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山坡的岩石上会打入“钉子”
在人类工程或活动环境附近,常因不稳定的岩石发生崩塌事故,有些山坡或崖顶的岩石开裂松动,摇摇欲坠,成为悬在人们头上的安全隐患。要消除这样的隐患,就要“铲除”可能发生崩塌的岩土体,但如果这样的岩体过大,给施工带来麻烦的话,就需要采用打“钉子”的办法。
我们知道,防治崩塌不是一般建筑工程,而是一项地质工程,它是以“地质体”作为建筑对象,以“地质环境”作为实施环境的一种特殊工程。山坡上的岩体,无论是稳定的还是松动的,都属于地质体,它们和特定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共同组成的系统便是地质环境。崩塌的防治,就是对地质体的改造,包括地质体材料、结构面、结构体和环境条件的改造。
通过人为途径,可以用稳定的岩体来加固不稳定的岩体,也就是说,用连接物将松动的岩体和稳固的岩体连起来,使之成为一体,就可以防止崩塌。常用的连接物有锚杆、锚索这样的“缝合物”,还有混凝土、水泥砂浆、水玻璃、树脂这样的“胶黏剂”。锚杆其实是一种高强度的钢筋,就像一根大钉子,其一端穿过稳固岩体,露出的一端通过锚栓旋紧,就可以拉住可能发生崩塌的岩体。这种加固方式是一种典型的地质体结构面强化措施,在公路边坡的崩塌体治理中很常见,看上去就像在岩石上打了一排钉子。
锚索是用很多束高强度的钢丝编成的钢绳,强度更高,拉力更大,用锚索和混凝土砌成的横梁,能够紧紧拉住边坡上的岩体。另外,岩体内部有很多缝隙和节理,如果能填充和黏合这些结构面,岩体的整体性得到加强,就不易发生崩塌了。混凝土、水泥砂浆一般用来填充较宽大的岩石缝隙,如果是细小的裂隙,同时要求很高的黏合强度,就需要水玻璃或树脂黏合剂出马了。水玻璃学名硅酸钠,其水溶液注入岩体后会凝固成一种像玻璃状一样的结晶,它的黏结力强,强度较高。常用的树脂黏合剂有环氧树脂黏合剂,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我们常说的“万能胶”就是其中的一种。树脂黏合剂黏合速度快,强度高,在要求较高的岩体黏合工程中应用广泛。
崩塌的治理还可以通过遮挡、支撑、覆盖等方式加固,用以改造崩塌地质体或周边地质环境,使崩塌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除了“打钉子”以外的其他崩塌防治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