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阁体书法魏殿松 明代馆阁体代表人物,御封书圣沈度,楷书《四箴》韵高千古,好帖
明代馆阁体代表人物,御封书圣沈度,楷书《四箴》韵高千古,好帖
明代台阁体书法结体平正,笔致光洁,墨色乌黑,风格秀润华美,适合皇家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标准。但也有人认为台阁体书法结体缺少变化,意趣不足,而持批评态度 。沈度以长于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名重一时。有墨迹《敬斋箴》、《四箴铭》等传世。弟沈粲,擅行、草书,子沈藻,擅楷那守箴简介,均承家学。馆阁体介绍:
明清时代,科举考试倍受重视,应试者小楷书法的好坏,也是考核重要标准之一。不仅如此,入仕为官之后,为了书写奏折、公文,小楷仍然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所以对于这一时期的读书人来说,小楷是不可或缺的技能。清朝对科举考试和官场中的书法要求极为严格。不仅字迹要清晰工整,不能有涂改勾画,而且决不允许使用异体、别体字形。如果违反了这些要求,作为考生便失去了录取资格,作为官员则会受到处分。在这种气氛下,清代小楷形成了一种整齐规范的统一面目。因为这种面目,主要是为皇家或朝廷服务的。所以被称为“馆阁体”。
“馆阁体”发端于实用的小楷,又逐渐扩大到书法创作中。尤其是皇宫或皇家园林中陈列的书法作品,也都符合“馆阁体”的形式要求。具体表现为点画圆润光洁,字形方正整齐,墨色浓重黑亮。当时的人们概括为“乌方光”的三字诀。在考试和公文等实用性书写中,要求小楷的规范工整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一味要求楷书整齐雷同面貌千篇一律,则与书法艺术表达性情的要求相违背。“馆阁体”的盛行于世,更是对近代书法特别是楷书创作,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
沈度楷书《四箴》欣赏:
言箴
不知言之人,乌可与言?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传。幕中之辩,人反以汝为叛。台中之评,人反以汝为倾。汝不惩邪,而呶呶以害其生邪!

动箴
哲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视箴
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
听箴
人有秉彝,本子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书者介绍:
沈度(1357年-1434年),字民则,号自乐,明松江府华亭(今上海金山)人,明代书法家,与弟沈粲皆擅长书法。永乐时以善书入翰林。由典籍历迁侍讲学士。沈度擅篆、隶、楷、行等书体,藏于秘府,被称为"馆阁体"那守箴简介,为明代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
沈度以长于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被其誉为"我朝的王羲之",名重一时。有墨迹《教斋箴》等传世。弟沈粲,擅行、草书,子沈藻,擅楷,均承家学。著有《西清余暇自乐稿》、《自示编》、《滇南稿》、《随笔录》等。比较著名的书法作品有题李龙眠《维摩演教图》、跋宋刘松年《登瀛图》、跋宋刘公麟《归庄图》及书《不自弃说》和《宝积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