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保障比率怎么算
息税前利润保障比率怎么算
息税前利润保障比率怎么算
应该是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率又称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又称已获利息倍数,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
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分子“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公式中的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利润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利息保障倍数的作用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且比值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利息保障倍数的运用
为了考察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稳定性,一般应计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数。保守起见,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利息保障倍数值作为基本的利息偿付能力指标。
关于该指标的计算,须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损益表对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分析,作为利息支付保障的“分子”,只应该包括经常收益。
(2)特别专案(如:火灾损失等)、停止经营、会计方针变更的累计影响。
(3)利息费用不仅包括作为当期费用反映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资本化的利息费用。
(4)未收到现金红利的权益收益,可考虑予以扣除。
(5)当存在股权少于100%但需要合并的子公司时,少数股权收益不应扣除。

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怎么算
息税前利润等于利润总额加利息支出,这里的利息支出只是指计入财务费用的支出,不需要考虑资本化利息,也不减利息收入。
息税前利润疑问
你说的正确.
息税前利润(EBIT)=净利润+所得税+财务费用
这是他的第二个公式.二个公式的差也就是你所述的投资收益和补贴收入等.
这个是出于特定的题目时用的二个不同的公式.
你所用的那个是简表的.
何为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是指企业在剔除财务费用前的利润,如果企业有大量的银行存款,财务费用将会是负值,它冲减了经营费用,但有不是经营收入,所以在计算企业实际经营利润时,要把该项剔除.
通俗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交所得税前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顾名思义,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
销售息税前利润率怎么计算?
(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支出)/销售收入*100%
关于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
息税前利润变动率怎么理解
息税前利润率 = (利润总额 + 利息支出) / 平均资产总额 * 100%。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以自有资金每投入一元的资产所能获取的利润。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资产息税前利润率高于贷款利率,则表示企业通过贷款经营,在支付了贷款利息后仍能获利,这时应当选择贷款经营。
息税前利润变动率是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里涉及到的,对于经营杠杆系数来说就是业务量的变动将会导致息税前利润以更大的幅度变动。对于财务杠杆系数来说就是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将会导致每股收益以更大的幅度变动。
什么是息税前利润
是企业净利润扣除借款利息和企业所得税前的金额。
息税前利润=净利润+借款利息+企业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