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些上联或下联 书生出一上联:半弦月下三千客!大文豪的下联让书生佩服不已
书生出一上联:半弦月下三千客!大文豪的下联让书生佩服不已
对联作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一直都是深受广大的人民所喜爱。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近代对联并不是这么的受待见,对联的特点还是有一点难度的。不过随着我们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国的文化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人们更加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对联也就慢慢的回到大家的眼中。
我们知道古代的考试采用都是八股取士。意思是考试的范围都是四书五经,考试所用的文字都用的是八股文。这就把古代读书人的思想都禁锢在一个地方。要真的说起来,对联还真的是科举考试中唯一一个需要自己想象的地方。对联讲究的平仄声调,以及上下联的一直连贯性,这些都是非常考验人的文学水平的。
在清朝的一个地方,有这样一户人家,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还是一个男孩。本来家里人是想着长大帮家里干活,减少家里的劳动力。可是男孩并不服气这一生就这样度过。向家里人提出读书的想法。在征得家里人同意以后,自己从一些老者身上弄到书籍,开始了自己的苦读生涯。第一年的考试由于自己的复习没准备充足,成绩并不理想。
第二年由于家中的变故,没能去考试,到了第三年,去京城考试的时候,正好遇到科举考试改革,考的区间并不是自己先前复习的东西。几年的折腾家里也实在是拿不出钱财来供他读书了。自己也就无可奈何地回到家乡去帮忙种地干农活。其实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到头来还是得回家种地,心中的失落感可想而知,每天做农活无精打采的。没有一点样子。
这个时候当地有名的大文豪路过书生所居住的村庄,看到书生正在农地里干活,于是大文豪就在旁边的亭子等着他。在书生过来休息的时候,大文豪知道他心中的不满,于是想和他对对对联,杀一杀他的锐气。于是便上书生出上联:半弦月下三千客。

大文豪听完上联之后,觉得还是有一点水平的,毕竟那么多年的书没有白念,可是还是逊色了一点,大文豪对出下联:一笔云中八百家。书生听完实在是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