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江古碑 古碑填补《明史》空白 还原七下西洋史 解密航海家郑和「 ”身世”

火烧 2022-01-07 22:13:12 1047
古碑填补《明史》空白 还原七下西洋史 解密航海家郑和「 ”身世” 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平使者。郑和七下西洋,前后二十八年的航海活动,为我国和世界航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成为我国构建海上

古碑填补《明史》空白 还原七下西洋史 解密航海家郑和「 ”身世”  

江古碑 古碑填补《明史》空白 还原七下西洋史 解密航海家郑和「 ”身世”
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平使者。郑和七下西洋,前后二十八年的航海活动,为我国和世界航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成为我国构建海上丝绸之路「 ”灯塔式”的人物。 航海家郑和像 关于郑和身世,很长一段时间只知道他是云南人,但具体是云南什么地方一直莫衷一是,直到清末云南状元袁嘉谷先生查访寻觅到记录郑和父亲生平的——马哈只碑。 马哈只碑 此碑的问世,填补了《明史》对郑和出生地的奇缺,明确了郑和「 ”世为云南昆阳州人”。 此后,世人才较为详细的了解了郑和的祖籍、信仰、故里和家世。 郑和祖籍西域,其五世祖是元朝云南咸阳王赛典赤,祖父和父亲袭封滇阳侯。 郑和原姓马、名和、回族,俗称三宝,世称三宝太监。明洪武四年,郑和出生于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即现在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月山西坡。 生长在云南的郑和在十二岁时被明军掳掠,随傅友德军队回京都,阉割为奴送入宫中,后又成为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的侍童。 郑和随燕王朱棣起兵,参与「 ”靖难之役”,出入战阵,屡建奇功,成为朱棣身边的重要亲信。朱棣称帝后,赐其姓郑,并提升为内官监太监,执掌宫内后勤总务。 永乐三年,郑和34岁,受朱棣派遣,成为下西洋船队的统帅之后,又有了「 ”正使太监”和「 ”钦差总兵太监”的官衔,地位再次提升,率领庞大船队七次出使西洋。 郑和下西洋船队 梁启超作为近代开启郑和研究的重要学者,在其《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传》一文中写道:「 ”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大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和乃海上巨人。” 宣德六年,郑和率领船队开始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的航程。两年后,船队顺利完成了远航,踏上归程,此时已是宣德八年四月。遗憾的是,在途中,62岁的郑和积劳成疾,不幸病逝。宣德下诏,将郑和赐葬南京牛首山南麓。 出于对郑和的敬仰,笔者实地走访考察了郑和出生地昆明和安息之地南京,深切缅怀这位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巨人。 昆明郑和公园 昆明郑和公园风景旖旎,有郑和航海的伟岸塑像,登上公园山顶,滇池美景一览无余,纪念郑和的三宝楼屹立山巅,向来往的游人展示着这位伟大航海家的生平。 在纪念馆不远处,有郑和之父——马哈只墓,发现珍贵的《故马公墓志铭》处,此碑是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前,在都城南京,于永乐三年端阳节前刻的碑文。 墓志铭明确郑和姓郑的来源「 ”天子赐姓郑,为内官太监”。 南京马府街 在南京马府街,郑和府邸「 ”马府”原址也修建了郑和公园,据说郑和在赐姓「 ”郑”后,出自对父母亲人的深切眷恋,以及对幼年生活的怀念,其府邸仍以原姓称马府。 南京郑和公园 很多人认为,以当时郑和下西洋的配备,他完全可以择一善地,自立为王。可是,人品过硬的他始终不忘初心,全力宣扬华夏文化,播撒文明种子后安然归来。 马府的命名似乎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郑和不忘本的「 ”好人品”。 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大本营,南京出土了洪保——郑和下西洋使团主要成员的寿藏铭,是内容直接涉及郑和下西洋重要史料的明代碑志,被认为继太仓卫副千户周闻墓志之后郑和下西洋史料的又一次重要补充。 无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南京,还是面向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昆明,郑和一生的活动都在与丝绸之路紧密联系的区域内,这或许是历史的偶然,或许也蕴含着历史的必然玄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