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黎镇照片 嘉黎县历史
嘉黎县历史
1.简介西藏昌都地区的来历
昌都历史 昌都县城坐落在群山怀中,它被称作从四川和云南入藏的门户。
昌都是藏语,其意为“水汇合处”。扎曲和昂曲在昌都相汇为澜沧江。
这也是昌都这一名称的由来。昌都地区古称"康"或"客木",以区别于卫、藏、阿里等地区。
昌都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1977年和1980年相继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昌都卡若遗址和昌都小恩达遗址表明,早在五千年以前,昌都地区就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并已形成了初级村落。当地的居民已开始种植易于生长的谷子,饲养适应性广泛的家畜猪,同时也以狩猎狐、青羊、马鹿等作为补充。
昌都地区的察雅一带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中《桨巴》所记述的格萨尔与"炯巴"人为争夺食盐而发生交战的地区。按照藏族传统的地理概念,这里同时是"朵康六岗"中的察瓦岗,系有名的产盐之地。
考古发现与实地调查,也可以发现不少当地居民传说是"炯巴"人留下来的石墙、石阶等建筑遗址。吐蕃时期(公元7-9世纪),昌都地区是著名的"东女国"和苏毗王国的所在地。
据《旧唐书》第一百九十七卷《南蛮西南蛮传》 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
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百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二行。
有大小八十余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以渡。"我国著名藏学家任乃强先生考证也称,今昌都一带为东女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至此今日在昌都地区还可以看到吐蕃东女国和苏毗王国文化的痕迹。公元13世纪,元朝将西藏归于祖国版图后,在昌都地区和四川甘孜设置了朵甘思宣慰司都元帅府。
明朝时西藏佛教格鲁派兴起,其影响逐渐深入康区,在昌都地区形成若干呼图克图--大活佛转世系统。明朝政府在此设置了朵甘都指挥使司,委任各地的部落酋长和各大头人与寺庙的大喇嘛管理。
明(1368-1644年)末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白利土司后,昌都地区也受固始汗的统治。清朝(1616-1911年)在这个地区封委了一些大活佛和土司各辖其地,受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的管理。
清朝还在昌都设立了粮站,委派粮台、游击等文武官员驻守昌都,并从四川、云南派有制兵130名驻扎昌都,传递谕旨奏折,保护昌都寺大活佛和粮台。清末赵尔丰在昌都地区的一些地方实行改土归流,昌都地区改称川边。
1950年10月19日后,成立了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并下设3个管辖区,即昌都解放委员会直辖13个宗、三十九族地区第一办事处所辖10个宗和波密地区第二办事处所辖3个宗及盐井、察隅共28个宗,直属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管辖。1955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后,昌都地区则划规其管辖,1960年初设昌都地区行署,专署驻昌都县。

1960年设昌都专区,专署驻昌都县。以昌都宗与拉多宗合并设昌都县;以江达宗与西邓柯宗合并设江达县(驻江达);以贡觉宗与三岩宗合并设贡觉县(驻莫洛);以察雅宗设察雅县(驻烟多);以左贡宗设左贡县(驻亚中);以江卡宗(芒康宗)与盐井宗合并设宁静县(驻嘎托);以桑昂曲宗设桑昂曲县(驻吉公);以八宿宗设八宿县(驻同卡);以洛隆宗与硕督宗合并设洛隆县(驻洛隆);以边坝宗与沙丁宗合并设边坝县(驻边坝);以丁青宗与色扎宗、尺牍宗合并设丁青县(驻甲木塘);以类乌齐宗设类乌齐县(驻类乌齐)。
将嘉黎宗及倾多宗、易贡宗、曲宗划归林芝专区;巴庆宗(巴青)、比如宗、聂荣宗、索宗划归那曲专区。撤销第一办事处与第二办事处。
昌都地区辖昌都、江达、贡觉、宁静、洛隆、丁青、边坝、察雅、桑昂曲、八宿、类乌齐、左贡等12县。1961年八宿县由同卡迁驻白马。
1962年9月,昌都专员公署办公会议对各县行政区划作了调整,昌都地区12个县划为94个区、1个镇(昌都县城关填),472个乡。1964年原林芝专区所属波密县(驻扎木)划入昌都专区。
辖13县。196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宁静县改名为芒康县(为尊重群众原有的习惯称呼)。
196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桑昂曲县改名为察隅县(驻吉公)。1970年昌都专区改为昌都地区,地区驻昌都县。
洛隆县由洛隆迁孜托;边坝县由边坝迁驻草卡区的东马司(距草卡区6千米)。昌都地区辖昌都、贡觉(驻莫洛)、左贡(驻亚中)、察隅(驻吉公)、洛隆(驻孜托)、丁青、波密(驻扎木)、江达、察雅(驻烟多)、芒康(驻嘎托)、八宿(驻白马)、边坝(驻东马司)、类乌齐等13县。
1971年左贡县由亚中迁驻汪达。1975年类乌齐县由类乌齐迁热扎卡。
昌都地区辖昌都、贡觉(驻莫洛)、左贡(驻汪达)、察隅(驻吉公)、洛隆(驻孜托)、丁青、波密(驻扎木)、江达、察雅(驻烟多)、芒康(驻嘎托)、八宿(驻白马)、边坝(驻东马司)、类乌齐(驻热扎卡)等13县。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昌都专区的波密、察隅两县划归林芝专区。
昌都地区实际辖11个县,90个区(镇)。1987年3月始,实行撤区并乡,调整乡镇行政区划,保留13个区,昌都地区辖159个乡,9个镇,1622个行政村。
1997年,面积10.8万平方千米,人口55.8万,地区行署驻昌都县城关镇。辖昌都、芒康、贡觉、八宿、左贡。
2.十二世班禅叫什么
现在并没有十二世班禅,在位的是十一世班禅。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藏语拼音:Qoigyi Gyaibo,威利:Chos-kyi Rgyal-po,1990年2月13日-)俗名坚赞诺布(藏语拼音:Gyaincain Norbu,威利:Rgyal-mtshan Nor-bu),男,藏族,生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嘉黎县,1995年11月29日,严格按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在拉萨大昭寺的佛祖释迦牟尼像前,通过金瓶掣签,并经国务院批准,被确任为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真身,为中国政府批准认定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3.西藏林周县海拔是多少
平均海拔4200米。
林周县地理中心坐标为东经90°51′至91°28′,北纬29°45′至30°08′,地处西藏中部,拉萨市东北方向,拉萨河上游及澎波河流域,南抵拉萨市的城关区和达孜区、西接堆龙德庆区、北临当雄县,东连墨竹工卡县和那曲市的嘉黎县,总面积4512平方公里。
林周县北部属拉萨河上游及其源流区域年均气温2.9℃,平均海拔4200米。林周县属高原季风气候区,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年均气温5℃,年均降水491毫米,夏季雨水集中,年均日照时数3000小时,无霜期120天。
扩展资料:
林周红色遗迹:
2019年7月2日上午,林周县庆祝建党98周年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在林周农场场部旧址举办。活动由升国旗仪式、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农场旧址、演唱革命歌曲等组成。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林周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
林周农场始建于1966年,原隶属于西藏军区生产建设师。1988年,林周农场与澎波农场一起并入林周县。农场用地面积36069.8平方米,建筑面积4522.66平方米,由当时的进藏干部和知青设计建设。这里既是进藏干部和知青们工作生活的地方,也是林周县发展的缩影,是当地老百姓心中的“宝”。
历经几十年,林周农场至今尚存的还有礼堂、宿舍、供销社等7栋建筑物。为有效保护林周农场,2009年,林周农场场部旧址被评为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评为拉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评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林周农场场部旧址保护工程于2016年10月启动,在2019年3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现为林周县党员党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当日上午,在林周县委书记次仁顿珠的带领下,林周县各单位同志首先参观了农场,通过新旧照片对比,从农场建设、畜牧养殖、法治建设、民生保障等多个方面,全面了解了新、旧林周的变化。
参观结束后,大家用演唱革命歌曲的形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演出活动在林周县中心幼儿园小朋友们带来的舞蹈《红彤彤》中拉开帷幕,孩子们乖萌的动作吸引了现场所有人的目光。紧接着,林周县各单位团体代表带来了歌舞表演。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林周县
参考资料来源:林周县政务网-历史文化
4.现任班禅的情况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藏语拼音:Qoigyi Gyaibo,威利:Chos-kyi Rgyal-po,1990年2月13日-)俗名坚赞诺布(藏语拼音:Gyaincain Norbu,威利:Rgyal-mtshan Nor-bu),男,藏族,生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嘉黎县,1995年11月29日,严格按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在拉萨大昭寺的佛祖释迦牟尼像前,通过金瓶掣签,并经国务院批准,被确任为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真身,为中国政府批准认定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5年2月19日,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通过音视频向海内外藏族同胞致以新年祝福。2015年5月20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北京西黄寺接受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第十一届“拓然巴”高级学衔获得者的朝拜,高级佛学院经师、第三届“智然巴”中级学衔获得者和高级佛学院师生也参加了朝拜活动。
5.班禅可以结婚吗
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俗名坚赞诺布,于1990年2月13日出生于西藏嘉黎县一普通藏族家庭。
他是按下列步骤被选定的: 1。国务院成立寻访工作领导小组按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寻访、认定十世班禅转世灵童。
2。选出坚赞诺布、贡桑旺堆、阿旺南追3名男童作为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候选对象。
3。1995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代表、国务委员罗干等代表中央和藏传佛教领袖在西藏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前,举行了庄严的金瓶掣签仪式,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会长波密·强巴洛珠郑重从金瓶内掣出一根用藏、汉两种文字书写着坚赞诺布的签牌,经国务院代表和特派专员及在座的高僧大德的验视、确认后,国务院特派专员江村罗布当即宣布嘉黎县坚赞诺布中签。
当天,国务院批准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呈报的《请国务院批准经金瓶掣签认定的坚赞诺布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的请示》,国务院代表罗干在册立仪式上宣读了国务院的批复。 4。
12月8日,十一世班禅在李铁映代表的照护下安稳地坐上班禅额尔德尼的根本法床,并接受中央政府颁授的金册、金印。 5。
1996年1月12日,十一世班禅和扎寺致谢团拜见国家主席江泽民,感谢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寻访认定十世班禅大师转世灵童和十一世班禅继位这一佛门盛事圆满完成。
班禅是不能结婚的。 。
6.怎样找到坚赞诺布十一世班禅的
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俗名坚赞诺布,1995年11月29日,严格按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在拉萨大昭寺的佛祖释迦牟尼像前,通过金瓶掣签,并经国务院批准,被确任为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真身。
坚赞诺布1990年2月13日出生于西藏嘉黎县一普通藏族家庭。其父索南扎巴和母亲桑吉卓玛均读过小学,后生下一个肤色白皙、五官秀美、双目明亮,右脸上生有一痣,颇具瑞相的男孩。桑吉卓玛的父亲给外孙取名为坚赞诺布,意为“神圣的胜利幢”。
坚赞诺布出生前后出现许多吉兆,其中有一天,桑吉卓玛外出,将孩子放在一位老师家,老师在无意间发现坚赞诺布的舌头上有一个白色的藏文楷书字母“阿”。在藏传佛教里,这是一个神圣的符号,代表了佛的化身。按照宗教仪轨秘密寻访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人员根据十世班禅大师的逝相以及观湖、占卜所得结论,得出转世灵童诞生的大致方向,当他们得知有关坚赞诺布的传闻后,开始进行核查、问试。寻访人员发现,坚赞诺布对宗教器皿极为爱好,拿到手中就不放,还对寻访人员说:“我认识你们”。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当寻访人员在他家休息用餐时,他抱着寻访人员的糌粑木碗说:“我也有一个这样的碗,放在札什伦布寺里。”
经过反复验证、卜算等一系列程序,坚赞诺布被选定为数名候选男童之一,并经数轮筛选后成为参加在大昭寺佛祖释迦牟尼像前金瓶掣签的三名灵童之一,最终被佛祖“法断”坚赞诺布为第十世班禅转世真身,取法名为:吉尊·洛桑强巴伦珠确吉杰布·白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