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未成年人犯罪,故意杀人,情节特别恶劣,法律可以判处死缓吗?

火烧 2021-12-19 22:47:56 1081
未成年人犯罪,故意杀人,情节特别恶劣,法律可以判处死缓吗? 未成年人犯罪,故意杀人,情节特别恶劣,法律可以判处死缓吗?在刑法上的未成年可以理解为十八岁以下的.而我国刑法规定14岁以下不用对任何犯罪承担
未成年人犯罪,故意杀人,情节特别恶劣,法律可以判处死缓吗?

未成年人犯罪,故意杀人,情节特别恶劣,法律可以判处死缓吗?  

未成年人犯罪,故意杀人,情节特别恶劣,法律可以判处死缓吗?

在刑法上的未成年可以理解为十八岁以下的.而我国刑法规定14岁以下不用对任何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十四岁以下未成年人杀人不用受到刑事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14岁-16岁期间就应当对八类严重刑事犯罪承担责任了,其中包括故意杀人.
这就是说如果你14岁以上了,杀人就会受到刑罚处罚.
但由于我国法律规定18岁以下不判处死刑(包括立即执行和死缓)所以如果你身处14---18岁阶段杀了人就一定会承担刑事责任但不会被判死刑立即执行或死缓.

未成年人犯罪可以轻判吗

现在的刑法原则是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适用法律一律平等、罪责自负等,未成年人犯罪当然是应该判刑的了,不过未成年人犯罪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的,未成年人犯罪的记录应当封存。

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犯法不?

根据法律的规定,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因此他故意杀人不负刑事责任,但可以送未成年管教所劳教。

未成年人犯罪要减轻处罚,如果犯故意莎人罪,这种情节大人要判10年,那么未成年人判几年

如果10年为基准刑,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30%-60%;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10%-50%。

法条连结:最高法〈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三、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

1.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偶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30%-60%;

(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10%-50%。

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暴力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可以假释吗?

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暴力犯罪,被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法》中有明确规定,不得假释。
法律连结:《刑法》第八十一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群的影响。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规定和知识:未成年杀人怎么判刑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判处六年未成年人犯罪档案记录

未成年人档案不封存,只有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档案封存。
刑诉法条文:
第二百七十五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对未成年人犯罪判处罚金正确吗?

是否正确要根据具体的案情分析。
根据《刑法》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该从轻减轻处罚,如果犯罪情节较轻的,可以单处罚金。

【2012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盗窃怎么判刑

未成年人犯盗窃罪的,偷多少是犯罪呢?偷了多少是需要负责的呢?会被关多久?有没有因为是未成年人而给予从轻或者减轻的保护措施呢?这里有我们无忧刑事网给您解答。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如下:(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百元至二千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二)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三)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阶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 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盗窃财物五百元以上就已经构成刑事犯罪。但《刑法》第十七条中同时又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缓刑吗

根据我国刑法典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物件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我国刑法典之所以将缓刑的适用物件规定为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为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相反,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而未被列为适用缓刑的物件。至于罪行相对更轻的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于管制刑的特点即对犯罪人不予关押,仅限制其一定自由所决定,故无适用缓刑之必要。
所谓“3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判决确定的刑期而不是指法定刑。犯罪分子所犯之罪的法定刑虽然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但他具有减轻处罚的情节,判决确定的刑期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可以适用缓刑。(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能表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不能宣告缓刑。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犯罪人尚未适用缓刑,因而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只能是审判人员的一种推测或预先判断,这种推测或判断的根据,依法只能是犯罪情节较轻、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
在这两个因素中,犯罪情节较轻属于已然之罪的范畴,主要表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应当综合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两个方面加以综合评判。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属于未然之罪的范畴,主要表明犯罪人的再犯可能性较小,应当根据犯罪人的罪后各种表现,并适当考虑犯罪人的一贯表现作出评判。(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使累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