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诗词及有关历史含义
md诗词及有关历史含义
忆秦娥·娄山关1934年—1935年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诗词写作背景及简要解释】
这首诗作于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后。
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md的领导地位。
他本想打几个胜仗鼓舞士气,可土城之战却伤亡惨重。
1935年2月26日,红军来到云贵高原著名的天险娄山关脚下,猛攻娄山关,击溃敌军2个师28个团,扭转了长征以来红军尽打败仗的局面。
md、ze、dz等登上关口,为攻下娄山关这样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隘口而兴奋,更为看到以后的胜利曙光而豪情成丈。
md即兴吟成的这首诗就是表达了这种心情。
雄关:雄伟的关隘(ai)
漫道:莫说,不要说。
而今:如今 从头越:重新开始跨越。
沁园春 雪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mang)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ao)。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yi),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已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发展陕甘宁抗日根据地,md于2月在陕北清涧时,正逢一场大雪,心情格外愉快,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北国:祖国的北方。
惟余:只剩下。
莽莽:空旷无际。
这里指无边无际,一片白茫茫。
山舞银蛇:披着白雪的群山,绵延起伏,有如银色的长蛇在舞动。
原驰蜡象:原指高原,白雪覆盖的秦晋高原,丘陵起伏,好似白蜡般的象群在奔驰。
妖娆:婀娜多姿,娇媚迷人。
折腰:倾倒。
风骚:泛指文学方面的才华。
俱往矣:都过去了。
七律 长征 1935.1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 ,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 南、两广之间。
逶迤(wei1 yi2):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十六字令三首 1934年至1935年
其一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an)。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han)。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e)未残。
天欲堕(duo),
赖以拄(zhu)其间。
【注释】
十六字令是一种词牌名。
这三首词主要以越过黎平的骷髅山和八宝山为背景,是对长征以来登群山越众岭的感受。
尤其是贵州境内的山给人的感受和以前不一样。
这里的山和江西苏区的丘陵山不同,它巍峨矗立,到处是悬崖峭壁,茂密的树木长在悬崖峭壁的石缝上,通往各处的路大都是石梯相连。
在下面远远看去,十分壮观。
快马加鞭:形容快上加快。
惊回首:回头一看,感到惊讶。
离天三尺三:极言山高,和天相近。
倒海翻江卷巨澜:形容山势起伏,像倒海翻江卷起巨大的波浪。
万马战犹酣:形容山势飞动,像千万匹奔马正投入激烈的战斗。
刺破青天锷未残:形容山峰高峻。
堕:掉下来,塌下来。
赖:依靠。
拄:支撑。
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yin)在手,
何时缚(fu)住苍龙?
【注释】
1935年10月,md率领的红军,在六盘山前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
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便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
10月下旬,到达陕北,胜利地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首诗就是md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它生动表现了md及其统率的英雄红军胜利地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抒发了彻底打垮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坚强决心,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

在手;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苍龙:指蒋介石,不是日本人。
参考资料:lingshidao/gushi/maoze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