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岳麓版高一复习提纲

火烧 2022-07-29 02:59:19 1042
历史岳麓版高一复习提纲 时代特征内容 认 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前2070---前1600年)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分

历史岳麓版高一复习提纲  

时代

特征

内容

认 识

夏(前2070---前1600年)

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前1600--前1046年)

②商时期已经有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西周(前1045---前771年)

1.西周的分封制(“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历史岳麓版高一复习提纲

”)

2.西周的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春秋(前770--前476年)

宗法分封制遭破坏

1.诸侯争霸

2.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阶段特征

中央官制

地方行政

认 识

战国(萌芽):(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制度确立

1. 国君改称“王”

2.各国变法(齐国邹忌、秦国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奠定二千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1、基本内容包括:①皇帝制。

②中央行政制度。

③地方行政制度,核心是集一切权力于皇帝。

2、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①皇权至上原则。

②皇位世袭。

③官吏由皇帝任免。

④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

⑤宣扬“君权神授”。

⑥思想文化专制。

3、在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皇权与相权矛盾(中央政府内部矛盾)。

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

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5、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1 )积极作用:有利于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有利于民族融合,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

(2 )消极作用:①皇权专制形成腐败,箝制了思想。

②封建社会末期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

秦朝(确立):

(前221年-前207年)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皇权至上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选拔和考官制度

郡县制:

设36郡,后增至40郡,守、县令均由中央任命。

汉朝(巩固)

前202-220年)

汉承秦制,

中朝—决策

外朝—执行

尚书台—中枢

汉初郡、国制并行

汉武帝“推恩令”分十三州,设刺史

三国两晋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三省体制逐步形成

尚书省

三省 中书省

门下省

隋唐

(完善)

581—907年

创新:三省互相合作牵制

中书省—决策机构

门下省—审议机构

尚书省—执行机构(下设六部)

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林立,导致唐亡,政权更迭频繁

北宋(加强)

960—1127年

相权进一步削弱,皇权加强

二府: 中书门下

枢密院

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三司—管财政,分相财权

1、收精兵

2、削实权

3、制钱谷

出现“三冗”

元 (发展)

1271—1368

开创行省制度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中书行省

明清

(强化、衰落)

君主专制达到逐步顶峰。

明:1.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2.内阁创立

影响: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废行省,设三司

清:雍正设军机外—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eblog.cersp/userlog8/94141/archives/2008/1103331.s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