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天台山的古诗 天台晓望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天台晓望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天台晓望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观奇蹟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标签: 景点 景色
《天台晓望》赏析
大约作于李白赐金还山后杜甫高适分手以后来四明山镜湖看望老朋贺知章但此时贺老已经去世.
此时李白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可以炼金丹了.当然李白到天台山的次数很多在26岁的时候就来过这里.但是从用词与修仙的愿望看比较符合40多岁以后的事.
从诗的情绪看是很高涨的李白一上来就是四句对仗: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接下来对证也不少: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等。可见天台山给李白的感觉是相当的好(如此看来也有可能是初次到天台山的时候写的次数去去多了感觉应该会迟钝一些的)
《天台晓望》作者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的其它作品
○ 将进酒·君不见
○ 静夜思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望庐山瀑布
○ 行路难·其一
○ 李白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