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柳斯浪漫曲钢琴谱 浅析让·西贝柳斯钢琴小品《小圆舞曲》的音乐创作手法

浅析让·西贝柳斯钢琴小品《小圆舞曲》的音乐创作手法
艺术借鉴 浅析让·西贝柳斯钢琴小品 《小圆舞曲》的音乐创作手法 高雅莉 【摘要】让·西贝柳斯是一位具有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作曲家,作品涉及任何体裁形式,其中最为著 名的要属交响诗《芬兰颂》。钢琴小品《小圆舞曲》节选《抒情默想曲》中的一首,相比他其余作品,该 作品显得并不那么起眼,但作品所蕴含的音乐创作手法,也可从中窥见作曲家独具一格的后浪漫主义音乐 特征。 【关键词】让·西贝柳斯后浪漫主义音乐创作 让·西贝柳斯,芬兰著名作曲家,是民族主义音乐和晚 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 音乐作品涉及体裁形式广泛, 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主要代表作 品有交响音诗《芬兰颂》、七部交响曲、交响传奇曲四首《图 内拉的天鹅》 、 小提琴协奏曲、 弦乐四重奏, 以及大量的歌曲、 钢琴曲、戏剧配乐等等。 作品 《小圆舞曲》 作于 1912 年, 节选题为 《抒情默想曲》 中 10 首小步舞曲系列,是一首旋律优美、结构简洁、调性 思维清晰却富有色彩变化的短小沙龙钢琴作品,体现了作 曲家典型的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特征。通过对作品的分析 研究,一方面使人们加深对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特征的理 解,另一方面为该曲的演奏提供相应的艺术指导,以期更 好的演绎作曲家所要表达的艺术内涵。
临时偏移,但都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调式中心音。前乐段 自主调 e 小调开始,到了第 6 小节处调性偏移至关系大调 G 大调, 而后到第一乐句结束处调性又往 C 大调方向偏移,紧接着第 9 小节又转变至 F 大调上西贝柳斯·让简介,直至第 13 小节回归到 主调上;后乐段同样从主调开始,到了第 24 小节处调性也 偏移至 G 大调上,而后在第 29 小节处通过连续的两个离 调变和弦调性回归至主调上。从整个调性发展逻辑来看, 呈现出:主——属——下属——主、主——属——主的调 性思路。因此,不管从整体调性逻辑上看,还是从大量未 有解决的离调变和弦上所造成的调性模糊化来看,显然也 属于传统共性时期固有的写作方式,从侧面反映出浪漫时 期音乐的写作特征。 一、结构脉络 全曲仅有 34 小节,速度为小快板,三拍子圆舞曲的 节奏风格,非常短小精炼。作品采用典型的平行复乐段一 部曲式结构写成,曲式结构分析图式如下: 一级曲式结构 二级曲式结构 三级曲式结构 起止小节 调性 a 1-8 e: G: 一部曲式(平行复乐段) A A1 b 9-17 F: e: a 18-26 e: G: c 27-34 G: e: 通过分析图式可知,作曲家在构思这样一个一部曲式 结构时依然延续着以往传统的结构布局,两个平行乐段各 自都由两个对比式非方整型的乐句构成,虽段落结构中两 个乐句非方整,但乐段之间却是方整的,各为 17 小节;同 时两个平行乐段的第一乐句旋律材料相同,只是后乐段中 第一乐句将主题旋律作了移高八度重复,以求增加情绪的 变化,这种写法符合平行复乐段写作特征之“同头”;而 两个乐段中的第二乐句旋律材料则明显不一样,这又符合 了平行复乐段写作特征之“变尾”,而且乐段的终止式也 契合了其写作特征:前乐段开放于属和弦,后乐段收拢于 主和弦。
因此,该作品结构完全是传统的平行复乐段的写 作手法,没有任何新的变化,这是在当时西方音乐已经是 一个提倡具有个性化创新型的作曲潮流下少有的回归,这 也印证了为什么当时评论家称他为落后于时代步伐的人, 而且不光是结构布局,作品的调性思维,以及和声手法也 都反映出这一复古的创作手法。 二、调性思维 如果说作品的结构采用的是传统固有的写作手法,那 该作品的调性思维是否也是如此呢?全曲而言,主调为 e 和声小调,分别布局在乐段的两端,而中间则有多调性的 三、和声手法 全曲的和声手法主要以传统大小调功能和声为主,强 调正格进行,同时也附加了很多色彩性和声手法的运用, 比如在作品开头的前 5 小节使用了持续音的写作手法,通 过主持续的和声手法一方面稳固了主调调性,另一方面纵 向形成色彩性的和声效果;另外在作品中的第 6 小节处还 使用了半音线性化和声连接,并在作品中出现多次,当然 最能反映作曲家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特征的,要属作品中 多次离调变和弦的意外进行,通过在作品中第一乐句结尾 处使用关系大调 G 大调Ⅳ级的附属七和弦,使其调性在此 得以开始模糊化,带来一种强烈的调性色彩的转变,紧接 着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中也都使用了离调变和弦,从而 使整首作品在简单的曲式结构下, 却有着不简单音乐内涵, 表达了作曲家内心丰富炙热的情感,让人不经感叹大师们 创作手法的精妙。
然而,在当时的音乐潮流下,这位作曲 家并不被相关评论家们所认可,将他称之为:“落后于时 代步伐,是生活在过去的人”,但是他本人却对这样的评 论并不在意西贝柳斯·让简介,他有着自己对音乐创作的人生观,他觉得衡 量音乐的唯一标准就是美,无所谓技法的新与旧。 总之,通过对这首作品从结构、调性、和声等方面的 研究分析,使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了作曲家对于这首作品 的创作思路,也让人们对这位“守旧”的作曲家所带来的 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写作特征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也 为一些演绎这些钢琴小品的音乐爱好者提供相应的指导。 诚然,让·西贝柳斯这位作曲家最精彩、最辉煌的是他的七 部交响曲,但是笔者从这首钢琴小品所体现出的音乐创作 手法中可窥见作曲家其他的钢琴小品一样有着璀璨的星光, 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简单的形式不简单的艺术内涵,简 单的结构不简单的创作技法。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