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火烧 2021-05-24 10:09:45 1061
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有什么特点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1.人事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人”被看作档案来管理;人事部门仅仅是一个

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
1.人事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人”被看作档案来管理;人事部门仅仅是一个“办手续”的部门,呈个琐碎次要的部门;工作内容包括日常考勤、工资发放、办理离职、退休、离休等手续。
2.人力资源管理阶段:此阶段强调以“工作”为核心,其目标更看重如何使个人能够完成工作。此时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组开始建立,例如:招聘、培训、薪酬、绩效等,但各个模组之间的关系呈现相互独立状态。在中国,1993年,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率先将人事管理专业改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国开始从人事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管理,并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创新和变革期。
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人力资源副总裁等角色开始出现,人力资源部逐渐成为业务部门的战略合作伙伴,其目标是支撑公司战略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业务范畴增加至组织设计、招聘管理等,并成为提升员工满意度与敬业度的中心部门。
4.人才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被看作是一个整体,而不再被割裂成模组。其目标是实现公司发展过程中持续的人才供应,人力资源部门的业务重心转向吸引、招募、发展、管理和留任人才,更加强化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
目前,国外已经进入人才管理阶段,并且人才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结合国外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未来的十年,中国将进入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即人才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问题提的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人事管理发展来的,所以不能谈20世纪50年代前的人事管理阶段(中国是20世纪90年代前),不能简单的将人事管理阶段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阶段来谈。。
应该将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分开表述。
我来谈谈人事管理各阶段和人力资源管理各阶段
一、人事管理阶段
人事管理阶段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工业心理学阶段、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1、科学管理阶段
20世纪初,以弗里.得里克.泰勒等为代表,开创了科学管理理论学派,并推动了科学管理实践在美国的大规模推广和开展。泰勒提出了“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提出了实行劳动定额管理。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其主要特征是:科学的人机工程和人的经济刺激特征
2、工业心理学阶段
以德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推动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程序。雨果??芒斯特伯格于1913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标志著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3、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
二、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又可分为人本理论形成阶段、人力资源实践阶段和知识管理阶段等三个阶段。
1、人本理论形成阶段
1.1 人力资源管理之父彼德??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人力资源”这一概念。
1.2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在1957年11月号的美国《管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企业的人性方面》一文,提出了有名的“X理论一Y理论”。
其中的Y理论提出了人性善的假设,如:喜欢工作、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的统一、主动地创造性等
1.3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从20世纪40-50年代起就开始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三种需要理论",他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
成就需要: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权力需要: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
亲和需要: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随后,需求层次理论、ERG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等不断出现,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人的需求特性,
2、人力资源实践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欧美国家掀起了人力资源管理热。很多院校开始研究人力资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并逐渐取代人事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人们更多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企业的战略服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如何向企业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标志著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阶段。
此时,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不再是简单的人事职能了,他包含如下方面:
1.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决策系统;
2.人力资源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系统;
3.人力资源的招聘、选拔与录用系统;
4.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系统;
5.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考评系统;
6.人力资源的薪酬福利管理与激励系统;
7.人力资源的保障系统;
8.人力资源的职业发展设计系统;
9.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系统;
10.人力资源管理的诊断系统。
3、知识管理时代
21世纪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外部环境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所带来的挑战。许多学者将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作为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未来企业的竞争更加重视国际的,而不再是国内的竞争机会。全球化的同时,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今和未来世界经济的主要形式。作为知识经济微观基础的知识型企业,应该更加重视知识的创造、整合与利用,重视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能力开始成为企业核心的竞争能力,知识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人力资源的知识化成为人力资源战略的核心课题。
打字到手酸,但看看悬赏才0分。

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哪些阶段?各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

人事管理阶段
人事管理阶段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工业心理学阶段、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一)科学管理阶段  20世纪初,以弗里得里克?泰勒等为代表,开创了科学管理理论学派,并推动了科学管理实践在美国的大规模推广和开展。泰勒提出了“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提出了实行劳动定额管理。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二)工业心理学阶段  以德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推动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程序。雨果·芒斯特伯格于1913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标志著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三)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又可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两个阶段。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并逐渐取代人事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人们更多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企业的战略服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如何向企业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标志著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阶段。
人力资本管理阶段
将人视为一种资本来进行管理。人作为资本参与到生产活动中,具有以下的特点: 1.人力资本可以产生利润 2.人作为资本,可以自然的升值 3.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产生利润 4.人作为一种资本,参与到利润分配中。
以人为本管理阶段
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是将人视为经营活动中最重要的、应首先考虑的因素。在企业中,客户的“上帝地位”被员工取代。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当企业满足了员工的各种需求的时候(如工作环境、薪酬、尊重等),员工的工作效率、创作力将会极大的提升,可以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哪几个发展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四个发展阶段
一、人事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阶段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工业心理学阶段、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一)科学管理阶段
20世纪初,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等为代表,开创了科学管理理论学派,并推动了科学管理实践在美国的大规模推广和开展。泰勒提出了“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提出了实行劳动定额管理。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二)工业心理学阶段
以德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推动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程序。雨果·芒斯特伯格于1913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标志著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三)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
二、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又可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两个阶段。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并逐渐取代人事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人们更多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企业的战略服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如何向企业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标志著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阶段。
三、人力资本管理阶段
将人视为一种资本来进行管理。人作为资本参与到生产活动中,具有以下的特点:
1.人力资本可以产生利润
2.人作为资本,可以自然的升值
3.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产生利润
4.人作为一种资本,参与到利润分配中。
四、以人为本管理阶段
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是将人视为经营活动中最重要的、应首先考虑的因素。在企业中,客户的“上帝地位”被员工取代。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当企业满足了员工的各种需求的时候(如工作环境、薪酬、尊重等),员工的工作效率、创作力将会极大的提升,可以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一阶段是单纯的人事管理,在这个阶段人只被单纯在看作档案来管理;人事、劳动部门定期或根据部门的需要,有的时候甚至是上级的指标分配,向学校和社会招聘或者转业军人等分配进入企业等,对员工进行教育和考核、负责员工的日常考勤、工资奖金发放、技术练兵、监督培训、办理离职、退休、离休和死亡等。这种情况是在计划经济下无法避免的。 第二个阶段是单纯的人力资源,在这个阶段人力资源被看成资源,还没有被看成战略的高度;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强调以工作为核心,人对工作具有适应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考核取决于工作要求,工资分配的标准则取决于工作特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培训、提升、轮岗、招聘等手段,尽力使员工的工作接近企业的标准要求;并且也通过薪酬与考核设计;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为企业服务。但由于这种人力资源管理以工作为核心,往往更加注重工作结果的输出,不利于开发人员潜在能力。 第三个阶段是人力资源被看成战略的高度,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目标、企业的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出来。在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和可激励性之后,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就以人为中心,寻求人与工作相互适应的契合点,将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机地联络起来。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范围被整合到企业的战略、运营等流程中去,并承担起新的职责。这种新的角色定位使人力资源部能够为组织的战略和运营配备合适的人员,使整个组织的战略管理能力获得提升。

人力资源管理资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萌芽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分那几个发展阶段?

各类组织机构虽然在发展阶段和用人理念上存在差异,但是对于员工的组织和管理大部分以三种形态存在,这三种形态也代表着企业的人才观念的进化:
人事管理阶段:
人事管理将人视为成本,对于员工的管理核心以“节约”为主。员工通过工作获得的收入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看来是资产的流失,因此出现劳资纠纷等紧张性劳资关系是家常便饭。即使到现在,部分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行使的职能仍是人事管理职能。
人力资源管理时代: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快速替代人事管理在组织中风行。人力资源管理把人看作能够给企业带来利益的“资源”,将工作重点放在以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实现与发展为目标的人力资源开发上,通常包括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式。“人事管理部”也纷纷改称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重要性也得到提升,各种工作模组和流程也日益完善起来。然而,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早期,其战略性地位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相较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导向,也就是通过组织建构将人力资源资源管理置于组织经营体系,促进组织的绩效最大化;另一方面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契合性,即横向上人力资源各业务模组的契合以及纵向上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契合。这事人力资源的吸引、保持和开发不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它强调了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人力资源的优化所需要承担的重任,强调系统地将人与组织关联起来形成统一的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以支援战略目标的实现。
如果说人事管理让企业将“人”纳入其价值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关注与人才组织和管理相关的流程的完善性,为人才的内部流动和管理创造了条件;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将人才的价值进一步升华与企业命运息息相关。
后战略人才管理——“(TM)人才管理”时代
以“人才管理”为核心的第四阶段。人才管理是在企业对员工个人和团队进行的管理实践经过一系列变革之后,在新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出现一个新概念。“人才管理”中把“人”的重要性提升到更高阶段,更加强调对“评价、管理和开发手段以“人才”为中心的整合,将人才招募、发展和保留的效果进行最大化提升,实现最大化的人才开发来最大化公司的业绩,并以组织发展带动人才发展的管理回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