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抗战根据地 当年日军封锁根据地的主要设施,守军不多的炮楼,却武装到牙齿

火烧 2022-04-18 20:26:36 1034
当年日军封锁根据地的主要设施,守军不多的炮楼,却武装到牙齿 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由于无法有效的对抗抗日军民的游击战,于是便想出了臭名昭著的囚笼政策(该政策最初由冈村宁次提出),在中国的各地修建了大量的

当年日军封锁根据地的主要设施,守军不多的炮楼,却武装到牙齿  

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由于无法有效的对抗抗日军民的游击战,于是便想出了臭名昭著的囚笼政策(该政策最初由冈村宁次提出),在中国的各地修建了大量的炮楼、碉堡,意图分割、封锁游击队的活动范围。随着敌人的建造,八路军们也在频繁的拔除这些炮楼。俗话说的好"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在整场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的战线拉得十分的长,其兵力主要南下攻击国军,在八路军主要活动的华北战区则并不部署大量的兵力,因为其向中国西部进军的代价过高,而且在当时中国西部并没有什么战略价值。于是日本军队便在华北地区大量的修建炮楼、碉堡,在交通要道、隘口处大量设置巩固自己的交通线,华北地区此时遍布了日军的补给线,日军需要这些补给线为南下的部队输送给养。

在囚笼政策发挥到极致的时候,日军会在村庄附近设置炮楼并且派兵把守,目的就是为了监视村庄内的一举一动、打击抗日武装的活动。炮楼的修建也十分的讲究,有固定的高度以及厚度,有些是砖制结构,个别还有混凝土浇筑结构。如果没有重武器是很难攻破这些炮楼的。并且炮楼一般在制高点,其全身都是射击孔,在外面还有铁丝网作为防护,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了。

那么这样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据点中,会配备多少日军士兵来防守呢。根据资料显示,一个标准的炮楼,里面大概有十多个人来进行防守,其指挥官大多为尉官,其余都是士兵。而里面的武器配备也十分的强大,有步枪、机枪乃至掷弹筒、手榴弹这样的武器都会配备,加上遍布全身的射击孔,这样的一个炮楼很难将其攻克。这样的配置按照现在来看,近乎于一个加强排的火力。而如果是较为重要的据点,里面还会有一部电台用来呼叫援军,士兵和武器的数量也会更多,甚至还会有伪军一起协防。

抗战根据地 当年日军封锁根据地的主要设施,守军不多的炮楼,却武装到牙齿

这样的一个据点,大多选择在高地、小丘陵上进行建造,其周围阻碍视线的东西要全部移除,加上炮楼全身上下的射击孔,其视野非常好,不得不说日军的炮楼可谓是武装到牙齿。这样的配置来看,日军大量在华北地区修建炮楼的行为,可以有效地保护赖以生存的交通线,可以做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的控制大片范围。

不过八路军士兵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拔除这些碉堡、炮楼,他们可以通过迫击炮平射、夜晚偷偷进攻炮楼等手段拔除这些日军的毒牙。在攻下了炮楼后,里面的丰富物资也会被八路军战士缴获,也可以获得到平时根本吃不到的食物,比如日军军用的肉罐头、清酒等等。也只有通过进攻炮楼,才能解除日军的封锁,解救被控制的村庄。

日军(47)炮楼(3)华北地区(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