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山崩了 山崩的历史事件
山崩的历史事件
四川岷江的山崩
四川省西北部的岷江上游,群山夹峙,水流湍急。
这里的河岸又高又陡,到处崎岖不平。
但是在松潘县城南边约120千米处,眠江东岸的半山间,却有一块沙石堆积的比较平坦的地盘,在地质学中被称为阶地。
它的面积只有2平方千米左右,不过已足够修建一些房屋供来往旅客歇脚了。
远在唐朝初年,在这里已筑起了一座小城,取名翼城,明清后改名叠溪。
叠溪城建成后,1300多年过去了,在这偏僻的地区,似乎是古城依旧,山川如昔,没有什么变化。
其实,一场剧变已在酝酿,只是当时人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1933年8月25日,叠溪出现了罕有的酷热,下午2点半,许多人还在家里吃午饭,突然地下发出隆隆的巨响,顿时平静的地面好像一条小船在风浪中颠簸,人在地上站立不稳了,匍匐也难前行;房屋也摇晃起来,顷刻成了瓦砾堆。
附近的山上,只见沙石崩落,尘土飞扬,遮天蔽日;震动发生后3小时,才尘消雾散,能够看清大地的面目已非旧观。
只见叠溪古城东部已被滚落的山石掩埋,西部则连同那沙石构成的地基一起垮落到岷江之中,在岷江里拦腰筑起一座高达160米的大坝。

与此同时,北边的岷江上也堆起了两座这样形成的坝,很快形成了三个湖泊,岷江断流43天。
到10月7日,才有江水漫过这天然堆成的石坝流走;又过了2天之后,靠近古城的这个坝溃决了,湖泊消失,但另外两个湖则至今犹存。
叠溪古城对岸有个龙池山,山上有个湖就叫做龙池,是这里的名胜,如今也山崩湖涸,另是一番景象了。
城北有一座走向东西,形象如蚕的蚕陵山,更沿山脊产生了一条断裂带,南降北升,上下错位,露出了北边那一半的断裂面,远在几千米之外都能看见。
在帕米尔高原上,地震曾经引起过更大规模的山崩,在一刹那间就形成了高600~700米、宽约8000米的堤坝,组成堤坝的土石,估计重达60多亿吨。
帕米尔高原的山崩
那是在1911年2月18日夜间,强烈的地震在帕米尔高原上发生,靠近穆尔加布河的山崩塌了,筑起了这个大坝,大坝拦蓄着河水,新生的湖泊不断在扩大自己的范围,萨列兹村被淹没了,以后人们就把这个湖叫做萨列兹湖。
如今它的面积已达到50平方千米左右,最深的地方将近500米,湖水漫过大坝,流入巴尔坦格河,突然跌落,水力强大。
据调查,如果在这里修建水电站,发电能力可以达到100万千瓦。
1897年6月12日,印度东北部阿萨密大地震,使32千米长的山脊上的土石及森林一时崩落,裸露出里面白色的砂岩,在日光照射下,远处也能望见发生事件。
中国东北的五大连池旧33317称鸟得邻池,在五大连池市郊,地处纳诺尔河支流--白河上游,北距小兴安岭仅30.0km,系由老黑山和火烧山两座火山喷溢的玄武岩熔岩流堵塞白河,使水流受阻,形成彼此相连呈串珠状的5个小湖得名。
五大连池火山群的火山活动始于侏罗纪末至白垩纪初。
据史料记载,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始于1719年(清康熙58年),而清《黑龙江外记》的记载则更详:“墨尔根东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约数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
这次火山喷发,堵塞了原纳漠河的支流--白河,迫其河床东移,河流受阻形成由石龙河贯穿成念珠状的5个湖泊。
五大连池上的山崩
五大连池湖水清澈,从附近火山峰顶望去,有如一画面明镜,映射着天光云影,美不胜收。
黑龙江省的镜泊湖就是由第四纪玄武岩流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了宽40m,高12m的天然堰塞堤,拦截了牡丹江出口,提高了水位而形成的面积约90.3km2的一个典型熔岩堰塞湖。
镜泊湖四周为群山环抱,森林茂密,风光秀丽,不仅有火山口森林,溶岩洞与唐代渤海的遗址,还有湖中的大弧山、小弧山、珍珠门、吊水楼瀑布与镜泊山庄等“八大名景”,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湖泊。
死亡人数最多的山崩
1970年7月31日,秘鲁荣琪地区哈斯凯瑞山坡发生的山崩导致约1.8万人死亡,这是历史上危害最大的一次山崩。
地震引发的山崩使10个村庄及荣琪镇的大部分地区被崩落的山体埋葬。
在死亡人数方面,这次山崩堪称20世纪最严重的灾难之一。
台湾高速路遭遇山崩
台湾3号高速公路南下3.1公里处,基隆巿七堵区玛东山区旁,4月25日下午3时30分发生台湾公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山崩意外,估计总面积60万立方米,约两个足球场大、5、6层楼高的土方,由西往东轰然倾泄而下,掩盖在公路上,南下北上各三个车道都被堵住。
基隆巿消防局119勤务中心于山崩当晚接获民众报案,除了已出面的男子叶茂竹家属,还有4辆疑似失踪车辆通报。
包括1辆出租车、1辆厢型车及3辆自小客车。
台当局宣布24小时轮班开挖救人。
台当局“交通部长毛治国”简报时称,从航拍图来看,崩塌地点是整座山坡滑下来,滑动程度很像921地震时山体的滑动方式,研判可能高速公路施工时,挖到顺向坡的坡脚,加上其它条件造成崩塌。
但与其说是山崩,不如说是地壳的山坡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