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澳大利亚大堡礁20年后会消失
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的大堡礁,分布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从空中俯瞰,一个个礁岛宛如艳丽的花朵,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怒放,美轮美奂,可谓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奇迹。
![]() |
美丽的大堡礁将会由于全球变暖在20 年之内荡然无存 |
然而,后人可能再也不能亲眼见到这个奇迹了。2009年,几十位珊瑚礁及气候变化方面的专家发出警告,日益变暖的气候和日渐酸化的海水将对珊瑚礁的生存产生严重威胁,珊瑚礁的生长将逐渐停止直至“毁灭”。科学家们预言,在短短20年时间内,全球变暖将让大堡礁这一世界自然遗产荡然无存。
占地球约70%面积的海洋,就是一个巨大的“碳调节器”,不断吸收并分解着地球上大量的二氧化碳。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海洋变得越来越“酸”。虽然人们对此并没有太多感觉,但对海洋环境极为敏感的珊瑚礁则完全不同。因为海水酸化对那些外壳或骨骼含钙的生物(如珊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就像你把一颗牙齿长久泡在可乐里,牙齿不坏掉才怪。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已有多达20%的珊瑚礁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与工业化之前的水平相比,珊瑚明显放慢了它们的生长速度。研究表明,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百万分之五百六十时,所有的珊瑚礁不但会停止生长,而且将开始溶解。可以想象,随着海洋酸化的进一步加重,珊瑚难逃完全覆灭的命运。
![]() |
珊瑚的“漂白” |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不仅促进了海洋的酸化,也直接导致了气温上升。由于珊瑚和珊瑚礁动物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较弱,当海水温度升高时,寄居在珊瑚上的生物就会大量离开,彩色珊瑚将变成白色珊瑚,然后渐渐死去。如1990年12月,当泰国普吉岛附近的安达曼海域水温高出通常温度2℃时,有一半的珊瑚变成了白色。而在厄尔尼诺较剧烈的1997年至1998年间,全球的珊瑚普遍出现了漂白现象,珊瑚大量死亡,一些地区的死亡率甚至超过了90%。这种现象被称为珊瑚的“漂白”或“白色瘟疫”。
当然,珊瑚死亡现象还可能是由于紫外线辐射、污染加剧、淡水稀释等因素,目前,科学家对部分珊瑚开展了长期监测,以期找到更为全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