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清朝的是什么起义 清朝训练的几十万新军,为何最终集体起义,皇帝都拿他们没办法?
清朝训练的几十万新军,为何最终集体起义,皇帝都拿他们没办法?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惨败,曾经的天朝上国竟然被自己的小弟暴揍,这让清政府意识到,自己应该训练一支新式军队,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就这么的,清政府便下令张之洞,聂世成,袁世凯等人编练新式陆军,习洋枪,学西法,完全使用西方的军制、训练及装备,一切按照德国和日本的制度,聘请德国教官进行日常训练。
因为这支军队全部是按照西方的标准组建的,因此也被称作新军。

作为清朝最后也是最新的一支军队,清政府原本是要用来巩固维持他的统治地位,结果倒好,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不得民心,这支清政府投入大量心血的新军,在辛亥革命中竟成为推翻清朝的主力军。
就连象征着被清朝统治的代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长辫子,也是从新军开始被剪掉的。
那么问题来了,剪辫子也就算了,为何这支清政府建立起来的新军,清政府既不能有效对其进行控制,结果还成为清政府灭亡的掘墓人?
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清政府建立新军,实在是操之过急。因为清朝是在全国各地建立军校,由各省分别负责各地的新军建设。这也就是为什么,清朝灭亡后会出现军阀割据的情况。
军校是由各地方组建的,新军也是由各地方负责的。这种情况,清朝朝廷根本无法掌控各省建立起来的新军,更无法令新军做到,对清朝朝廷的言听计从。
第二,是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不管是哪个封建王朝,科举制度都为朝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补给,巩固着封建王朝的统治。
在封建王朝时期,想要建功立业功成名就,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科举考试。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就必须要接受封建王朝宣扬的思想,说白了就是要接受封建王朝的洗脑。当这群被洗脑的读书人进入封建王朝的官僚体系后,封建王朝的统治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稳定。
然而在1905年,清朝宣布废除科举制度,一下子切断大部分读书人获得功名的途径,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清政府抛弃了这些读书人。
人活在世上,不就是为了名与利吗?现在获得名与利的途径被清朝朝廷所切断,那读书人们为什么还要拥护清朝?干脆抛弃算了。
要知道,清朝是依靠科举制度,选拔出很多人才,这才组建了湘军,淮军和各省练勇,不然他早就被太平天国给灭了。
如果清朝保留科举制度,并从科举制度中选拔人才让他们进入军校,掌握新军,说不定清朝还能再多撑几年。
第三,清朝把反清人士收进新军。
想要进入新军,就要有小学文化。但那个年代拥有小学文化的都是少数,因此清朝干脆决定,只要是小学文化的人就都可以进入新军。
这下倒好,小学文化的人们是招收进来,但也招收了许多反清思想的学生。毕竟在那个时候,只要接受过西方思想的人们,都会产生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的思想。
第四,地方对新军的权力过大。
对于新军,新朝是交给各省督办,就连军校都是各省督办,甚至连军饷也是交给各省,甚至是个人发放。也就是说,新军的人员招募,训练,军饷全部掌握在地方手中,清朝就担任一个空头总司令。这支新军也逐渐的成为具有反清思想的私人部队。
像推翻清朝的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便是武昌新军打响的第一枪。等新军占领武汉三镇后,湖北新军的总指挥官黎元洪更是被推举为新成立的湖北军政府都督。
到1911年南方13个省的新军发动起义,并宣布各自省份独立。再到1912年,袁世凯率领他手下的北洋新军宣布拥护共和,并逼迫溥仪退位。自此,清朝灭亡。
原本清朝是要巩固自己统治而建立起来的新军,结果反倒加速清朝的灭亡。虽是讽刺,但也恰恰说明当时的清朝是多么的腐败无能,不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