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和初唐四大家一样吗?
初唐四杰和初唐四大家一样吗?
初唐四杰和初唐四大家一样吗?
不一样,初唐四大家是薛稷,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杰了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初唐四杰为啥叫初唐四杰?
那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划分。唐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这个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艺术取得辉煌的成就,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处于极盛时期。诗歌创作在唐代已成为社会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朝廷的科举制度也由写论文取士改变为诗赋取士。在流传下来的文学典籍《全唐诗》中,就辑录了两千三百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唐代诗歌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初唐(618年--712年)时期,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逐渐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诗的形式。使唐代诗歌呈现出自己的面貌。经过他们的努力,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的奢靡走向社会的大众生活,风格也从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初唐最杰出的诗人是陈子昂,他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陈子昂的诗歌刚健朴素,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盛唐:从公元712年到762年称为盛唐,这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盛唐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有人歌颂自然,有人向往边塞,有人高歌英雄主义,有人发出失意的叹息。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 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岑参以写边塞诗 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真正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 和“诗圣”杜甫。他们的诗歌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唐:中唐(762年——827年)诗人中的佼佼者有白居易、元稹和李贺等人。白居易以讽喻诗见长,他在诗歌中讽刺横征暴敛,反对黩武战争,攻击豪门权贵,另外白居易努力使自己的诗歌语言更加通俗、流畅,生动感人,因而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李贺是一个短命的诗人,只活了二十余年,他生活穷困潦倒,仕途不顺,但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较浓厚的唯美倾向、伤感情绪。 晚唐:公元827年到859年的晚唐时期,是诗人李商隐和杜牧活跃的时代。杜牧的诗歌将清新与冷峻熔为一炉,这非常适合他在诗歌中表达政治抱负和激情。李商隐则以精心的结构,瑰丽的语言,沉郁的风格,体现出自己在仕途上历尽的坎坷,诗歌常流露出伤感的情调。他著名的《无题》诗究竟是爱情之作,还是隐喻政治内容,中国诗歌评论界至今还有争论。
初唐四杰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 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文学史上称他们为“初唐四杰”。
屈宋 战国时诗人屈原和宋玉
老庄 老子 庄子
孔孟 孔子 孟子
两司马 汉词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散文家司马迁
班马 也叫马班 司马迁和班固
班张 班固和张衡 二人都擅长辞赋
三曹 曹操 曹丕和曹植
建安七子 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竹林七贤 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二陆 陆机与弟陆云
陶谢 陶渊明和谢灵运
初唐四杰 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王孟 王维 孟浩然
高岑 唐代诗人 高适和岑参
李杜 李白 杜甫
小李杜 李商隐 杜牧
韩柳 韩愈 柳宗元
韩孟 韩愈 孟郊
元白 元稹 白居易
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三苏 苏轼 苏辙 苏洵
苏黄 苏轼 黄庭坚
苏辛 苏轼 辛弃疾
周柳 宋词人 周邦彦 柳永
周姜 周邦彦 姜夔
南宋四家 南宋诗人杨万里,尤袤,范成大,陆游
吴中四杰 高启 杨基 徐贲 张羽
江南四大才子 文征明、唐寅、祝允明和徐祯卿
元曲四大家 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当代四大散文家 指杨朔、秦牧、魏巍、刘白羽。
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 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其中最出名的为王勃,王勃(公元650—676),字子安,是“初唐四杰”之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广为流传。

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这四个人,
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
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诗也多为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齐梁宫体诗的痕迹。大臣上官仪也秉承陈隋的遗风,其作风靡一时,士大夫们争相效法,世号“上官体”。
在齐梁的形式主义诗风仍在诗坛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四杰”挺身而出,王勃首先起来反对初唐诗坛出现的这种不正之风,接着其余三人也都起来响应,一起投入了反对“上官体”的创作活动之中。
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耸?栊碌纳??Γ?岣吡说笔笔?璧乃枷胍庖澹?瓜至舜?行缕?⑹?纾?贫?跆剖?柘蜃沤】档牡缆贩⒄埂K慕芏蕴剖?⒄顾?鞒龅墓毕状笾滤道粗饕?硐衷谝韵铝礁龇矫妫?
首先,表现在作品题材与内容上,其中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还有山水诗,像王勃的《腾王阁》;或为抒发登临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及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有歌唱征人赴边远戍的,描写征夫思妇的,与表达对不幸妇女的同情的。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
四杰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来改变齐梁时遗下的不正诗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次,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言古诗在三国时期以后盛极一时,而七言古诗却是到了唐代才兴盛起来,四杰(杨炯无七言诗)又以大量的杰作把七言古诗推向了成熟阶段。所以初唐四杰在发展诗歌形式上的成就,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杨以五律见长,卢、骆擅长七古。他们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就对“四杰”十分敬佩。
“初唐四杰”与“初唐四家”一回事吗?
不是一回事。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这四位诗人,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
而初唐四家是指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四位初唐书法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