1964年晋升少将的王扶之(1923年生)

1955年授衔时,10名元帅平均年龄57.岁,dz最大69岁,最小的bl49岁;

10名大将平均年龄51.7岁,最大的张云逸63岁,最小的许光达47岁;上将平均年龄47.7岁,最大的陶峙岳63岁,最小的肖华39岁;

中将平均年龄45岁左右,最大的傅连璋61岁,最小的刘西元、张池岳38岁;

少将平均年龄43岁左右,最大的史可全63岁,最小的吴忠、徐斌34岁。

8、民族精英,桑梓荣耀:

少数民族将领:

壮族10人:上将韦国清,中将韦杰、冼恒汉、覃健,少将卢绍武、韦祖珍、吴西、朱鹤云、黄惠良、覃士冕、覃国翰。

藏族5人:中将阿沛·阿旺晋美、朵噶·彭措饶杰,少将桑颇·才旺仁增、凯墨·索南旺堆、黄正清。

满族5人:中将万毅、丁秋生,少将赵承金、郭维城、白志文。

蒙古族5人:上将乌兰夫、少将吴涛、索立波、孔飞、廷懋。

维吾尔族4人:中将赛福鼎·艾则孜,少将买买提伊敏·伊敏诺夫、曹达诺夫·扎伊尔、祖农·太也夫。

土家族2人:中将廖汉生、少将彭飞。

回族2人:少将刘瑞方、刘世昌。

侗族1人:大将粟裕

塔吉克族1人: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

9、将帅原籍:

出元帅最多的省份:四川,4人。

出大将最多的省份:湖南,6人。

出上将最多的省份:湖南,22人。

在总共1614名将帅中原籍省份如下:

江西,325人,20.1%。

湖北,234人,14.5%。

湖南,199人,12.3%。

安徽,128人,7.9%。

河南,106人,6.6%。

四川,95人,5.9%。

山东,87人,5.4%。

福建,83人,5.1%。

河北,79人,4.9%。

陕西,63人,3.9%。

10、十大将军县:

湖北红安61人,安徽金寨55人,江西兴国54人,湖南平江52人,江西吉安46人,江西永新41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县35人,安徽六安34人,湖南浏阳30。

此外,福建上杭27人,湖北麻城26人。

11、归侨与外籍将帅:

归侨8人:

元帅yj,马来西亚归侨

上将叶飞,菲律宾归侨

中将庄田,新加坡归侨

中将卢胜,新加坡归侨

少将唐铎,苏联归侨

少将陈青山,马来西亚归侨

少将叶松盛,印度尼西亚归侨

少将曾生,澳大利亚归侨

外国人一人,即洪水少将,越南河内人,京族,曾任军委主办的《战斗训练》杂志社社长等职,1956年回国。

12、弹创满身,血铸辉煌:(伤残将军13人)

独臂将军9人:

上将贺炳炎,1935年失去右臂。

上将彭绍辉,1932年失去左臂。

中将余秋里,1936年失去右臂。

中将晏福生,1936年失去右臂。

少将左齐,1938年失去右臂。

少将苏鲁,1949年失去左臂。

少将陈波,1940年失去右臂。

少将彭云清,1938年失去右臂。

少将童炎生,1944年失去右臂。

短臂将军2人:

少将龙书金,1942年左臂残废。

少将罗应怀,1943年双臂残废。

独腿将军1人:

中将钟赤兵,1935年失去右腿(独腿参加长征)。

独脚将军1人:

少将谢良,1937年失去左脚。

13、授衔趣闻:

惟一的女将军:少将李贞。曾任军事检察院副院长。

惟一的将军夫妻:上将甘泗淇,少将李贞。

14、同名将军4对:

李元:1894年生,江西吉安人,1955年授予少将;李元1917年生,湖南平江人,1964年晋升少将。

李逍之:1911年生,江西吉安人,1955年授予少将;李逍之:1916年生,山东牟平人,1964年晋升少将。

张英:原名黄文荃,1914年生,广西灵川人,1961年晋升少将;张英:1916年生,辽宁盖县人,1964年晋升少将。

罗斌:1915年生,江西永新人,1955年授予少将;罗斌:1914年生董其武简介,福建武平人,1962年晋升少将。

15、辉煌依旧的双料将军:1955年与1988年都获得将军军衔的

1955年 1988年

洪学智 上将 上将

张震 中将 上将

秦基伟 中将 上将

郭林祥 少将 上将

王诚汉 少将 上将

李耀文 少将 上将

向守志 少将 上将

尤太忠 少将 上将

刘华清 少将 上将

李德生 少将 上将

徐信 大校(后少将)上将

洪学智、刘华清、秦基伟,军 委 委员。

张震,国防大学校长。

副总参谋长徐信

中央 军委纪委书记、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林祥

中央军委纪委第二书记尤太忠

1955年授衔的将军有多少 [转载]1955年授衔少将以上将军名单及介绍

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王诚汉

国防大学政治委员李德生

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

海军政治委员李耀文

王诚汉和郭林祥两位出自皮旅,皮定均地下有灵也会觉得骄傲吧.

16、1955年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表

编制军衔 主要职务

上将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长、军兵种司令员、政委。

上将——中将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副部长;沈阳、北京、南京、济南、广州、昆明军区司令;军兵种副职;军事、政治学院副职;兵团司令员、政委。

中将——上将新疆、西藏、成都、武汉、兰州、福建军区司令员、政委;其他军区、兵团副职;军种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军区海、空军正职

中将军长、政委;新疆、西藏、成都、武汉、兰州、福建军区副职;其他军区、兵团参谋长、政治部主任。

中将——少将海军二等基地司令员、政委,军兵种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直署部部长。

少将——中将兵团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军区海、空军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少将师长、政委;副军长、副政委、军参谋长、政治部主任。

少将——大校 省军区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军分区司令员、政治部主任。

大校——少将海军水警区司令员、政委;总部各下署处处长,军兵种司、政、后下属部(处)长。

大校——上校副师长、师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军副参谋长、军分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

上校——大校 军区海、空军司、政、后下属处处长 上校 团长、政委。

上校——中校 师副参谋长、总部一级参谋、助理员。

中校——上校 军司、政各处处长,军兵种及部分军区科长。

中校——少校 总部、军兵种的副科长;军分区各科科长、二级参谋。

少校——中校师司、政各科长,军司、政各副处长,200床位医院院长、政委少校营长、教导员,空军大队长,团副参谋长、后勤处主任,三级军舰舰长、三级参谋。

少校——大尉 师后勤各科科长。

大尉——少校 空军团领航主任,四级门诊部主任。

上尉——大尉 连长、指导员。

上尉 四级舰艇长,五级参谋。

上尉——中尉 空军大队军械、特设主任。

中尉——上尉 副连长、副指导员。

中尉——少尉 五级舰艇长,空军中队军械、特设、机械师。

少尉——中尉 排长。

少尉 空军副驾驶,50瓦电台台长。

17、荣获三个一级勋章的开国将领

大家知道,我国1955年、1957年两次授予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有功人员勋章,共有6万1千人荣获一、二、三级八一、独立、解放勋章103349枚,其中一级八一章178人,一级独立章313人,一级解放章991人。但同时能获得三个一级勋章的开国将领,全国仅有144人,可谓凤毛鳞角。

其中,大将、元帅20人均获此殊荣。上将57人中,只有47人,另外10个上将,有陈、陶、董(起义)、乌兰夫(建国前军队任职)4人只获得一级解放勋章,吕正操(抗战率部加入我军)没有八一章,韦、苏、唐、李天佑、杨至成等5人在前两个时期职级不够,未能获得三个一级章。中将177人中,有60人获此殊荣。少将802人中,仅有15人获此殊荣,他们是:韩东山、罗厚福、叶长庚、贺庆积、金如柏、汪乃贵、张平凯、刘子奇、孙超群、谭友林、苏进、李信、常玉清、贺晋年、袁克服。另外还有只授勋未授衔的周保中、冯白驹二位将领也获得了三个一级勋章,共计144人。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简历:

dz(1886-1976)字玉阶。四川省陇县人。一九○九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一九一三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一九二二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gcdzg。一九二五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一九二七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一九二八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gcdzg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彭徳怀(1898-1974)原名彭德华。湖南省湘潭县人。一九一六年入湘军。一九二二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在湘军任营长、团长。参加了北伐战争。一九二八年加入gcdzg,同年参加领导平江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红三军团总指挥及军团前委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东方军司令员;陕甘支队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司令员;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副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副总司令员);中共北方局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bl(1907—1971年)原名林育蓉,字春阳。湖北省黄冈县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gcdzg。1927年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连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营长、团长;第一纵队司令员,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红军大学校长;八路军115师师长;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中南军区总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文化大革命”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qj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阴谋败露后,于1971年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1973年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198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刘伯承(1892-1972),四川省开县人。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护国、护法战争中,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26年加入gcdzg。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长。后留学苏联。1930年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军大学副校长,中央援西军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贺龙(1896-1969)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一九一四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曾任县讨袁护国民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一九二六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一九二七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gcdzg。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红二、六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师长,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司令员兼晋绥野战国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gcdzg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3年加入gcdzg。一九二七年在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参加领导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师长,红四军军委书记、军政治部主任,红六军、红三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红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西方军总指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军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罗荣桓(1902-1963),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人。一九二七年加入gcdzg青年团,同年转入gcdzg。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特务连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红四军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巡视员、动员部部长;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红军大学一科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山东军政委员书记;一一五师代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二书记;华中军区、中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徐向前(1901-1990)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省五台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在国民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任教导营教官、参谋、团副。一九二七年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队长,同年加入gcdzg。广州起义中任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党代表、师参谋长、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师副师长,红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红军右路军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代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改为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聂荣臻(1899-1992)四川省江津县人。一九一九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加入gcdzg。一九二四年赴苏联学习。一九二五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一九二七年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南昌起义军第十一军党代表,同年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中央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科学小组组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gcdzg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yj(1897-1986)原名宜伟,字沧白,广东梅县雁洋堡人。历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司令;闽赣军区及福建军区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第一方面军参谋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北平市市长;华南军区司令员;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训练总监部代部长等职。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高等军事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国防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病逝。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简历:

粟裕大将简介(1907-1984):粟裕,湖南省会同县人。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bl。

而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

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粟裕只能委屈了。

徐海东大将简介(1900-1970):徐海东,湖北省黄陂县人。陕北方面的代表,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

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还有一支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

斯诺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

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

陕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高岗自杀,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黄克诚大将简介(1902-1986):黄克诚,湖南省永兴县人。他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他的战绩、资历与别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是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这一点应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陈赓大将简介(1903-1961):陈赓,湖南省湘乡县龙洞乡泉湖村人。他是第二野战军的代表。

1932年,陈赓被捕后受拷打,坚贞不屈,蒋介石极力诱降,被陈赓凛然拒绝,后经营救,机智脱险。

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第三兵司令兼政治委员。

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虽不算突出,但他的名气甚大,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贺衷寒去了台湾,陈赓是硕果仅存了。

谭政大将简介(1902-1988): 谭政,湖南省湘乡县人。

他曾担任总政治部主任,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

他能获大将军街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派系平衡无关。

萧劲光大将简介(1903-1989):萧劲光,湖南省长沙人。他是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在资历方面,只提这一点就够了。

当年江西苏区党内斗争中有一顶帽子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萧劲光式的右倾机会主义”。

张云逸大将简历(1892-1974):张云逸,广东省文昌县人。他是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几乎可认为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因他的资历而来的。

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

广西百色起义时他任红七军军长,在dp离队后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任红军副总参谋长。抗战和解放战争时他在华东方面的军职一直高于粟裕。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第二支队司令;陈毅任军长,他任副军长;华野成立,他又先后任过副司令兼参谋长。这些职务大将中无他人可比。

罗瑞卿大将简介(1906-1978):罗瑞卿,四川省南充县人。他是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军事业绩和指挥能力都比较一般,资历也不出众,是获大将军街时有争议的人物。

而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相关,是当时党内军内地位正在上升的人物,庐山会议后也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总参谋长和军委秘书长的重要职务。

王树声大将简介(1905-1974):王树声,湖北省麻城县人。他是红四方面军的代表。

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

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

许光达大将简介(1908-1969):许光达,湖南省长沙市人。作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

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

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本来就少,参谋长李达因资历有限而排除在大将之外。

而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本是最有资格的人选,但他在长征时支持过zg的路线,又与此时主持军委的ph水火不容,加上他当时训练总监察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的职务较低,故而没得到大将的位置。

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于,中国当时在借助苏联建立自己的装甲兵,为了对等谈判,中国的装甲兵司令应与苏军的军衔相同。

作为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将军衔,在各兵种的主官当中成了特例。

20、中华人民共和国57名开国上将历任职情况:

王平上将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军事学院政委,炮兵政委,武汉军区第一政委,总後勤部政

王震上将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

王宏坤上将 海军第二政委

王建安 上将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

王新亭 上将济南军区代司令员兼第二政委,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政委

韦国清上将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央政治局委员

乌兰夫 上将副总理,国家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

邓华上将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副总参谋长,沈阳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叶飞上将 福州军区司令员兼第一政委,交通部长,海军司令员兼第一政委

甘泗淇 上将 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道兵政委

朱良才 上将 北京军区政委

刘震上将 空军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刘亚楼 上将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

许世友 上将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

苏振华 上将海军第一政委,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

李达上将 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

李涛上将 军委作战部部长,总参三部政委

李天佑 上将广州军区代司令员,副总参谋长

李志民 上将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高等军事学院政委,福州军区政委

李克农 上将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外家部副部长,军委总情报部部长,副总参谋长

李聚奎 上将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後勤学院院长,政委,石油工业部部长,总後勤部政委

杨勇上将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杨至成 上将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

杨成武 上将北京军区司令员,代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杨得志 上将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中央政治局委员

肖华上将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肖克上将 训练总监部部长,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政委

宋任穷 上将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二书记兼沈阳军区政委,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

宋时轮 上将总高级步校校长兼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

张宗逊 上将副总参谋长,总後勤部部长

张爱萍 上将副总理,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长

陈士榘 上将工程兵司令员

陈再道 上将武汉军区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

陈伯钧 上将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陈伯钧上将 45 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陈明仁 上将二十一兵团司令员

陈奇涵 上将军事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陈锡联 上将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

周桓上将 沈阳军区政委

周士第 上将防空军司令员,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外军训练部部长

周纯全 上将总後勤部第一副部长兼政委,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

赵尔陆 上将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国防科工委长务副主任

洪学智 上将总後勤部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钟期光 上将军事学院政委,军事科学院副政委

贺炳炎 上将成都军区司令员

郭天民 上将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唐亮上将南京军区政委,军政大学政委,政治学院院长,政委

陶峙岳 上将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第22兵团司令员

阎红彦 上将昆明军区第一政委 阎红彦上将 46 昆明军区第一政委

董其武 上将23兵团司令员

彭绍辉 上将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副总参谋长

韩先楚 上将副总参谋长,福州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

傅钟上将 总政治部副主任

傅秋涛 上将中央军委人民武装部部长,总参队列部部长、动员部部长

赖传珠 上将北京军区政委

黄永胜 上将总参谋长兼军政大学校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组长

谢富治 上将昆明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公安部部长,副总理,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委,中央政治局委员注:王建安为1956年授衔、李聚奎为1958年授衔。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