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裁玻璃或瓷砖时在表面划痕就可掰开
玻璃是一种脆性材料,一不小心就会碎掉,可是工人师傅却能将整块玻璃裁成人们所需要的尺寸。工人师傅先用一种叫玻璃刀的工具在玻璃表面划一道痕,然后一掰就将玻璃裁开了,而且不会碎成许多块。为什么会这样?
![]() |
裁玻璃 |
经过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对于物体破坏过程的理解已形成了一种“强度理论”。按照这个理论,当物体被施加的外部载荷达到某个强度的“门槛值”时,物体就会被破坏。然而,裁玻璃时外部载荷的强度远低于它的“门槛值”也能裁开,而且裁得整整齐齐,这是什么缘故呢?1921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斯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进行了精心的研究,并由此开创了一门叫作断裂力学的新学科。按照他的理论,在“痕”(或“裂纹”)的前沿有应力集中,只要外部载荷达到断裂的“门槛值”时,裂纹就会扩展。而且,当裂纹越大时,这个断裂“门槛值”越小。于是,只要裂纹开始扩展就很难让它停止,这就是所谓的“低应力脆断”。因此划了痕的玻璃,加上并不太大的载荷,就会迅速沿着划痕断开了,而没有划痕的地方,经典的“强度理论”仍有效,由于这些部分没有达到强度的“门槛值”,也就不会破碎了。
在日常生活中,断裂力学还有许多的应用,比如有些食品塑料包装袋的边缘会预制一个“V”形的小缺口,从这里撕开韧性的塑料袋就非常方便。如果厂家不小心预留的是圆弧形缺口,使用起来就有些麻烦了。
![]() |
包装撕口 |
- 上一篇
为什么火车开近时汽笛声尖锐而远离时低沉
多普勒效应示意图1842年的一天,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在路过铁路道口时,有一列火车拉响汽笛从他身边呼啸而过,他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汽笛发出声音的频率是固定的,但当火车开来时他听到的汽笛声较尖锐,而火车离去时听到的汽笛声又变得低沉。这种因声源与观察者
- 下一篇
为什么啄木鸟高速敲击树干却不会患上脑震荡!
啄木鸟头部结构啄木鸟是著名的森林医生。为了吃到藏在树干里的虫子,啄木鸟每秒能啄树干达20次,一天啄树干甚至达到1.2万次,每次啄击时头部所承受的加速度高达重力加速度的1200倍。啄木鸟是怎样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能保证头部不受损伤的呢?美国加州大学的鸟类学家伊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