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安阳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我想知道“安阳”的历史谢谢

火烧 2022-10-23 19:12:37 1064
我想知道“安阳”的历史谢谢 中国上古的三皇五帝时期,相传颛顼、帝喾两位帝王建都于今安阳市内黄县境内,分别在位70余年。春秋时期,安阳先属卫国,继而属晋国;战国时期,安阳属魏国,后属赵国。“安阳”一名始

我想知道“安阳”的历史谢谢  

中国上古的三皇五帝时期,相传颛顼、帝喾两位帝王建都于今安阳市内黄县境内,分别在位70余年。

春秋时期,安阳先属卫国,继而属晋国;战国时期,安阳属魏国,后属赵国。

“安阳”一名始于战国。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今安阳市所辖地区大致属邯郸郡。

始置安阳县。

秦末属河内郡和邯郸郡。

西汉初年,废安阳县并入荡阴县,此后直到西晋才得以重置。

此间今安阳市所辖地区西部属河内郡,东部属魏郡(治所在邺城,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自东汉至西晋统一前,河内郡属司隶校尉部管辖范围,魏郡则属冀州管辖范围。

西晋时期,属司州魏郡(统8县,林虑县(今林州市)属司州汲郡)。

十六国时期,仍属魏郡管辖。

同时,邺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三国的都城。

南北朝时期,北魏道武帝天兴四年(401年),在邺立相州。

此时邺已经成为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治所。

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废天下诸郡,实行州县二级制,安阳城为相州、邺县治所。

开皇十年(590年)邺县治所迁回原地邺,复安阳县建制。

宋初,相州隶属河北西路,并置彰德军节度。

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相州升为彰德府,领5县(一说4县)。

元至元初改“彰德府”置“彰德路”,直接隶属于中书省。

明清时期大体属河南省,复为“彰德府”。

领6县1州(磁州)。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安阳仍为彰德府治所。

安阳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我想知道“安阳”的历史谢谢

1913年改彰德府为安阳县,属河南省豫北道(1914年改为河北道)。

1927年,道级行政区被废除,安阳县归河南省直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5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安阳,成立安阳市;8月1日,成立平原省,安阳市为省辖市。

1952年11月30日,撤销平原省,安阳市划归河南省,仍为省辖市。

1983年,国务院决定把安阳县、林县、浚县、汤阴县、淇县划归安阳市,实行以市带县体制。

1986年2月,河南省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淇县、浚县划归鹤壁市,将濮阳市属的内黄县、滑县划归安阳市。

扩展资料:

安阳市位于东经113°37′-114°58′,北纬35°13′-36°22′之间,东与濮阳市毗邻,西与山西省长治市接壤,南与新乡、鹤壁两市相接,北隔漳河与河北省邯郸市相望。

按直线距离计算,北距北京约460公里,南到郑州约160公里。

市域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543.6平方公里。

安阳市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横跨中国地势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地形多种多样,以平原为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