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山行岑参拼音 《暮秋山行》(岑参)诗篇全文翻译
《暮秋山行》(岑参)诗篇全文翻译
暮秋山行 岑参 系列:人生必背古诗词大全 暮秋山行 疲马卧长阪,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注释 1旻(min)天,天空。此处指秋季的天。 2鶗鴂(tijue):亦作「鶗鴃」,即杜鹃鸟。 鉴赏 这首诗写暮秋山行的所见所感。 诗的开头就以「马」、「长阪」写山行,但并非写山间行走,而是写山间停歇。而且这种停歇又并非那种充满雅致逸兴的停歇,而是「疲卧」,以马的疲于山行,衬托了人的倦于奔波。接着,又以渡口西沉的斜阳来烘托诗人的心境。 诗的下面四句写「暮秋」,是山行的环境。「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两句先以风吹空林来表现林的「空」,又以仿佛有人而实则无人来衬托林的「空」,幽深静寂的环境写得十分生动。「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正值秋日凉雨初霁,路上行尘不起。前两句从左右,这两句从上下将山间景色点染得更为幽静空寂。这四句所写的山色极其生动逼真,使人如临其境,就其本身而言,如唐代殷璠所说,是「宜称幽致」的,然而在此时此地,它所映衬的却是诗人空虚惆怅的心境。诗人之所以「卧」,并非由于山色幽雅宜人,而是由于千般烦恼与愁绪集于一身,是由于「疲」。 以下由「千念」一转,写所感。此时正是岁暮时节,而迎萧瑟秋风,诗人百感交集,而其感情基调则是一「悲」字。以「千念」统领,说明诗人感触很多,这一切都由「暮节」而引发。「万籁」表明其声响之多,然而这一切音响只能越发触动诗人悲愁心绪。客观环境中的「万籁」,反衬主观心境中的「千念」。「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在这里,诗人用屈原诗意,以鶗鴂已鸣,芳草色陈,比喻盛时已过,年岁渐高,抱负难以施展;流露出对岁月,实际是对自身处境的深深忧虑。诗的最后两句在上文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处境:岁月已晚,而自己仍在异乡漂泊奔波。「远行」二字呼应题目「山行」,表现此行之遥远艰辛,同时暗示出远行奔波之毫无成就。诗人所疲于山行的原因,就在诗的这四句中说明了;而「苦辛」二字则为「暮秋山行」作了总的归结。 这首诗将暮秋景色与山行所感紧密结合,使之相互衬托,从而突出了诗人倦于仕途奔波的心境。其中写山色四句,语句清新自然,描绘生动传神,意境幽远凄清,与全诗格调极为和谐。

相关文章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其十原文_翻译及赏析
 - 次北固山下翻译及赏析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原文_翻译及赏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赏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
 - 小石潭记原文 送卢判官原文_翻译及赏析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细雨斜风作晓寒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原文_翻译及赏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岑参《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