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进项税转出按新税率转吗 每个月的进项税转出怎么计算!

火烧 2022-03-15 05:51:37 1039
每个月的进项税转出怎么计算! 每个月的进项税转出怎么计算!进项税额转出的计算:1.有关政策规定。能够准确计算企业原抵扣进项税额的,按原抵扣进项税额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无法准确确定进项税额的,一律按当期实

每个月的进项税转出怎么计算!  

每个月的进项税转出怎么计算!

进项税额转出的计算:
1.有关政策规定。能够准确计算企业原抵扣进项税额的,按原抵扣进项税额结转进项税额转出;无法准确确定进项税额的,一律按当期实际成本计算结转应该转出的进项税额。所谓实际成本包括进价、运费、保险费及其它有关费用。
2.进项税额转出的计算
(1)若原外购货物全部成本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了进项税额,则按需要转出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账面成本乘以外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计算转出。
(2)若原外购货物全部成本按支付价款乘抵扣率抵扣了进项税额,则按据需转出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的账面成本÷(1-抵扣率)×抵扣率计算转出。
(3)若原外购货物是根据多种凭证抵扣的进项税额,为了最大限度的体现公平,可以需转出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的账面成本×综合抵扣率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其中综合抵扣率=本期外购货物全部进项税额÷本期外购货物全部成本×100%
(4)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可按以下办法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或产成品成本×(本期在产品、产成品当中外购货物成本÷本期在产品、产成品全部成本)×外购货物或应税劳务综合抵扣率
(5)兼营免税专案或非应税专案(不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而无法明确划分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可按以下办法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免税专案销售额、非应税专案营业额合计÷当期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
(6)外商投资企业兼营出口与内销,不能单独核算或划分不清出口货物进项税额的,可按以下办法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出口货物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出口免税货物销售额÷当期全部销售额)
(7)因购买货物而从销售方取得的各种形式的返还资金,可按以下办法计算应冲减的进项税额。
当期应冲减的进项税额=当期取得的返还资金×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

计算进项税转出时进销差价怎么计算?

因为进项税额=进价(成本价)*17%
进价(成本价)=5500-5500*20%

供热企业怎样计算进项税转出的案例

:qingdaonews./content/2007-11/20/content_57454.htm
这是个案例。你可以参考下

进料加工的进项税转出金额如何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一般纳税人兼营免税专案或者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而无法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的,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专案销售额、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
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者承担的增值税税额。所说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包括外购(含进口)货物或应税劳务、以物易物换入货物、抵偿债务收入货物、接受投资转入的货物、接受捐赠转入的货物以及在购销货物过程当中支付的运费。

有关出口退税进项税转出金额如何计算

在涉及出口货物的增值税计算时,该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与出口退税率的差额就是不予退税,不予退税计入成本。生产企业的不予退税是出口销售额×征退税率差;外贸企业的不予退税是进项金额×征退税率差。问题中分录的数字明显不是进项金额×征退税率差,如何计算出来的,需补充其他资料。

销毁产成品进项税转出计算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第二十四条规定, 条例第十条第(二)项所称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 你公司部分奶粉产成品因质量问题被销毁,不属于税法所称非正常损失的范畴,是不需要做进项税转出的。 请与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磋商。

供热企业进项税转出比例如何计算

出口免税对应的进项税应进行转出。
:对的,应转入成本。
网上说的一般做法是按当月出口收入占当月总收入的比例,计算当月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是不准确的。
所谓按比例计算的方法是不能准确划分的前提下实行的。出口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其出口货物与购进货物是相对应的,是能够准确划分的,完全没必要按比例划分。数额为该出口货物的采购发票上注明的税额。
另外,出口企业进项转出的多少与增值税无关,因没有销项税,所以不存在缴纳增值税的问题;只是所得税有影响,即转入成本的多少,影响利润的数额。

进项税转出用英语怎么说

进项税转出
Input tax transfer
进项税转出
Input tax transfer

来料加工业务进项税转出如何计算

有三种计算方法:

进项税转出按新税率转吗 每个月的进项税转出怎么计算!
现行政策规定计算转出的进项税额。

按产量法计算转出进项税额。

按成本法计算转出的进项税额。

计算方法不同,导致计算转出的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差异较大。因此,企业应根据产品附加值、重量、质量等合理选择计算方法。

来料加工、来件装配业务在国内加工过程归集的成本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加工、装配过程中耗用的辅助材料、国内配套的原材料,可按产品型别单独归集,加工企业在购进过程中一般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无增值税进项税额。二是加工、装配过程中耗用的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辅料,加工企业在购进过程中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增值税进项税额。三是分摊的水、电、燃料等制造费用。

财务制度规定,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一般有六种:(一)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三)机器工时比例法;(四)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法;(五)直接成本(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比例法;(六)产成品产量比例法。

加工企业日常账务处理中,为简化手续,对耗用的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等费用大多采用产成品产量比例法。这就导致了加工企业对来料加工业务进项税额转出的金额与账面归集的耗用国内辅助材料成本对应的进项税额出现较大差异。差异的原因在于:账面归集耗用国内辅助材料的成本是实际耗用成本,而进项税额转出计算的依据则是当月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专案销售额、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与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的比例。来料加工业务因只有加工费收入,外商提供的海关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材料和国内采购没有取得进项发票的货物不构成收入主体,导致分摊转出的进项税额不合理。

不同计算方法对进项税转出的影响

以××公司为例。该企业从事来料加工、一般贸易及内销业务,2013年度总销售收入27826万元,其中来料加工免税收入6397万元。生产来料加工产品5733吨,应税产品产量为10081吨,总产量15814吨。来料加工免税业务不归集原材料成本,归集人工、水、电、辅助材料等成本为5548万元,应税产品生产成本为18112万元(其中原材料成本约为10121万元),来料加工业务及应税产品总成本为23660万元。耗用的水、电、燃料、辅助材料等总金额为1719万元,其负担的年内各月无法划分的进项税额合计为292万元。

1.现行政策规定计算转出的进项税额。

按增值税实施条例二十六条规定,企业于每月免税收入发生时计算当月应转出的进项税额,全年按年内各月无法划分的进项税额合计292万元计算实际转出进项税额各月合计为68万元。

2.按产量法计算转出进项税额。

按实际生产产量计算应转出的进项税额=5733.4÷15814.1×292≈106(万元),比企业按收入法确定的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多出106-68=38(万元)。

3.按成本法计算转出的进项税额。

每吨产品不含辅料的生产成本=10121÷10081≈1(万元);来料加工产品不含辅料的生产成本=1×5733=5733(万元);来料加工产品生产成本=5733+5548=11281(万元);应税产品的生产成本为18112万元;则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1281÷(18112+11281)×292≈112(万元);企业少转金额=112-68=44(万元)。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按产量法计算应转出的进项税额为106万元,按成本法计算应转出的进项税额为112万元,相差6万元,基本一致,按现行增值税实施条例二十六条规定计算转出进项税额为68万元。按产量法、成本法计算企业应转出的进项税额比按收入法计算多转出38万元、44万元。

问:老师,您好!请问,是以加工费为基数计算,还是以加工成本乘以0.17计算?谢谢!答:来料加工企业主要原材料和大部分辅料是通过海关进口的,也有小部分辅料是从国内采购的。在国内采购的材料,即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进项税额也不能抵扣,而只能计入成本费用。因为,按照现行税收政策,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一律实行“出口免税”管理办法,即进项税额(包括进口料件和国产料件的进项税额)不予抵扣,最后生产加工环节不征税,出口也不退税。因此,对从事来料加工复出口业务的出口企业,为生产或加工复出口的免税货物而购进的已税原材料、辅料等,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和办理退税,而应单独核算并转入来料加工经营成本中。若不能单独核算应税和非应税专案的进项税额的,按销售比例分摊其耗用原材料的进项税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