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的演变图片 关于中国古代服饰分类
关于中国古代服饰分类
中国古代服饰以商周时代为例分类:
一、男服服饰:
1、冕服:礼服中最专贵的一种,冕服均在祭典中穿着,是主要的祭服。

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等要件所组成。
冕服的主体是玄衣、衣裳上面绘绣有章纹,而在最隆重的典礼时,穿九章纹冕服。
衣裳之下,衬以白纱中单,即白色的衬衣,古代衬衣通常是白色。
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为朱色,诸侯为黄朱色。
鞋是双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较高,周代天子,在隆重典礼时穿赤色的。
2、弁服:其隆重性仅次于冕服,衣裳的形式与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
弁服可分为爵弁,韦弁、冠弁等几种,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颜色。
3、玄端:为天子的常服,诸侯及其臣的朝服。
4、深衣:古代凡是服礼都是上衣下裳不相连,惟此种衣裳是上下相连,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所以称为「深衣」。
二、女服服饰:
1、禕衣:为王后从王祭先王的俸祭服。
2、褕翟:为王后从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助君祭服。
是青色衣,画褕翟纹十二章纹,褕翟羽色亦为五采。
3、阙翟:为王后助天子祭群小神和子男夫人从君祭宗庙祭服。
是赤色衣,刻赤色缯的翟纹。
4、鞠衣:为王后率领命妇祭蚕神告桑的礼服,亦为诸侯之妻从夫助君祭宗庙的祭服。
5、展衣:又称襢衣为王后礼见王及宴宾客的礼服,亦是卿大夫之妻从夫助君祭宗庙的祭服。
6、禄衣:为王后燕居时的常服,亦为士之妻从夫助祭的祭服。
7、纯衣:为贵族之女的嫁衣。
扩展资料:
春秋战国服饰:
这时汉服深衣和胡服开始推广。
深衣将过去上下不相连的衣裳连属在一起,所以叫深衣。
它的下摆不开衩口,而是将衣襟接长,向后拥掩,即所谓“续衽钩边”。
深衣在战国时相当流行,周王室及赵、中山、秦、齐等国的遗物中,均曾发现穿深衣的人物形象。
楚墓出土木俑的深衣,细部结构表现得更为明确。
短袖衣是楚服的一项特征。
江陵马山 1号楚墓曾出短袖的“衣”,衣即衣,据《说文》的解释,这是一种短衣。
根据曾侯乙编钟之钟金人的服装看,应即短袖之衣。
胡服主要指衣裤式的服装,尤以着长裤为特点,是中国北方草原民族的服装。
为骑马方便,他们多穿较窄的上衣、长裤和靴。
这种服制据《史记·赵世家》说,是赵武灵王首先用来装备赵国军队的。
山西长治分水岭所出铜武士像,上身穿矩领直襟上衣,下身着长裤,腰系绦带,佩剑,正是采用胡服的赵国战士的形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服饰 (中国历代服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