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伊朗敢打美国吗 伊朗,为什么敢与美国叫板?

火烧 2022-07-20 08:34:24 1090
伊朗,为什么敢与美国叫板?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美国持续向伊朗施压,美伊关系进一步恶化。美国航母提前抵达阿拉伯海进行部署,而伊朗方面也表示做好了最高级别的防御准备。美国对伊朗实施战争边缘或军事威慑政策,

伊朗,为什么敢与美国叫板?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美国持续向伊朗施压,美伊关系进一步恶化。美国航母提前抵达阿拉伯海进行部署,而伊朗方面也表示做好了最高级别的防御准备。美国对伊朗实施战争边缘或军事威慑政策,是否会引发两国军事冲突,成为外界关注焦点。那么,伊朗为什么敢与美国叫板?美国与伊朗在历史上又有哪些恩怨情仇?

◆曾经的蜜月时期

伊朗与美国的关系始于19世纪中叶。当时,美国对伊朗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石油和经贸利益上。伊朗期待与美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但没有得到积极回应。直到1883年6月,美国才委任了第一任驻德黑兰(现为伊朗首都)的公使。1941年8月,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伊朗末代国王)上台执政,向美国表示了结盟的愿望。此后,为防止英国等长期占领伊朗,美国开始向伊朗提供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诸多援助,其军事力量也得以大规模进入伊朗,培植了一支听命于美国政府的伊朗军队,为日后双方关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伊朗开始了石油国有化运动。美国趁机扩大本国石油公司在伊朗的利益,巩固了巴列维国王的亲美政权。1959年,美伊两国签署了《美伊合作条约》,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后者成为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利益的“两根支柱”之一(另一个是沙特)。

◆美国操纵下的“白色革命”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的支持下,巴列维发动了轰轰烈烈的“白色革命”,试图用西方文明全面改造伊朗传统文化,把贫穷落后的伊朗建设成“现代化的、伟大文明的国家”。巴列维利用石油产量增长带来的巨额利润,使经济迅速发展,短短十几年,伊朗大踏步进入了所谓发达国家行列。白色革命也使得伊朗女性权利进一步提高。

但是,西方的政治经济学与中亚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渐渐地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怪胎:伊朗经济上的突飞猛进造成了金钱对官员们的腐蚀,贫富悬殊日益扩大,贪污腐败、骄奢淫逸之风日盛。巴列维大搞形象工程,搞了一个“充满敬畏和庄严的加冕典礼”。国王第三任妻子法拉赫在加冕典礼上穿一件貂皮长袍,皇冠比在童话书中看到的任何一个都大,重达1600克,上面有1469颗钻石,36块纯绿宝石,36粒美玉和105串珍珠。巴列维封她为摄政王,一旦国王驾崩,王储又不满21岁,皇后便可代其行使权力。这一切,在伊朗引起了极大争议。

◆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2013年,第85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授予电影《逃离德黑兰》。影片近于纪实性地讲述了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中,美国人质的一次逃离行动。影片中再现的声势浩大的伊斯兰革命,是美国与伊朗关系从亲密转向老死不相往来的分水岭。

1977年,伊朗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美国卡特政府根据推行的“人权外交”政策,反对镇压,主张先宽容对待。后来当民众运动声势越来越大,美国政府又表示支持巴列维采取镇压措施。这时前苏联站出来,强烈反对外国干预伊朗内政。由于此时的美国在美苏全球争霸中处于守势,而伊朗在地理位置上紧鄰苏联,美国政府对是否支持巴列维摇摆不定,这加速了巴列维王朝的倒台。美国一些政要指责说,这是政府继越战之后在对外政策上的最大一次失败。1979年2月1日,长期流亡国外的什叶派精神领袖霍梅尼回到伊朗,在万众欢腾中接管了政权和军队。4月1日,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恢复了原教旨主义的施政措施。伊朗新政权建立后,视美国为“大撒旦”,清除西方影响成为其加强自身信仰的一部分。1980年4月7日,美伊正式断交,从此严重敌对。

伊朗敢打美国吗 伊朗,为什么敢与美国叫板?

◆伊朗为何敢跟美国硬碰硬?

霍尔木兹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石油出口通道,每天通过海峡的石油达200万吨,每年有至少7.5亿吨石油运往世界各地,占海湾地区石油总出口量的90%,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尽管霍尔木兹海峡最窄处也有46千米,但除去险滩暗礁,真正适合油轮和大型舰艇航行的水道却不足10千米,几艘大型油轮的沉没就足以瘫痪海峡的交通,短期切断海湾石油的命脉。

由于威胁封锁这条交通要塞,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霍尔木兹海峡上。地图上显示,伊朗整个国土对霍尔木兹海峡呈半包围状态,而距离海峡最近的是伊朗的南部重要石油城——阿巴斯。阿巴斯港口靠海的大部分区域都已划归为“军事区”,有军人在走动巡逻。从港口乘坐快艇,大约需要40分钟到达霍尔木兹岛。岛上,面朝南方霍尔木兹海峡的一边,已经修筑了碉堡等“工事”。

就民族感情来说,伊朗人有非常强烈的优越感,尽管技术和设备都还很落后,但伊朗领导人一直就强调要用伊朗自己的技术和设备来开采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而百姓都认为,伊朗拥有全球最多储备的石油和天然气,这是上天的眷顾。不过,这种优越感并非自大,在别人尊重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像朋友一样待你,当别人冒犯他们的时候,他们必然会以牙还牙。用“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欠我一尺,我讨人十丈”来形容伊朗人的性格再合适不过了。

加上宗教信仰,伊朗国民对国家利益更是寸步不让。胆敢触碰“国家利益”,即便是以卵击石,伊朗定然会全力以赴。就如同一只刺猬,伊朗随时都会把浑身的刺都竖起来,做好鱼死网破的准备。

这就不难理解了,伊朗是敢于为了荣耀而战的一个民族,在这样的一个民族面前,经济制裁和战争都不会吓阻到他们。

◆美伊战争真的会打响?

时下,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升级,力度加大,制裁领域从经济延伸至军事领域。结束对进口伊朗石油八个国家和地区的制裁豁免权,企图将伊朗石油出口额降至零,冲击伊朗本已衰退的经济,削弱伊朗政权的执政基础,以压促变。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向波斯湾地区派遣航空母舰。种种迹象表明,美伊关系新危机正在酝酿中。不过事实上,美伊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并不大。

美国军事打击伊朗难以从中得利。美国对伊政策的根本目标塑造一个亲美的伊朗。但无论从历史经验看,还是从现实情况看,伊朗从来不是一个面对压力轻易屈服的国家。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伊关系处于敌对状态,美国对伊朗大大小小的制裁从未间断,但伊朗政权仍旧屹立不倒,对美态度未有根本变化,不过是不同时期的敌对程度不同而已。面对外部压力,伊朗民族主义情绪愈加激烈,对外同仇敌忾的凝聚力愈强。美国此轮对伊朗极限施压,也无法迫使伊朗屈服就范。从哈梅内伊到鲁哈尼,再到伊朗高官表态看,美国施压不能软化伊朗的既有立场。

美国对伊朗施压,还有一层目标是将伊朗视为聚拢地区盟友力量的“粘合剂”。特朗普上台后,将修复并巩固与中东盟国的关系作为中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盟友关系的切入点就是伊朗,因为伊朗是美国几乎所有中东盟国的共同敌人,扛起反对伊朗的大旗,有利于重新树立美国在中东盟国中的领导威望,但这种“粘合剂”作用不需要战争的强刺激。

此外,伊朗的军事反击能力不容忽视。美国军事实力远强于伊朗,但伊朗不同于小国,军事实力在中东地区位列前茅,具备军事打击域内任何国家的能力。一旦美国对伊朗开启战端,伊朗不会坐以待毙,会采取军事还击,还可能袭击美国的中东盟友,威胁它们的安全。并且,美国在中东地区实行战略收缩态势,决定了不会轻易在中东开启战端。一旦开战,美国很可能会在中东地区陷入战略消耗,这不符合美国利益。(来源:光明网 郑东超/文、《看世界》王飞/文、《老年教育·长者家园》宗合/文、《经济》、央视网)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