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没有逻辑的成语 形容 逻辑思维 词语
形容 逻辑思维 词语
形容 逻辑思维 词语
承上启下 高瞻远瞩 偷天换日 察言观色 粉身碎骨 调兵遣将 狂风暴雨 欢天喜地 改朝换代 道听途说 天造地设 背井离乡 兴国安邦 和颜悦色
形容逻辑思维的成语
见微知著 [jiàn wēi zhī zhù]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出 处
《范子》:“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知著;其志沈沈;不肯自显;天下莫知。”
例 句
明智的人善于~,从而做出科学的论断,于是便成了所谓的未卜先知。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原始见终 一叶知秋 可见一斑 每下愈况 独具只眼 睹始知终知秋一叶 见微知类
反义词
以偏赅全 管中窥豹
形容“很有逻辑思维”的成语有哪些?
才思敏捷[ cái sī mǐn jié ]现基本上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脑子很聪明。
造句:她才思敏捷,很惹人喜爱。

见微知著[ jiàn wēi zhī zhù ]
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出处:《范子》:“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知著;其志沈沈;不肯自显;天下莫知。”
文思泉涌[ wén sī quán yǒng ]
思路像泉水一样涌出来,形容思路开阔敏捷。
造句:她文思泉涌,一下子就把作品写好了。
思如泉涌[ sī rú quán yǒng ]
才思像喷涌的泉水。 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旧唐书·苏颋传》:“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
由表及里[ yóu biǎo jí lǐ ]
表:表面;里:本质。 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
造句:我们解决问题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逻辑思维同义词
逻辑思维_百度百科
逻辑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型别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
逻辑思维反义词
反义词:悖论 矛盾 悖理 无理 歪理 逆天违理 倒行逆施 颠三倒四 语无伦次
逻辑 luóji
1. 一门研究思维和论证有效性的规范和准则的科学,传统上包括定义、分类和正确使用词项的原则,正确云谓的原则,以及推理和论证的原则
2.思维的规律。例:“这个想法也许不合逻辑,但在情理上却很有根据的。”
3.客观的规律性。例:“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生活的逻辑。”
无理 : 没有道理,毫无理由
歪理:站不住脚的道理
逻辑思维名词解释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它是作为对认识著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物件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它是人的认识的高阶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是思维的一种高阶形式。是指符合世间事物之间关系(合乎自然规律)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常称它为“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或“闭上眼睛的思维”。
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
逻辑思维与唯美诗词
醉里不知年华限,当时月下舞连翩。又见海上花如雪,几轮春光葬枯颜。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唐.李商隐《忆梅》
若能不见,遇不见。等不见,望不见。便 释怀这场奈何禅。但将无怨,作无缘。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唐代诗人杜甫)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题都城南庄】————五代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月华如水,清辉满地,独坐一偶,冷风望月,一身娇柔,愁绪萦怀。
一样花开一千年,独看沧海化桑田。一笑望穿一千年,几回知君到人间。~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舟过吴江》【南宋】词人蒋捷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如花美眷,只缘感你一回顾,使我常思朝与暮。转身后,一缕幽香远,逝雪浅,春意浓,笑意深。一叶绽放一追寻,一花盛开一世界,一生相思为一人。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雨中撑伞俏佳人,美景入画全无痕。侧首凝眸寻何来,羨煞旁人空自恨!
名词解释“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它是作为对认识著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物件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它是人的认识的高阶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同形象思维不同,它以抽象为特征,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思考,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和个别属性,揭示出物质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来概括地、间接地反映现实。社会实践是逻辑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实践的需要决定人们从哪个方面来把握事物的本质,确定逻辑思维的任务和方向。实践的发展也使逻辑思维逐步深化和发展。逻辑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凭借科学的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自觉性、过程性、间接性和必然性的特点。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以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等。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惟,是思维的一种高阶形式。其特点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络。抽象思维既不同于以动作为支柱的动作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凭借的形象思维,它已摆脱了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抽象思维一般有经验型与理论型两种型别。前者是在实践活动中的基础上,以实际经验为依据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如工人、农民运用生产经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多属于这种型别。后者是以理论为依据,运用科学的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进行判断和推理。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的思维多属于这种型别。经验型的思维由于常常侷限于狭隘的经验,因而其抽象水平较低。
其实逻辑思维就是训练反应能力也是训练随机应变、快速反应的一种方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编辑词条
参考资料:
1.逻辑思维训练之突发奇问训练反应能力
2. 18世纪俄国大军事家苏沃洛夫非常注意培养训练士兵随机应变、当机立断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苏沃洛夫认为这些是一个士兵必不可少的品质和素质。苏沃洛夫与土兵们在一起时,常常会突然问:“森林里有多少细菌?”“天空中有多少星星?”或者“这个蚁穴里有多少只蚂蚁?”开始,有的士兵不明白他的用意,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只好回答:“我不知道。”苏沃洛夫最讨厌的就是这句不负责任的“我不知道”,一听这话就异常愤怒。
3. 其实,苏沃洛夫突然地提出一些使人发蒙的问题,正是他训练士兵随机应变、快速反应的一种方法。他常常说:“谁要是在乎时经不住突然的一问而惊慌失措,那他在战时又怎么能禁得住敌人突然一击呢?”如果苏沃洛夫提出一个明显无法回答的问题,如“那颗星星离地面有多远?”而士兵回答“相当于苏沃洛夫行军路程”,或者某个士兵突然提出一个问题反问他:“侯爵大人,你知道我祖母叫什么名字吗?”而他却无法回答,他就格外高兴。因为他知道,这样的士兵不再是一个只知道机械服从命令、向前冲锋而没有头脑的机器,而是成为了一名有头脑、有主动创造精神和敏锐的反应力的真正战士了。这样的战土才能打胜仗。久而久之,苏沃洛夫的战士们都能迅捷自如地回答他提出的任何一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同时,对敌人的一切突然袭击,战士们也都能表现得从容镇定、应付自如,以灵活大胆的反击来回敬敌人。
4. 苏沃洛夫还经常用极为简洁的辞句来表达想法、释出命令,以此来训练士兵们的理解力与悟性。有一次在准备出征的时候,苏沃洛夫下了一道指令,指令只有短短6个字,“不要弄潮子弹。”新来的士兵被搞得不知所措,而跟随过苏沃洛夫一段时间的老兵们立刻就理解了这道指令的含义。他们向新兵们解释,苏沃洛夫是在告诉战士们,他们前进的过程中要涉过一条河,在渡河时战士们要把子弹夹系高一点。又有一次,在战争期间的一天早晨,苏沃洛夫正在洗脸,他的副官斯托雷平站在一边。苏沃洛夫突然抬头问副官,“明天是星期六吗?”斯托雷平回答说是沃洛夫听了依旧在洗脸,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希望炮不怕马,马也不怕炮。”然后再也没说其他的话。靳托雷平听了,马上就明白,苏沃洛夫是在下令明天举行骑兵及炮兵的战斗演习。斯托雷平没有再问苏沃洛夫什么,就转身出去释出命令。果然苏沃洛夫的意思正是这样,他对副官的领悟力非常满意。
逻辑思维误导题 快!
1、有3个人住旅馆。收费是每人10元。服务员把钱送到老板那的时候老板说给他们打折。只要他们25元。退回5元。由于无法平分。服务员偷偷藏起来2元。然后每人退回1元。现在的钱是每人拿10元-1元=9元。3*9=27元。27+服务员藏起来的2元=29元。那一元去哪里了呢?
2、向爸爸借了500, 向妈妈借了500, 买了双皮鞋用了970。 剩下30元, 还爸爸10块, 还妈妈10块, 自己剩下了10块, 欠爸爸490, 欠妈妈490, 490+490=980。 加上自己的10块=990。 还有10块去哪里了呢?
3、有个人去买葱,问葱多少钱一斤,卖葱的人说:”1块钱1斤,这是100斤,要100元 ”。买葱的人又问:“ 葱白跟葱绿分开卖不?”卖葱的人说:“卖。葱白7毛,葱绿3毛。”买葱的人都买下了。称了称葱白50斤,葱绿50斤。最后一算葱白50*7等于35元,葱绿50*3等于15元 。35+15等于50元。买葱的人给了卖葱的人50元就走了,而卖葱的人却纳闷了,为什么明明要卖100元的葱,而那个买葱的人为什么50元就买走了呢?
4、有口井 7米深,有个蜗牛从井底往上爬,白天爬3米,晚上往下坠2米,问蜗牛几天能从井里爬出来?
5、一毛钱一个桃,三个桃胡换一个桃。拿1块钱能吃几个桃?
求逻辑思维误导题?
向爸爸借了500, 向妈妈借了500, 买了双皮鞋用了970。 剩下30元, 还爸爸10块, 还妈妈10块, 自己剩下了10块, 欠爸爸490, 欠妈妈490, 490+490=980。 加上自己的10块=990。 还有10块去哪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