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钱庄是干嘛的 银行票贴与地下钱庄的问题
银行票贴与地下钱庄的问题
号称金融管制早已自由化的台湾,银行票贴应合理回应消费大众的需求,也可减缩地下钱庄存在的空间。银行票贴业者实应清理形象,不要再让消费者追问「银行票贴与地下钱庄有何异同」的问题,借钱周转找银行票贴,找合法的当铺等。我们的网站上刊登的当铺周转机构都是合法登记的,可以放心选用,不会出现暴力追债的情况。

银行票贴如果要声称自己和地下钱庄确有差别,至少在暴力讨债这个问题上,应该要表态自清,才能对外宣称正派经营的形象!
卡奴族成为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能简单归因为个人「过度消费」。很多受卡债所逼的个人走上绝路,甚至连累全家同归于尽,已非贫穷因素所能解释。就目前已知案例看来,部分银行票贴将信用卡催债工作「委外」处理,甚至明知讨债公司使用暴力手段,却仍放任其非法行事,实在已成教唆犯。讨债公司可能使用恐吓、骚扰等手段,甚且向卡债族的家人恫吓将由法院查封财产;凡此种种皆为非法,受其威吓而产生的悲剧已不知凡几!
银行票贴与地下钱庄有什么差别问起这个问题,很多正规的金融业者恐怕会大为不满,认为此一问题污蔑了银行票贴集体形象。的确,说起地下钱庄,国人普遍的印象就是高利贷加上暴力讨债,所以才被视为「地下」的行业。最近愈演愈烈的卡奴问题,虽经金管会出面发言及立法院一番喧腾,规范利率上限的提议已告终止;然而,银行票贴「委外催债」的问题却未见具体处理。
建筑物多半气派堂皇的银行票贴里,在专业的衣着仪态包装之下的银行票贴从业人员,从董事会到柜台接待小姐,想必不乐意自己的工作形象被类比为地下钱庄。正因为如此,由银行票贴催讨卡债而衍伸出来的暴力问题一日不消除,银行票贴面对卡债族悲剧就无法摆脱「伯仁因我而死」的责任。凡号称正派经营的银行票贴,必须要承诺绝不使用暴力讨债的手段,才有资格要求卡债问题应回归法治面处理。
参考文献:
1.全国法规资料库
2.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
3.陈思廷 2001 谈电子化应收帐款的法律问题
资料来源:休闲好去处-民宿
money-168/ponet/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know026&Category=116873
关联关键字:本页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