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顺记历史
顺记历史
广州边道有冰室
夏天到哪里消暑?到老字号顺记冰室吃美味的雪糕吧~~~ 顺记冰室在宝华路的路边当眼处,很好找。
以前顺记冰室只经营雪糕、饮料,后来发展需要,加入了其它的经营项目,例如粥、粉面、煲仔饭等。这里还是当年“广州四大冰室”中至今仍在坚持营业的惟一一家,有60多年历史。
当年的顺记雪糕可谓是广州的一绝,生活在西关的人无所不知。 我从小就超爱吃他家的芒果雪糕,那纯纯的芒果味一点都不过分,没有太呛的香精味。
现在虽然升了点价,但也觉得物有所值,比起m字头的快餐店雪糕好吃多了。前几天去,还吃了萝卜牛杂,萝卜入味得不得了,3块一大碗,推荐推荐!! 地址: 宝华路85号。
王铭槐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王铭槐(1846 ~ 1915)浙江鄞县人,曾任上海老顺记司账和副经理,因向李鸿章 出售军火和军事器材而致富。
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时,随其来 津。甲午战争期间,,王铭槐通过德国洋行为李鸿章购入鱼雷艇 和其他军火,不仅赚到了大笔的佣金,还得到了他的赏识,又 被举荐到与李关系密切的华俄道胜银行充任买办。
他的买办账 房借着道胜银行的声势大存大放,等于一个大型钱庄。同时他 又开设了有名的回春大药房及银号、绸庄等十余处,一时声势 浩大,成为宁波帮买办的创始人,与梁、郑、吴并驾齐驱。
第 一次世界大战前,为了勾结东三省总督张锡栾进行军火交易, 接任沈阳德商捷成洋行买办。1914年欧战爆发,德商在华洋行 停业未成,于1915年病逝。
其子王采丞、王毓丞,其孙王步洲、 王云洲均曾做过银行买办,故有“三代买办”之称。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富豪 中国古代谁最有钱
1、富甲陶朱——范蠡(前536-前448)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
辅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
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理应推荐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2、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520-?)端木赐,字子贡,名赐,姓端木,春秋末期卫国人(今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
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
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此人不选,是无天理。3、清朝巨贪——和珅(1750年—1799年)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宠臣,清代最大贪官,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
其事迹不再赘述,仅提一句,嘉庆抄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难怪时谚要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了。此人不选,此评当废!4、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约前235)吕不韦,战国末年着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
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吕不韦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着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限于名气之大,想不入选都难。5、富可敌国——沈万三(1330年~1376年)元末明初江南巨富。
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他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
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只可惜其孙卷入蓝玉之案又被朱元璋充军云南,财产没收。
6、第一富翁——伍秉鉴(1769—1843年)商名伍浩官。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
他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pian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
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朝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 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
同年在广州病逝。7、商业巨族——乔致庸(1818-190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人称他为“亮财主”。
乔致庸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基本上垄断着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说。
8、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胡光墉,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着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
应该说,凭此传奇业绩挤身“十大“次席当之无愧!9、一代钱王——王炽(1836-1903)王炽,一代钱王,红顶商人。资本主义在西方巳兴起,生活在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的他抓住全国商品经济萌动的态势,投巨资于刚兴起的银行票据汇兑行业,以昆明“同庆丰”钱庄为龙头,在当时全国22个行省中的15个行省及香港、越南、马来西亚设立分行……被誉为“执全国商界牛耳”之云南金融业的开山鼻祖。
晚清巨商王炽在英国《The Times》评选的19世纪10年代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王炽的商德商道,对后人都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10、五金大王——叶澄衷(1840-1899)宁波庄市人,是着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既诚且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
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帮助他在穷途时得到难得的机缘,有人资助他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汇路口开设了上海滩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自开业的五金店——顺记洋杂货店。并据此发展出覆盖五金、机械、钢铁直至军需器械和军服的庞大生意,开设了38个分支机构,赢得了“五金大王”的美称。
并继投资金融业,在上海、杭州、镇海、芜湖、湖州等地开设票号、钱庄,鼎盛时竟达108家。
江南传统名点
华路:陈添记艇仔粥、鱼皮,在十五甫。
宝华面店,我个人觉得价格好贵。猪手面和牛三星不错
顺记冰室,芒果雪糕和椰子雪糕是一个老师傅亲手磨出来的。得过奖
强记鸡粥,我反而觉得一般般
恒宝广场旁边的(多宝路)有一间潮州鱼蛋粉面的,很多人吃。看真正的潮州人怎样评价啦
另外潮州粉面对面还有开记甜品,汤圆是一大特色
近第十甫路那里有汤圆王
十甫路:南信双皮奶
珠玑路对着的西关名食家(十甫路邮局斜对面),集中了欧成记云吞面等3家小 吃。
十甫名都下面的琳琳牛杂,很好吃。据说老板发了达而且分店越开越多了
莲香楼每逢不知道星期几,有蛋散卖(不是过年吃的那种哦)。甜甜腻腻的,软软的
陶陶居点心部卖的绿茶奶挞,好滑好香
下九路:皇上皇腊肠
荔湾广场4楼西关人家,集中了许多西关名小吃,不过要BOOK 位哦
上九路:上九东有银记拉肠,豉油皇牛肠拿过奖的。不过现在已经越来越不好吃了。卖的只是名气
另外介绍一下附近的小吃店,希望大家都能找着哦:
1)珠玑路转弯有间卖猪肠粉的,牛腩和猪肠都挺不错的。沿着和平路一直走,有一间卖竹升面的(一根大竹压那些面,吃起来就比较爽)
2)长寿 东路的坚记面店,3块只有一小碟,我觉得好贵啊,不过好吃嘛,没办法啦。可以经从上九路经由光复西路走过去。
3)长寿西路的成达美食。其实它的肠粉也是拿过奖的。我最喜欢吃鲜虾肠和牛腩肠。上杂粥也不错
4)沿着长寿西路一直走,来到大笪地,然后向右转,一直走向华贵路。走吃华贵路转右手看见了伍湛记粥店,最出名的是及第粥

双皮奶是顺德小吃中的名角,著名的老字号是仁信老铺,有半个世纪以上的历史。此外,仁信的南乳花生、伦教糕、金榜牛乳,还有用糯米粉做皮、爆谷花与炸花生仁加糖浆做馅的龙江煎堆,都是大良的名小吃。去顺德大吃一回,对我这样嗜好小炒和甜品的人,真是人生的一大享乐啊!
爬广州的白云山,说可以品尝著名的“白云山水豆腐”。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登山,终于上到山顶,看见不少人都捧着碗在吃,我也开始流口水,连忙挤过去。原来这“白云山水豆腐”就是用白云山的泉水做的豆花,加上蜜水食用,滑甜适口,令登山之后有些疲劳的身体一爽,配着鱼丸,就当是下午茶啦!我也过了一把广州人的周末生活。
还有同福东路的芬芳甜品店,糖不甩、锦卤云吞、布丁
惠福西路有专卖花生糖、核桃糖等的,宝华路陈添记对面小巷有卖炸雪糕的,3块钱
荔湾饮食文化
食在广州 味在荔湾
俗话说:食在广州,味在荔湾。荔湾区亦是广州市著名食肆的集聚地。白天鹅宾馆、广州酒家、胜利宾馆、清平饭店、陶陶居、莲香楼、泮溪酒家等星级酒店与驰名老字号群星争辉,各种荔湾小食琳琅满目;顺记椰子雪糕、伍湛记及第粥、艇仔粥、欧成记云吞面、南信双皮奶等更是历史悠久,蜚声海内外。
陶陶居:是一间百年老字号酒楼。名菜有猪脑鱼羹、五彩鲜虾仁、姜葱炒肉蟹、西湖菊花鱼、手撕盐?鸡、片皮挂炉鸭、云腿爽肚、雪里藏珍等。
泮溪酒家:是全国最大的园林酒家。有“八仙宴”、“花仙宴”、“西关风情宴”、“象形点心宴”等特色宴席脍炙人口,30多位特级厨、点心师、宴会设计师以及100多位一、二、三级厨、点、服务师。
伍湛记及第粥:西关的及第粥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创始人叫伍湛,原称“三元及第粥”,是取古时科举考试高中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的意头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