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姓加上氏字是啥意思 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的区别在哪

火烧 2022-09-16 19:10:46 1103
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的区别在哪 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的区别在哪姓就是指现在的姓氏,氏是指同姓迁徙到不同地方后为了加以区分,在姓之前加上氏,如琅琊王和太原王。名就是指现在的名字。字是自己名字

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的区别在哪  

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的区别在哪

姓就是指现在的姓氏,氏是指同姓迁徙到不同地方后为了加以区分,在姓之前加上氏,如琅琊王和太原王。
名就是指现在的名字。字是自己名字外的一种美称,古人为了表示尊重一般不直呼其名,都称字。
号就是外号。

以前看过一个介绍,目前的中国人很多人应该是只有氏,没有姓的
姓在古代只有贵族才拥有。而中国目前所很多姓氏都是从上古时代的贵族姓里衍生出来的。
比如张三。张三的老祖宗是上古时期没有名字,但是因为某种战功,而获得一块封地的奖励。然后张三的老祖宗就将这块封地的名字当成自己的姓氏。由此再一点点的传下来
你问的,这个,比如
张三,字高山,号高山居士
张是姓氏 三是名 高山是字 号是高山居士
这里三大多是父母所赐,高山是自己可以取的,就如果现在的户口本,很多人户口本上的名字与自己的学名不同

中国古代姓和氏有什么分别

上古时期,一个姓底下可以有好几个氏,就像一个中国有河南省,山东省,四川省。后来有的氏族强大了或者是灭国了,就脱离原来的姓变成新的姓,即由氏升级成姓,再往后,姓和氏区别不大了,几乎是一个意思,可以连用,变成姓氏这一个词。

中国古代姓与氏的发展流变

 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即应运而生了。“姓,人所生也”(《说文》),姓字从女从生,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也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这一时期,实行氏族外婚制,同姓之间不能通婚,因而姓还起著“别婚姻”的作用。我国最早从女而成的原姓十几个,如姚、姜、姬、姒等,它们往往表示某一氏族的居住地或崇拜的图腾。
由于人口不断地繁殖,一个氏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分解,由姓衍生出它的一系列分支“氏”。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姓、氏则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氏以别贵贱”,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命氏之法主要有: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卿大夫以所赐的采邑为氏,有的以职官为氏,有的以居住地为氏。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会产生不良后代,“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因而在贵族女子称谓中则著之以姓,因为“姓”可表明她出生于某个氏族,起到“别婚姻”的重要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姓氏制度也出现混乱,姓氏逐渐混同。到两汉时,姓已基本确立,与现在通用的姓大体相仿了。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古人改姓之事常有发生。
姓和氏在现代基本是一个相同的概念,而在远古之时则有着严格的区分。在那时,以女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称姓,以男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称氏。正如《通志·氏族略》所言:“三代以前……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当远古的先民们人人都有了姓和氏之后,太昊伏羲氏就开始规范“制嫁娶”。《路史》注引《古史考》曰:“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约,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据《通志》记载,太昊时规定:“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
我国现行的姓氏,是在远古姓氏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随着母系社会的分化和瓦解,随着氏族社会的巩固和发展,远古姓的概念逐步被削弱,被淡化,被遗忘。从黄帝以后到西周初始近一千多年的时期内,姓已逐步变得可有可无,氏乃是一个人的主要称谓符号。现今的姓氏,多数确立于春秋至秦汉时期,有的则更晚一些。在这一时期,姓和氏之间的远古概念和差别已经逐步消失,人们干脆把姓氏合一,“姓”开始成为姓氏的总称,亦即现代姓的真正含义。
秦汉以前,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起源于母系社会,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氏”起源与父系社会,为同姓衍生的分支,本来为同姓各部落的名称,后来则专指部落的首领。国家产生以后,不少封国和官职也成了氏的名称。在古代,封国和官职可能世袭,氏也就随之可以世袭了。一旦封国和官职失去后,氏就开始演变成家庭的标志。所以这时只有贵族才有姓氏,平民和奴隶是没有姓氏的。一般女子称“姓”是用来“别婚姻”,男子称“氏”则用来“明贵贱”,两者的作用不一样。
姓氏大量产生的时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春秋时期。周代制度规定,周天子的嫡长子将来继承王位,称为太子,其余的儿子统称王子,王子的儿子称王孙,王子和王孙统称王族子弟。诸侯的儿子除了太子外均称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公子和公孙统称公族子弟。王族和公族可以封国为氏。公孙的子孙不属于公族,他们以其祖父的名或字为氏,也可以其他方式命氏,主要有:
(1)以受封的邑名为氏。
(2)以所居的地名为氏。
(3)以官名为氏。
(4)以技艺为氏。
(5)以祖先的諡号为氏。
这样,大量不同的氏就由此产生了,其数量远远超过姓的数量。
在这一时期,“姓”是固定不变的,而“氏”却时常变化。因此往往出现父子同姓不同氏,或姓虽不同,氏却相同的现象,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可有不同的氏。氏的这些变化往往反映了贵族的地位和职权的变更。如战国中期的商鞅,他原本是卫国公孙后代,所以又叫卫鞅和公孙鞅,秦国封他为商君后,他又称为商鞅。
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宗法制度的崩溃,旧有姓氏体系也逐渐混乱,出现了姓氏合一的倾向。到了秦汉时期,我国的姓氏体系基本上确立了下来,姓和氏完全融合不分,并且不再是贵族的专利,平民也能有姓氏了。秦汉以后,新的姓氏产生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为避祸而改姓;
(2)为避帝王的名讳而该姓;
(3)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时,少数民族的部落名称演变成汉姓;
(4)当某一姓氏的字有几种不同的写法时,往往演变成几种不同的姓氏。
大约到宋代时,中国的姓氏已与现代几无二致了。

中国古代的姓,名,氏,字,号,諡号有什么区别

古人的名、字、号、諡号:
“名”,与现代人的“名字”相同,自称时用名,表示谦虚;
“字”,也叫表字,是人的别名,称呼人用字,表示尊敬;
“号”,别号,名、字以外的称谓,大多与个人的居住环境、嗜好、性情特点、特长等相关,如“醉翁”、“白云”、“抱固老人”;
諡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蹟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比如,我们常说的“唐太宗”、“汉武帝”等,都是他们死后的諡号。

请简要阐述中国古代 姓与氏的区别

氏本是古代姓的分支,在母系社会,子女随母姓,随时间发展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注“贵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

中国古代姓萧的状元

状元榜上翻的:
萧遘(gòu)(?-887年),字得圣,祖籍南兰陵(今江苏武进),唐朝宰相,中书侍郎萧置之子。咸通五年(864年),萧遘考中进士。
萧国梁(生卒年不详)字挺之,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岭路乡陈山(古名翀峰)人。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殿试擢进士第一(即状元),历官著作郎、太子侍讲兼礼部郎中、朝奉郎、广东通判,知漳州。
萧时中(1383-1425),名可复,以字行。号东白。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萧锦忠(1803—1854),原名衡,字黼平,号史楼,茶陵县下东人。清道光廿五年(1845)状元及第,是茶陵科举史上的两个状元之一。

中国古代姓解的解元

??解元是中国唐代对乡试第一名的称谓,中国唐代,科举中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试,故相沿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 宋代以前称解头。明朝、清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得第一名者即是解元。?

姓加上氏字是啥意思 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的区别在哪

中国古代姓穆的美女

穆念慈,汉族,宋朝(960年-1279年) ,1205年-1235年(30岁) ,双目:秋波连慧,眼波中光彩流露,顾盼流转,眼澄似水。 声音:悦耳动听,干净柔和。 肤色:洁白如雪,粉嫩如荷,白皙透彻,羊脂玉一般洁白剔透。身材:窈窕轻盈,腰肢纤细,亭亭玉立,灵动飘然。清秀雅致,美丽轻灵,娇羞柔嫩,亭亭玉立的身姿与秀美可人的容颜让人心动不已,比之黄蓉的光彩照人,念慈更多了一份秀雅的腼腆之美,有几丝小女儿家的甜美,摄人心魄,令人怜惜。明眸皓齿,容貌秀丽,在比武招亲时清雅之中更透露出一股英姿飒爽之美,秀美而又恬静。

中国古代姓梁的皇室

梁姓少数民族改姓。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北魏孝文帝时,少数民族“拔列兰”(音译)氏改姓梁,第二次是元朝蒙古皇室也先帖木儿(忽必烈第五子)后代改姓梁,第三次是清朝时世代居住在铁岭一带的满族良佳氏又改姓梁氏。
皇室不多。 有一个朝代为萧梁
梁,西元502年萧衍所建,国号曰梁,建都建康,皇室姓萧,故称萧梁」。梁武帝时国力颇盛,统治区域有今长江及珠江流域各地,曾一度取得淮北和汉中。西元557年为陈霸先所夺,共历八帝、56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