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历代国旗 求中国国歌的历史

火烧 2022-06-05 03:44:25 1076
求中国国歌的历史 新中国国歌、国旗的来历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决定在常委会下设立六个小组,而其中由马叙伦任组长,由yj、沈雁冰任副组长的第六组,负责拟订有关国

求中国国歌的历史  

新中国国歌、国旗的来历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决定在常委会下设立六个小组,而其中由马叙伦任组长,由yj、沈雁冰任副组长的第六组,负责拟订有关国旗、国歌等方案。

自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四日至八月十五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报纸同时刊登了新政协筹备会徵求国旗图案的通知。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四面八方的人们踊跃投稿,国旗审查小组平均每天收到一百张图案,其中还包括从印尼、马来亚、朝鲜、美加寄来的二十三张。

国旗审查小组从近三千张国旗图案中筛选出三十八幅编为一本《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印发给每一位与会代表。

国旗应徵图案要符合三个条件,即一要有中国特徵;二要含有中国的地理、历史、民族、文化等因素;三要有政权特徵,要体现出gcdzg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并且国旗设计要求庄严简洁,一目了然。

应徵稿件中,设计构思符合三项条件的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竖条旗左上方为镰刀、锤子、五角星或齿轮;二是镰刀锤子交叉加五角星;三是齿轮加五角星;四是旗面为红色或三分之二红色,加黄色五角星。

经过反覆讨论,上海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被筹备会一致通过作为国旗图案。

按照曾联松的设想,一颗大星象徵领导革命和国家建设的gcdzg,四颗小星象徵广大人民,包括当时四个阶段: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他把五角星设计为黄色,不仅与象徵革命的红旗颜色相协调,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徵。

md在谈到五星红旗的含义时指出:这个图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大团结。

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

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在国歌问题上,新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发出了公开徵求国歌词谱的通知,社会上反响非常强烈。

截止到一九四九年九月下旬,共收到国歌稿件六百三十二件,歌词六百九十四首。

投稿者来自社会各界,有学生、中小学教师、大学教授、工人、农民、机关干部、作家和解放军战士等。

经过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慎重研讨,认为徵集稿件足以应选者尚少。

因此,著名画家徐悲鸿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

此建议得到ze、梁思成等代表的一致赞成。

当有人提出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句子是否过时时,ze说:「这首歌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尽管现在新中国成立了,但今后还可能有战争,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因此还要居安思危,还是用原词。

」最后,这首在抗日战争中田汉仓促写在香烟衬纸上的歌词和聂耳呕心沥血谱的曲,受到了代表们的一致同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呃,如果长了点的话

在国歌问题上,新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发出了公开徵求国歌词谱的通知,社会上反响非常强烈。

截止到一九四九年九月下旬,共收到国歌稿件六百三十二件,歌词六百九十四首。

投稿者来自社会各界,有学生、中小学教师、大学教授、工人、农民、机关干部、作家和解放军战士等。

经过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慎重研讨,认为徵集稿件足以应选者尚少。

因此,著名画家徐悲鸿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

此建议得到ze、梁思成等代表的一致赞成。

当有人提出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句子是否过时时,ze说:「这首歌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尽管现在新中国成立了,但今后还可能有战争,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因此还要居安思危,还是用原词。

」最后,这首在抗日战争中田汉仓促写在香烟衬纸上的歌词和聂耳呕心沥血谱的曲,受到了代表们的一致同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还是长的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田汉词;聂耳曲。

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国家危亡民族图存的历史关头,是争取自由解放的号角和战鼓。

1949年被定为代国歌,82年正式成为国歌。

(够短了吧)

还有个长的

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设立由55人组成的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马叙伦为召集人。

截至当日,第六小组共收到应征国歌632件,歌词694首。

9月25日,md、ze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郭沫若、茅盾、黄炎培、陈嘉庚、张奚若、马叙伦、田汉、徐悲鸿、李立三、洪深、艾青、马寅初、梁思成、马思聪、吕骥、贺绿汀等人。

在座谈会上,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徐悲鸿、郭沫若等许多委员表示赞成。

因原歌词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历史性的词句,郭沫若、田汉等建议将歌词修改一下,郭沫若并拟就了三段。

但是,张奚若、梁思成认为这首歌曲是历史性的产物,为保持其完整性,词曲最好不作修改,并举法国的马赛曲为例。

黄炎培先生也赞成不修改歌词。

刚从国外回来的宗教界代表刘良模介绍了《义勇军进行曲》在国外传播情况后,认为《义勇军进行曲》获得了国内外人民一致颂扬,在国际上有它的影响,应采用作国歌。

md主席和ze副主席赞成这种“安不忘危”的思想,认为新中国要达到真正安定、安全,还需要与内外敌人及各种艰难困苦奋斗。

ze副主席说:“用原来的歌词才能鼓动情感。

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

”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中华民族危难关头,正是表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md主席赞同和支持歌词不改。

经过讨论,除国徽一项继续由原小组设计外,其他各项议题均获一致意见。

会议结束时,md主席、ze副主席和大家一起放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就国歌一致通过了4个决议案: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为北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今年为1949年;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md主席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接着md按动升旗电钮,伴随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1949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关于国旗、国歌和年号的“新华社信箱”中,对将义勇军进行曲采用为国歌作了如下解释:“义勇军进行曲是十余年来在中国广大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最流行的歌曲,已经具有历史意义。

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的国歌而不加修改,是为了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造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

这与苏联人民曾长期以国际歌为国歌,法国人民今天仍以马赛曲为国歌的作用是一样的。

几经起伏,数度沧桑,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赋予国歌以宪法地位

粉碎“四人帮”后,由于还来不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全面清理,有些人以“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不能反映变化了的现实”为理由,提议重写国歌歌词。

1978年3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成立了国歌征集小组,由一位作曲家配词提交大会代表讨论,最后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的国歌歌词。

国歌的作者被注明为“聂耳曲,集体填词”。

中国历代国旗 求中国国歌的历史

对新的国歌歌词一直存在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新歌词气势雄伟,高度概括,政治性强,有“奔向共产主义明天”等鼓舞人心的内容。

同时,也有许多同志认为,新歌词的内容、文字韵律都推敲不够,从文字上看歌词太平,缺乏激情,缺乏形象性,只是把几个口号凑在一起。

从韵律上看,新歌词平仄、音韵都不如原歌词,有拼凑的感觉。

从1980年到1982年,宪法修改委员会收到了各个方面提出的大量意见,认为《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思想,激励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多年来已经深入人心;建议废除1978年通过的国歌歌词,恢复1949年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决定的《义勇军进行曲》。

同时,建议像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那样,作一个决议把国歌确定下来。

宪法修改委员会一致同意将1949年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决定的《义勇军进行曲》恢复为国歌。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庄严通过现行宪法的同时,通过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销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3月5日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2003年4月和8月,中共中央两次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人民团体党组发出通知,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意见。

安徽、山东、海南、江苏、陕西等省市及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同志都提出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建议在宪法中作出明确规定。

党中央采纳了将国歌写进宪法的建议,在2003年10月举行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写进宪法,作为一条修改建议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

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体代表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赋予国歌以宪法地位。

还有

田汉词、聂耳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的《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

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

它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

因此,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把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后又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78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集体填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不久田汉被平反昭雪。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歌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