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盛世下的兩大危機差點「顛覆」西漢政權,漢武帝一詔緩解危機!
盛世下的兩大危機差點「顛覆」西漢政權,漢武帝一詔緩解危機! 前言西漢王朝在漢武帝統治時期達到了帝國的最強盛階段,這種強盛不僅僅體現在西漢王朝內部的經濟迅速發展、封建制度的愈發成熟等方面,更體現在西漢王
盛世下的兩大危機差點「顛覆」西漢政權,漢武帝一詔緩解危機!

前言
西漢王朝在漢武帝統治時期達到了帝國的最強盛階段,這種強盛不僅僅體現在西漢王朝內部的經濟迅速發展、封建制度的愈發成熟等方面,更體現在西漢王朝的對外政策上。漢武帝時期,西漢王朝已經實現了對於整個西域地區的戰略控制和政治影響,張騫通西域直接為中原與西域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開通了一條影響千年的絲綢之路。
長時間大規模漢匈戰爭也在漢武帝時期告一段落,西漢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和西域各國的強力配合,最終將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驅逐到了大漠以北。匈奴內部也因為西漢的軍事進攻逐漸發生了內部分裂,以呼韓邪單于為首的南匈奴向西漢王朝申請了內附,並最終成為中原王朝直接統轄的一部分。西漢王朝在西部和西北部的邊防危機,在漢武帝時期得到了徹底解決。
西漢鼎盛時的疆域
在帝國的西南和東南地區,漢武帝也憑藉著文武兼修的戰略進行力勢力滲透。西漢帝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以及軍事影響力已經成為中國有史以來輻射範圍最廣的政權,當然漢武帝能夠獲得如此功績是離不開大量的軍事征伐的。也正因如此,漢武帝時期進行多次大規模的軍事戰爭,尤其是與匈奴進行的三次大戰,雖然以西漢的勝利告終,但是終究會引發帝國內部的危機。
《漢書》載:"票騎之出代二千餘里,與左王接戰,漢兵得胡首虜凡七萬餘人,左王將皆遁走。票騎封於狼居胥山,禪姑衍,臨翰海而還。是後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
也就是在漢武帝統治後期,帝國的危機變得異常尖銳,漢武帝本人不得不下罪己詔,並放棄了長期的戰爭策略,開始了對內整頓。昭宣中興局面也是由於帝國統治者注重緩和社會矛盾,採取保障人民利益措施才出現的。但是帝國的危機還是不能夠得到徹底解決,在西漢統治後期,由於中央統治集團成員的荒淫腐朽以及封建地主肆無忌憚地土地兼并,直接導致西漢晚期的社會危機徹底爆發。
西漢末期出現嚴重的土地兼并問題
土地兼并問題一直都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發展過程中所不能避免的社會現象,這種也是導致封建王朝時期農民起義爆發的重要原因。所以說土地兼并問題也是引發封建王朝社會危機的主要源頭,這種土地兼并問題的出現,一般來說是一個封建王朝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也在不斷發展,這樣一來,原來國家重新分配的土地又回到了那些大地主的手中。
這些封建地主主要包括封建統治集團的官員集體、皇家貴族、皇室、民間的豪強地主等等,他們經常憑藉自己的權勢、地位以及強大的經濟實力對於西漢基層社會的自耕農進行巧取豪奪,將他們的土地掠為己有。久而久之,封建地主就會愈發膨脹,土地集中現象越來越嚴重,原來的自耕農失去國家分配給自己的土地之後,難以生存,有的逃離生活地,成為了流民。
有的則開始轉身依附這些實力強大的封建地主,他們租種封建地主的土地,自然受到封建地主的盤剝,這種盤剝的殘酷程度要遠高於中央政府。因此廣大依附農由於不堪忍受封建地主的高壓統治,不得不選擇揭竿而起,去和封建王朝和地主們作鬥爭。
同時那些流民由於逃離了自己的居住地,也就逃離了中央政府的控制。他們一旦逃離自己的家鄉,那麼中央政府自然就不能在當地找到他們,所以說流民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不受中央控制的群體。這些流民由於生存需要,有的成了土匪,有的聚集起來發動起義,成為封建王朝統治下極為不穩定的社會因素。
《漢書》載:"蓋聞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唐虞不能以化天下。今膠東相成,勞來不怠,流民自佔八萬餘口,治有異等之效。其賜成爵關內侯,秩中二千石。"
漢成帝
西漢晚期封建統治集團的腐朽荒淫
土地兼并現象從根本上來說這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不斷發展直接導致的結果,而作為這些封建地主集團成員的統治集團更是為了利用更多的土地資源佔有來為自己的荒淫生活提供經濟支撐。比如漢成帝時期的丞相張禹,憑藉著自己崇高的政治地位和強大的經濟實力直接在渭水邊上重金購買了近400頃肥田,將本地原來的自耕農統統變為耕種自己土地的佃農,對他們進行剝削。
《漢書》載:"。其餘郡國富民兼業顓利,以貨賂自行,取重於鄉里者,不可勝數。故秦楊以田農而甲一州,翁伯以販脂而傾縣邑,張氏以賣醬而隃侈,質氏以灑削而鼎食。"
同樣身為丞相的翟方進看中了汝南郡的一片良田,想要佔為己有,但是由於當地百姓的強烈反對沒有得逞,翟方進就懷恨在心,居然將汝南郡最重要的灌溉農業渠破壞掉,使得周邊數百頃的田地得不到有效灌溉,當年就因為大旱顆粒無收,附近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漢元帝本人作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竟然也帶頭搞起了荒淫之風,他在位期間對於封建地主瘋狂的土地兼并行為根本無動於衷,自己每天打獵喝酒,躲在深宮當中紙醉金迷。我們想像一下,皇帝都帶頭荒淫腐朽,那麼下面的大臣又能好到哪去呢?丞相的職能就是為了治理好國家,為百姓謀取福利,可現在的西漢丞相倒好,沒有時間處理政事,卻有精力大搞土地兼并。
漢元帝在自己荒淫作樂的時候,將帝國的管理權交給了外戚舅舅們,這些貴戚本來就不懂政治,更是鄉野村夫,他們能夠尚未靠的就是本家有人當上皇帝的皇后或者寵妃。這些人一有了權力便開始瘋狂為自己斂取財富,絲毫不顧及百姓的死活,同時將中央的政治搞得烏煙瘴氣,西漢帝國不想衰落都難。西漢後期的外戚地位不斷上升,逐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政治勢力,哀帝時期的外戚董賢資產居然達到了43億,統治集團的腐朽已經達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
漢哀帝時期限田限奴婢政策的失敗
西漢的社會危機到了漢哀帝時期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當時已經出現眾多頗具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為了收回自己的土地,為了自己的權力進行反對封建地主、反對當時腐朽的西漢統治的鬥爭。在西漢封建地主的迫害下,廣大勞動人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和家園,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哪裡有土地兼并哪裡就有農民起義。公元前22年,潁川地區的申屠聖率領180人起義,殺死了當地長期欺壓他們的官員。
《漢書》載:"徒李譚等五人共格殺並等,皆封爲列侯。十二月,山陽鐵官徒蘇令等二百二十八人攻殺長吏,盜庫兵,自稱將軍,經歷郡國十九,殺東郡太守、汝南都尉。"
公元前14年,尉氏的樊並等13人揭竿而起反抗當地官員的壓迫,並將當地的太守殺死。這只是眾多農民起義的冰山一角,西漢末期這種頻繁的社會動亂開始引發了中央統治集團的巨大關注,甚至開始思考農民起義的爆發原因,開始對自己的封建統治進行了反思。
西漢後期的朝堂上還有一些明事理的正直官員,他們也對統治集團那些腐朽落後的官員、貴族、外戚,地方的封建地主不斷兼并土地,欺壓百姓的行為表示憎惡,因此他們聯名向漢哀帝上疏,希望能夠出台相應政策來限制這種導致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的情況繼續惡化發展。因此以司馬師丹為首官員們提出了一個限田限奴的主張希望能夠採納。
他們認為當時西漢社會所面臨最嚴重的危機就是土地兼并以及自耕農的減少,因此通過限制土地兼并和限制大量自耕農轉化為奴隸和佃農的作法能夠對當前的惡劣政局進行緩解。但是這項政策無疑侵犯那些封建官僚、地主以及貴族、外戚的核心利益,他們通過特權得來的大量土地、奴隸是不可能輕易吐出來的,因此這次限田限奴的商議也沒有結果,最後不了了之。
評價
西漢晚期社會危機的爆發其實早在漢武帝統治末期就已經出現了端倪,但是漢武帝畢竟不像西漢晚期那些皇帝昏庸無道,漢武帝能夠聽取大臣建議,雖然他本人不情願認為自己的大張撻伐為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他還沉浸於自己開疆拓土的無上榮光當中,但是他還是虛心下了罪己詔。同時終止了以後的軍事戰略,開始了休養生息的發展方略,社會危機已經大大緩解了。而西漢後期的幾位皇帝,如成帝、元帝,他們自己在政治上的謀略就已經出現了問題,他們已經脫離了作為一名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管理國家的角色,他們的眼裡只有自己,只希望能夠利用全國的財富,利用廣大勞動人民的血汗錢來為自己的荒淫享樂服務,其他的都不重要。
總的來說。西漢晚期的社會危機主要分為社會的土地兼并問題日益嚴重和統治集團的腐朽兩個方面。作為以農業立國、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基礎的封建王朝,一旦農民失去了土地,成為了流民,無法提供國家所規定的賦稅要求,那麼封建國家的經濟必然終將崩潰。
中央的財政出現了危機,就必然要向還有土地的自耕農們增加賦稅額,這些自耕農由於經濟壓力不斷上升,自己的日常生活維持不下去了,必然又會變賣自己的土地,自己則成了地主的佃農或者是遠走他鄉的流民。這種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中的惡性循環,只會不斷加重封建王朝的社會危機,封建統治終究會在農民起義的衝擊下毀滅。因此就會出現新的封建王朝來接替被淘汰的王朝,然後再從土地方面進行重新分配來緩和階級矛盾。
參考文獻:《漢書》
很赞哦!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