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历史 华师大版历史
华师大版历史
1.华东师范大学有什么历史
文各类图书达269万册。
为填补教育类专业许多空白学科,为国家培养急需人才,学校先后建立了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技术、数理统计、环境科学、对外汉语言文学、美术、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管理、教育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国际金融、图书馆情报学、哲学、经济学、固态电子学、国土整治与开发、应用数学等本科专业,以及人口、经济管理、应用化学、应用生物学等一批专科专业;从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学科发展出发,新建了一些系。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随着研究生院、教育管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和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建立和留学生招生任务的扩大与层次的,学校体系与功能更为明显地反映出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渠道的新特点。1984年9月,我校成立科技开发公司(1990年发展成为科技开发总公司),开始了学校科研成果的社会转化工作及科技产业的开发工作。
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与科研工作的展开,教育、地理学科两个“龙头”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发展;一批有发展前景的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得到重点扶持;使学校进一步向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建设目标迈出新的步伐,形成了教育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多科性师范大学的新格局。从1976年到1991年,共培养本、专科生约23,000名。
学校长期以来始终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生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研究培养方法多种多样,学校还与国内许多高校、研究机构及国外7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有的专业还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挂勾、合作关系,并经常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听取国内外专家的学术报告,以深化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扩大科学视野。
从1978年开始先后有34个院、系、所,105个专业招收研究生。现任校长王建磐就是由数学系培养出来的、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18位博士之一,也是我校培养的第一名博士。
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立了研究生院(试办)。1991年有博士学位授予点28个,博士生导师55人(3人为兼职),硕士学位授予点87个。
优雅的理科建筑群 此外还设有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区域发理学)、生物学(动物学、生理学、植物生理学)、数学(基础数学、概论论、数理统计专业)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78年至1991年间,学校共培养研究生3600余名。
经过长期的教学和科研的实践,学校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有不少是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包括一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后起之秀。如:教育学家孟宪承、廖世承、曹孚、刘佛年、左任侠、胡寄南,历史学家吕思勉、李平心、吴泽、束世徴、林举岱、王养冲、陈旭麓、夏东元,外国语言文学专家平海澜、周照良、孙大雨、徐燕谋、罗玉君、顾谷宜、缪廷辅、李毓珍,哲学家周抗、冯契、徐怀启,伦理学家周原冰,社会学家言心哲,文学家许杰、张毕来、王西彦、徐震堮、施蛰存、徐中玉、钱谷融,经济学家陈彪如,音乐家刘雪 、马革顺、钱仁康、应尚能,体育学家吴邦业、黄震,生物学家张作人、薛德焴、王志稼、郑勉、张孟阐、郎所、堵南山、颜季琼,化学家邵家麟、唐宁康、夏炎,数学家李锐夫、孙泽瀛、程其襄、钱端壮、曹锡华,地理学家胡焕庸、李春芬、严钦尚、陈吉余,物理学家张开圻、郑一善、许国保、姚启多、陈涵奎等。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也培养了一批遐迩闻名的中年专家和崭露头角的青年学术新秀。肖刚(34岁)、郑伟安(35岁)被破格提升为教授(也是博士生导师),属全国首例,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截止1991年底,学校教师已增加至2,079人,其中教授174人,副教授577人,讲师961人(以上均含研究人员),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 再创辉煌(1992-至今) 80年代初,学校清醒地认识到要维持学校的地位与生存空间,就必须走师范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道路,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
学校先从理顺校内的各种关系开始,从单项改革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改革。1993年初,学校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院为实体的管理体制,成立了国际商学院、理工学院、文学与艺术学院、外语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人文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和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八大实体学院。
以学院为单位开展了专业、学科建设和改造,以后又采取多种形式,创办了多种二级学院。1994年的人事改革使在编职工人数从4,000余人降到3,500余人。
从1993年开始,改学年学分制为学分制,打破专业限制,拓宽学生知识面,经1987年试行主辅修制后,全面推广,并逐步扩大。并对自主招生及非师范生源入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改革学校科研工作的运行机制,实行有偿使用专职科研编制,加强科研经费的宏观管理。后勤改革实行了经营机制转换,完善承包责任制,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进行学校各项改革的同时,学校召开本科教学会议,加强特色与主干课程的建设。 文楼映荷 继1995年1月中文、历史两个文科基地之后,国家教委又于。
2.华东师大的历史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建立于1951年,是华东师大建校时首批设置的系科之一。当时汇聚了一批享誉学界的著名教授,如:吕思勉、吴泽、李平心、戴家祥、林举岱、陈旭麓、王养冲、郭圣铭、夏东元等。在老一辈学者奠立的基础上,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华东师大历史系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术传统和教学风格,并建立了从本科到博士后、包括继续教育的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其学术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虎沪港疚蕃狡歌挟攻锚国内同类系科中均位于前列,有些研究方向进入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
华东师大历史学系现为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含九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暨硕士点: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社会学、国际冷战史、海外中国学。还设有历史学科教学论硕士点。历史学本科专业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华东师大历史学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55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27人, 副教授13人。经过长期努力、不断积累,形成了中西融合、古今贯通、既发扬传统优势、又具有当代意识和前瞻性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向,20世纪80—90年代,曾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研究、金文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变迁、洋务运动史、法国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非洲史等领域取得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学科队伍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化及拓展,一些新的特色研究方向正在形成并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如:汉唐史、江南地区社会史、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研究、城市发展与文化研究、国际冷战史、欧美民族和文化史、近现代地区国别史、海外中国学、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等,形成了新一代研究群体。
华东师大历史学系每年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年来与本校中文、哲学学科合作先后承担了“九五”和“十五”211工程项目《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社会文化》、《中国的现代性与人文学术》。在历年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得多项高等级奖励,如:《非洲通史》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奖及华东师大首届人文社科“原创奖”、《金文大字典》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特等奖、《中国历史通论》和《中苏关系史纲》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法国大革命史——1789-1794》获上海市社科学术贡献奖。
华东师大历史学系在国家文科基地第一轮建设中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基地”。“历史学基地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项目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华东师大历史学系是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单位之一。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目前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招生比例已达到2:1,每年招收的研究生总量超过120人,其中博士生达到30人。在历届毕业研究生中,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各单位的学术带头人。
华东师大历史学系拥有一定规模并具收藏特色的历史文物陈列室,现已被上海市教委命名为上海市高校特色博物馆——古钱币博物馆,近期将在新校区建设博物馆新馆。
华东师大历史学系编辑出版专业学术刊物《历史教学问题》,该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列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各学科还编辑出版多种学术集刊,如:《知识分子论丛》、《冷战国际史研究》、《海外中国学评论》等。
华东师大历史学系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近年来举办了多次有重要影响的全国性和国际学术讨论会,一些国内外著名学者应邀前来访问讲学,本系教师也经常前往国内外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访问和合作研究。
3.初中历史(华东师大)总复习提纲
七年(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中国远古人类一、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1、元谋人:生存年代最早,迄今170万年。
2、北京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3、共同点:① 使用打制工具的天然材料,② 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懂得使用火。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一、北方的农耕文化1、生活状况及特点:① 种植粟、黍等旱地作物,② 学会了喂养家畜,(饲养猪、狗等家畜,用鱼叉或鱼钩捕鱼,用纺轮制作麻布,制造彩绘陶器)③ 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2、西安半坡的原始聚落遗址,是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
二、南方的农耕文化3、生活状况及特点① 种植水稻作物,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② 建造干栏式房屋(对后世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有所启发)。③ 饲养猪、狗等家畜,还能驾船和使用多种工具捕鱼;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原始的纺织技术。
三、南、北方农耕文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4、共同点:① 都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② 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5、不同点:① 种植作物的不同,② 居住方式的不同。
第3课 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炎帝和黄帝部落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干。二、炎帝和黄帝因此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一、禅让的传说1、尧、舜、禹,2、这种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史称“禅让”。二、启建立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第5课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一、夏商周的更替1、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BC21--BC77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商朝二、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① 目的: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② 方式:“授民授疆土”③ 应尽义务:A、镇守疆土,B、出兵勤王,C、交纳贡赋,D、定期朝见周王述职。 ④历史作用: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2、宗法制:① 含义: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核心是嫡长子的继承制。② 作用: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第6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春秋时代1、时段:BC770——BC4762、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国、越国)二、战国时代1、时段:BC475——BC2212、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三、变法革新1、最先进行变法的是魏国,收效最大的是秦国。2、商鞅变法① 时间:BC356年(即BC4世纪)② 主要内容:A、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B、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C、建立县制,由国王直接派官吏治理。
D、编定户籍。③ 作用:E、秦的国势日趋强盛,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四、都江堰1、秦国蜀守李冰为整治岷江而建,2、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的建成,使成都平原变成了肥沃的良田。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8课 秦的统一一、秦灭六国1、时间:BC230——BC2212、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3、顺序:韩、赵、魏、楚、燕、齐4、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二、秦始皇如何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政治上:① 宣布自己为统一国家的第一个皇帝,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②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个主要官职,A、丞相掌管政事,B、太尉掌管军事,C、御史大夫监察百官,D、他们都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
③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④ 这样,皇帝就把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2、经济文化上: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以原来泰国使用的制度为基础,对文字、货币、度量衡以及车轨等实行统一规范。(A、小篆――作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日常文书来往通用的一种便于书写的字体――隶书。
B、半两钱――秦朝货币,圆形方孔钱在我国通用了整整两千多钱。) 3、军事上:①为了加强地区间的联系,秦朝以咸阳为中心,修建了驰道和直道;②为了抗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第9课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一、秦的暴政1、为了加强专制统治,下令将秦国以外的史书以及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烧毁,史称“焚书坑儒”, 2、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他建造宫殿和陵墓,(阿房宫和秦始皇陵就是最典型的代表)3、秦朝的法律异常残酷。
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BC209, 大泽乡陈胜、吴广三、秦的灭亡3、BC207年,项羽在巨鹿消灭了秦军主力,4、BC206年,刘邦占领咸阳,推翻秦朝。第10课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一、西汉建国1、楚汉战争(BC206——BC202)2、BC202年,刘邦建立汉朝,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史称“西汉”。
二、休养生息① 汉初为何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西汉初年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
4.九年级上下册历史(华师版)复习重点
第一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一:原始人类的出现; 1,西方盛行:上帝首创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 2: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指出人类源自动物界的类人猿. 3,英国达尔文在< >中揭示生物进化规律,指出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4,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出土于非洲. 5,非洲南方古猿是今天已知的直系祖先.但不会制造工具. 6,晚期猿人又称直立人, 7,今印度尼西亚境内出土的爪哇直立人化石,是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 二:三大人种的形成. 1,根据体质形态的特征,人种划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2.氏族社会分为母系和父系氏族社会两个阶断 3,父系的后期,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也表明了没有文字的史前时代即将进入文明时代. 第二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概说:大河流域孕育了东方上古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古巴比伦,印度,和中国. 一. 金字塔: 1,古代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已出现了国家, 2,法老是古埃及最高统治者, 3,古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4,三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 二,< >: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私有制的法律.,也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种性制度: 1,公元前14世纪前后,雅利安人征服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古代印度分为四大种姓:第一种姓婆罗门,精神统治阶级,,第二种姓刹帝利世俗统治阶级,第三种姓吠舍自由民,第四种姓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3,种姓制度实质是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 四,佛教的产生: 1,时间,公元前6世纪. 2,创始人,释迦牟尼. 3,早期的佛教倡导”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突破四大种姓间的严格界限,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佛教宣扬的是极乐世界的平等,也产生了麻醉民众的消极作用. 4,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开始向外传播,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第三课 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 一,雅典民主政治: 1,西方文明---希腊文明-----爱琴文明. 2,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代表:雅典和斯巴达 3,斯巴达是.奴隶制军事国家. 4,公元前443---前429年,伯里克利连续15年当选雅典将军,史称伯里克利时代,使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3,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核心: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任各级政府官职. 影响:这种先进的古代政治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同时,它对日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真正享有民主权力的只有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都被排除于民主之外. 二,罗马的兴衰: 1,公元前509年,罗马开始建立奴隶制共和国. 2,布匿战争:公元前3世纪,罗马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展开了争霸战争,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因而这场战争被称为…… 3,公元前30年,屋大维实行军事独裁,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4,公元前509年----公元前30年,共和国时代 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帝国时代. 5,罗马大帝国: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西起大不列颠岛,东低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北越多瑙河,南至北非,地跨欧亚非三洲. 6,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部分,东罗马(也称拜占庭)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为都城.西罗马仍以罗马为中心 7,476年,西罗马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和西欧上古历史的终结. 8东罗马则存续到1453年. 三,早期基督教: 1,时间,公元1世纪.2,地点,巴勒斯坦地区3,.创始人:耶稣. 4教义: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倡导衣食互助患难相恤,鼓吹正义必胜.后来教义发生变化,逆来顺受,精神忏悔,希冀来世等宿命论思想成为教义的主调. 5,392年基督教正式被定为罗马国教,开始向外传播. 6,罗马文明对日后西方文明的形成有何作用?在民族冲突和交融的过程中,罗马文明因吸纳希腊文明及其他地区的优秀成果而愈显繁盛壮丽光彩夺目,并为日后西方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五课 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一,大化改新: 645年6月,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拥立孝德天皇,组建新政府,并模仿中国建年号大化。
646年元月,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二,伊斯兰教产生的原因:A)6世纪前后阿拉伯半岛正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内部分化日益明显,又遭外族长期侵扰,社会动荡不安。B)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阿拉伯贵族们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平民也希望改善生活条件,这为阿拉伯国家的形成和伊斯兰教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2, 创始人:穆罕默德 3, 教义;号召大家放弃本部落的神,崇拜唯一的神真主安拉,各部落间都是兄弟, 4, 圣地:麦加 5, 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 三,阿拉伯帝国: 1, 8世纪时,阿拉。
5.华东师大版历史九上、下复习资料
历史总复习三:九年级上下册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一、填空题:(古代史不考) 1、西欧文艺复兴起端于意大利,是一场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西欧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2、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杰出航海家有发现美洲的哥伦布、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一周的 和麦哲伦是探索新航路的开拓者。新航路的开辟在经济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3、西欧宗教改革由马丁。路德 揭开序幕。
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的社会政治斗争,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4、因为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英国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的重要领导人物是克伦威尔,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5、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社会经济发展,1775年4月,列克星敦枪声标志美国独立战争开始;1776 年7月4日,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正式宣告美国独立;在华盛顿领导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6、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1787年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它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 ,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依据宪法,华盛顿当选为联邦政府首任总统。 7、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大革命纲领性的文件是《人权宣言》,巴黎人民举行了3次起义将革命不断推向高潮;1799年11月,拿破仑政变上台,1804年5月,建立资产阶级君主制国家——拿破仑帝国(即法兰西第一帝国),他制定《拿破仑法典 》,用法律形式肯定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范本,1815年,帝国覆亡。
8、工业革命于18世纪下半叶率先从英国开始,它是用机器生产系统地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工业革命首先在棉纺织行业中发生;阿克莱特因最早开办机器纺纱厂而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瓦特改良蒸汽机,研制出联动式< /STRONG>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科尔特发明“搅炼和碾压法”,使英国钢铁生产居世界最前列;斯蒂芬森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
工业革命使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9、19世纪三四十年代,各国工人斗争日益具有组织性和自觉性;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府是诞生于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鲍狄埃创作了一首革命诗篇《国际歌》。
10、持续了400多年的黑奴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16世纪上半叶拉丁美洲被西班牙和葡萄牙完全征服;1810—1826年,拉丁美洲人民掀起独立运动,西蒙。玻利瓦尔被许多南美国家尊为“解放者”。
11、1 757年开始,印度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57年印度爆发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起义,1859年底起义失败,其中 成为印度人民歌颂的民族女英雄。 12、独立后的美国,存在北方各州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和南方各蓄奴州的 种植园奴隶制 的矛盾,奴隶制的存废成为矛盾的焦点;林肯当选为总统成为美国内战的导火线;1861年南方挑起内战;《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制》扭转北方不利的战局;内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是葛底斯堡战役;1865年4月,美国内战以南方同盟军胜利而结束。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13、19世纪上半叶,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因此,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实行 改革,废除农奴制,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 资产阶级改革,使俄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4、19世纪中期,美国率先打开日本大门;面对幕府的专制统治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倒幕派通过内战推翻德川幕府;之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措施,史称“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15、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神曲》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二、问答题1、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影响: 答:(1)、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海外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2)、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与新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
2、工业革命? 匀死嗌缁岵。

6.初中历史华东师范版总结,要串联起来的,比如:1949年中国建国,
您好,老槐树为您作答,希望对您有用: “一、关于炮火。
日军炮火实力之强,令我军没有想到。”日军中重武器多、射击准,空中飞机、迫击炮、重机枪、掷弹筒,往往能有效压制我军火力,使我遭受重大伤亡,使我们很难在短时间歼灭敌人,此前我从未与这么强火力的军队交过手,因此要避开敌之炮火,就应迅速突破敌之阻碍接近敌人,进入白刃战,使其火力尤其时空中炮火不能发挥。
“二、关于战斗精神。日军受武士道毒害,战斗精神顽强,纵使面对我三、四个士兵的包围,仍拒不投降,直至战死,我军极少能抓获敌之战俘。”
抗战初期,日军大部分士兵受国内军国主义思想毒害,战斗意志十分顽强,认为被降是极端耻辱,宁死不降,实际上,我们想在战役中抓些俘虏,展示我军的胜利,结果没能抓获,战争后期由于厌战情绪蔓延,日军战斗力也有所下降,尚能够抓获战俘。 “三、关于军事训练。
日军被围后并不慌张,并能立即组织有效抗击,几人以上便能组成一个战斗小组,占据地形,动作迅速,很难突破,可见其以往训练得法。 ”所以,我军即便在人数、地形、突然性方面有利的情形下,以主力优势兵力围歼日军的战力二流的辎重部队(敌第21旅一部只有百余人),伤亡仍然达到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