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吃掉了墨西哥湾的石油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的“深水地平线”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墨西哥湾发生爆炸并沉没,87天之内泄漏了近500万桶石油(约70万吨)。清理海洋的行动显得手忙脚乱,常规的“拦油栅”、“吸油棒”等措施,相对于每天几万桶的原油泄漏量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而广泛使用的化学分散剂,也是治标不治本,同时会对鱼虾等海洋生物造成进一步的危害。
然而,当专家在5~6月间对墨西哥湾35千米长、1千米宽的一大块泄漏石油进行检测时,在距泄漏地点大约9.6千米处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细菌,这种细菌吞噬石油的能力非常强大,以至于每次科学家回到实验室测试水样的时候,细菌就已经吃光了所有的石油。后来,当研究人员返回曾经出现泄漏石油的地方时,他们发现,这些细菌仍在,但石油不见了。是谁吃掉了这些石油?
![]() | ![]() |
这种细菌可以分解墨西哥湾泄漏的石油 | 能吃光海面上石油的杆状细菌 |
原来,这是一批嗜油菌在协同“工作”。其中有一种杆状细菌,它们能够分解构成石油的链烷,同时也能传播一种生物分散剂,帮助其他细菌“饱餐”石油中的其他成分。漏油中最危险的成分之一就是多环芳香烃,这是一种挥发性的剧毒分子。值得庆幸的是,墨西哥湾至少有23种细菌能够降解这种可怕成分,其中一些杆状细菌还可以吃掉其他毒性更强的芳香烃,例如甲苯。这些细菌们长着微小的鞭毛,吃完一片漏油后,就可以靠鞭毛移动到另一片漏油区,比常规的清理措施高效多了。
科学家认为,自然界中每年有130万吨原油通过渗透、泄漏进入海洋,这些原油绝大多数可以被“嗜油菌”降解掉。这些“嗜油菌”包括深海食烷菌、解环菌等。原油中的烃类物质,对细菌们来说成了生长必需的美味食品。
在细菌们的作用下,墨西哥湾原油污染区域的溶氧水平有了明显下降,这些在我们的头脑中名声恶劣的小家伙,居然成了战胜生态大灾难的“活武器”。
但是自然菌群的分解能力仍然是有限的,依靠它们的自然繁殖,还无法全面化解泄漏的原油。所以,科学家分离出了采集到的超级“嗜油菌”,也利用基因技术在实验室里构建了基因工程菌,试图用超级细菌来加快它们“吃”油的步伐。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开始得到应用,并在实践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 上一篇
为什么比基尼岛的灾难至今“阴魂”难散
比基尼岛,太平洋马绍尔群岛中的一个珊瑚岛,岛上景色秀丽,风光明媚,岛中央有一椭圆形的潟湖,可谓“天湖仙境”。岛上居住着近百名密克罗尼西亚居民。1946 年,美军在比基尼环礁上进行了一系列核试验1946年,比基尼岛不幸被美国选中进行了核试验,居民们被迫迁居到
- 下一篇
为什么油轮也是污染海洋的罪魁祸首!
1989年3月24日,长300米的“瓦尔迪兹号”超级油轮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搁浅,船体随后破裂并向附近海域泄漏了267 000桶共约4万吨原油。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之一,其结果是灾难性的。阿拉斯加州沿岸几百千米长的海岸线遭到严重污染,数以千计的海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