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光有什么还不行 古时赴宴光会喝酒可不行,还得练就一些特殊技能
古时赴宴光会喝酒可不行,还得练就一些特殊技能
古时赴宴,入门手艺当然是“酒量大”。
“ 竹林七贤 ”中的刘伶、山涛以酒量大有名。据说山涛一天能喝相当于如今30斤的酒。唐朝的焦遂、李白等人也是一时“宴霸”。杜甫形容李白“斗酒诗百篇”虽有些夸张,但诗仙一次饮10斤应该不在话下。有一回唐文宗大宴群臣,王源中二话不说 ,一口气连饮了两大坛(相当于如今的20斤)而面不改色,酒量令人咂舌。
宴会若只比拼酒量,与今时何异?那也太没意思了。古时赴宴须练就必杀技――“脑子灵”。素来是“无酒不成宴、无诗不成欢”,宴上诗酒不分居。若是酒足饭饱之余,吟不出像样的诗词春联,会被讥为“酒囊饭袋”,那就糗大了。王羲之携四十一友在兰溪边“曲水流觞”,溪流里的杯子在谁眼前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不然罚酒。恰是在这种欢愉协调又不失重要的气氛下,书圣写下了光耀千古的《兰亭序》。“曲水流觞”到陆上则酿成了“伐鼓传花”,《红楼梦》中贾府就玩过这游戏。丫鬟们想听凤姐讲见笑,有意让伐鼓的盲女停鼓,使“花落凤姐”。幸好急智的凤辣子说出见笑逗乐人人,不然就得罚酒了。李白让贵妃磨墨、力士脱靴,仗着酒气挥就《清平调词三首》;奇才王勃赴滕王阁宴,一篇《滕王阁序》震古烁今……古时文人骚客太多,这类情急智生即兴为文的例子不堪列举。
还有一门高级手艺――“品位雅”。《周礼》记载:“以乐侑食,膳夫受祭,品尝食,王乃食。卒食,以乐彻于造。”前人宴会不光精细菜肴质量,还喜欢吹打品乐,以助酒兴。三国周瑜曾留下“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在半醉半醒间还能品出宫商之音的好坏,那才叫春风大雅。这门手艺博大精湛,非一样文人诗人所能把握。若没有如今音乐专业硕士以上水平,偏要赴宴赏乐,生怕就是如牛听琴、坐立不安了。
古时赴宴,有时还得练就“眼神好”的手艺。因为酒菜风行“投壶”游戏,宾主双方轮换把无羽箭投入壶中,多中者获胜。
有时,还得练就“技艺高”的手艺,这就是纯体力手艺活了。好比秦赵渑池会、鸿门宴,蔺相如、樊哙、项庄这些人可都是动刀动枪的,没有技艺傍身还赴劳什子宴啊?主子早血溅就地。刘邦要死了,汗青上哪还有汉族啊?
纵观所述,古时赴宴,可不是会喝酒就行了,还得练就一些“名堂”技能,才能喝得有滋有味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