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焦距镜头能使照相机清晰地拍摄到远处的人和物体
观察一下照相机的镜头,你会发现镜头外圈黑颜色的塑料圈上印有一些数字,这些数字是用来说明这一镜头的基本性能的。例如,海鸥牌4A型照相机镜头圈上刻着:F1:3.5=75mm。这组数字中,75毫米就是指这个镜头的焦距尺寸。
那么,什么是焦距呢?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来了解一下。
![]() |
在桌面上放一张纸,再取一个放大镜(凸透镜),让太阳光透过放大镜照在纸上,上下移动放大镜,到一定的位置,可以看到太阳光在纸上聚集成一个特别明亮的光点,时间久了,还会使纸的这一点燃烧起来。这是因为太阳光通过放大镜以后会发生折射,使光线会聚到一点上去。这个点特别明亮,温度也特别高。这个会聚点就叫做“焦点”,从焦点到放大镜中心的距离就叫做“焦距”。
![]() |
照相机的镜头是由透镜组成的,也具有一定的焦距。焦距的长短,与镜头的视场角有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上图中的三个镜头各有不同的焦距,它们在同一地点对同一物体进行拍摄,a镜头的焦距为35毫米,称“短焦距镜头”,它的视场角较大,有64°。与b镜头和c镜头取同样的距离拍摄,能将被摄物的全部拍摄下来,但在底片上的成像较小。b镜头焦距为50毫米,称“标准镜”,它的视场角稍小,只有47°,因此只能拍下物体的大部分,成像比较大。c镜头焦距为135毫米,称“长焦距镜头”,它的视场角更小,只有29°,因此只能拍下景物的一小部分,但在底片上的成像则很大,能清晰地显现景物的细部。从这三个镜头的比较来看,镜头的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小,能拍摄物体的范围也就越小,但得到的像却越大。因此,长焦距镜头能像望远镜一样,拍清远处的人或景物某一细部的特写。
![]() |
我们平常拍照,或者拍电视、电影,为了既能拍摄全景,又能拍摄特写,可以配用各种不同焦距的镜头进行拍摄。但是,实际拍摄中换用镜头很不方便,而且拍摄的画面又是不连续的,因此现在普遍采用了变焦距镜头。顾名思义,这种变焦距镜头的焦距在使用时可以连续变化,如可以从20毫米连续变化到320毫米,它的最短焦距和最长焦距之比可以达到20倍或者更多,这样使用起来,就非常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