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海淀期中历史试卷 2016朝阳期中历史
2016朝阳期中历史
1.朝阳有多少年历史了
朝阳是一座历史名城,自西汉起就设置了郡县,朝阳古代文化源远流长,“鸽子洞”古人类遗址证明,早在 10 多万年前朝阳大地已有人类祖先繁衍生息。境内牛河梁遗址,证明这里早在 5000 年前就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型的原始文明社会,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提前了 1000 多年。近年来,在朝阳境内发现的鸟化石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大量发现的一亿三千万年前的鸟化石,填补了世界生物进化研究的一项空白,它证明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鸟类的祖先是在中国,在辽西的朝阳。朝阳人杰地灵,数以百计的宝塔古刹点缀着山河大地,使朝阳充满古文化的深邃魅力。
朝阳的历史文化在辽宁省以至于国内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独特优势。多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了朝阳历史文化的重要价值。
2.辽宁省朝阳市的历史
朝阳北塔
朝阳是一座历史名城,自西汉起就设置了郡县,朝阳古代文化源远流长,“鸽子洞”古人类遗址证明,早在 10 多万年前朝阳大地已有人类祖先繁衍生息。境内牛河梁遗址,证明这里早在 5000 年前就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型的原始文明社会,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提前了 1000 多年。近年来,在朝阳境内发现的鸟化石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大量发现的一亿三千万年前的鸟化石,填补了世界生物进化研究的一项空白,它证明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鸟类的祖先是在中国,在辽西的朝阳。朝阳人杰地灵,数以百计的宝塔古刹点缀着山河大地 ,使朝阳充满古文化的深邃魅力。
东北最古老的历史名城
朝阳历史古城的发展及其地位,标志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独特的历史优势。位于朝阳城东南郊的柳城历史久远,战国时,燕置塞上五郡,柳城属辽西郡。至汉朝时,柳城已成为辽西郡西部都尉治所,后被三郡乌桓据为统治中心,曹操北伐乌桓曾挥师柳城,可见柳城在秦汉时期已成为东北重镇。公元342年,前燕王在“柳城之北、龙山之西”建都为龙城, 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北燕立国88年期间,龙城为三燕都城达52年之久。一座繁华的都城——龙城也成为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历史名城。
历代塞外战略要地
朝阳古称塞外辽西之地,由于地理位置处于中原通往东北的古代交通要衢,历史民族活动方面处于中原汉族与东北各少数民族互相交流及融合发展的纽带地区,因此中原历代王朝都在此设边关重镇,而东北各族入主中原时也要把这里作为必争之地,使朝阳成为历代塞外战略要地。
隋唐时期,朝阳为营州,被称为“隋唐王朝的中央政府与东北各族往来的枢纽”,也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各族继续统一和推行封建制度的前沿阵地。根据战争的需要,还开通了中原到辽西的营州古道,从营州可到辽东、朝鲜、日本,使营州的经济文化产生了交替繁荣的局面。而辽西营州也成为盛唐文学经常描写的边塞题材之一。
辽金元时期,是契丹、女真和蒙古族于中国北方迭起兴盛时期,而地处辽西的朝阳地区,也成为这些北方民族与中原两宋王朝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
明清时期,朝阳仍为重要建置之地。清朝时,朝阳为清帝东巡的要路驻跸之所,也是清政府借地养民屯兵蓄锐之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曾从朝阳调集蒙古骑兵开赴沿海口岸驻防。尽管随着清朝对全国的统一与行政区划的相对稳定,朝阳作为塞外战略要地的作用也相应转移,但历史上多次成为辽西以至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事实,却使它的重要战略地位永存史册。
3.我爱家乡—朝阳作文
我爱家乡—朝阳我的家乡朝阳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繁荣富饶,我爱我的家乡朝阳。
我爱我的家乡朝阳,不仅因为它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和第一朵花绽开的地方,更主要的是这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这里不仅有美丽的凤山凌水、名胜古迹,还有富饶的资源、驰名的特产。
我的家乡民风纯朴,我的家乡人热情好客。我的家乡朝阳之名源于《诗经》中“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句。
我的家乡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十多万年前,生活在大凌河畔的鸽子洞人点燃了第一堆篝火,升起了朝阳人类历史上第一缕曙光。有着中华文明“史前圣地”之称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提前了1500多年。
我的家乡朝阳有世界上最大的、品种最丰富、历史最久远的鸟化石公园,使我的家乡朝阳拥有世界上古生物化石宝库之美誉。我的家乡朝阳还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曾是前燕、后燕和北燕的三朝故都。素有“东北第一塔”之称的朝阳北塔,五世同堂,并奉有两颗佛祖真身舍利。
我的家乡朝阳有许多无公害蔬菜基地,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迅速,霜期无公害温室蔬菜生产基地居中国第一位。我的家乡特产丰富,甜脆可口的孙家湾大枣,金黄香润的荒地小米,劲道无比的召都巴粉丝,如果你来朝阳,一定会不虚此行。
家乡的山给了我力量,家乡的水给了我智慧,家乡的人给了我温暖,我爱我的家乡,爱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爱这里的公园、商场、马路……。
4.介绍辽宁省朝阳的历史过程.
1、辽宁省朝阳市朝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东方文明的新曙光"升起的地方,也是辽西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朝阳市位于辽宁省的西部,辖境居东经118度50分至121度17分和北纬40度25分至42度22分之间,东西跨度约165公里,南北跨度约216公里,边界周长约980公里。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及哲里盟接壤,南与辽宁省葫芦岛市及河北省秦皇岛市毗邻,东与辽宁省阜新市、锦州市为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市、秦皇岛市交界。
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7万。境内有汉、蒙、满、回、朝鲜、锡伯族等27个民族。
现辖5个县(市)、2个区,168镇。 朝阳是居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尽管东南部受海洋暖湿气影响,但由于北部蒙古高原的干燥冷空气经常侵入,形成了半干燥半湿润易干燥地区,主要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日温差较大,降水偏少,全年平均气温约在5.4度至8.7度之间,年均日照时数为2850~2950小时,年降水量450~580mm,无霜期122~155天,春秋两季多风、易旱,风力一般为2~3级,冬季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强。
朝阳市土地面积广大,山川、平原,土地类型多样,且光照充足,太阳总辐射历年平均值居全国前列。这种优越的土地光热资源条件不仅使朝阳成为适宜北方农作物生长及繁育良种的天然基地,还为农、林、牧、副、渔各业多种经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源优势,朝阳市已成为全省杂粮、油料、棉花、林果、畜牧等重点产区。
朝阳市生物资源丰富,全年生长的植物有1500余种,占全省总数的68%;陆栖脊椎动物210种,占全省总数的44%。其中农作物、果树、畜禽等生产在全省占有一定优势。
朝阳正像他的名字那样,与太阳结下了不解之缘。亘古的太阳多孕育了这里多彩姿的万物生灵,得天独厚的积温条件、日照时数、日照率使他成为了东北的"青藏高原"。
加之幅员广阔的2万平方公里土地、710万亩耕地以及山谷、平川、沟坡、河流相间,复杂多样的土地环境和昼夜温差大、雨期同热的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塞北的一座郁郁葱葱、繁华似锦的绿色植物王国。 在这片沃土上,生长着极为丰富的农业资源,木本植物220种,中草药材600多种,主要农产品资源产区小麦、棉花、油料、甜菜烟烤、干鲜果、是全省重点产区。
棉花是朝阳的特产之一,素有"塞外银花"之称。冬季北票的棚菜特产--西红柿源源不断的销往内蒙古、黑龙江乃至俄罗斯市场。
"春季,杏花飘香", "夏季,杏果金黄",闻名全国的四大山杏产地之一的朝阳将山杏、大扁枣、大枣耐干旱抗瘠落,适应性强的特点对350万亩宜林荒山进行大规模经济开发,称作"两杏一枣"工程。年产200多万斤杏、300多万斤大枣的农民们说:"有个好枣园差不多赶上个好儿子"。
朝阳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沙棘林地区之一,面积150万亩占全国百分之十一,世界百分之九,年产沙棘果5万吨。枝叶茂盛的沙棘林还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动物乐园,沙棘以起级高的药用、健力价值十分惊人,很快沙棘消费风靡全球。
朝阳还是驰名省内外的水果之乡,苹果、梨、葡萄、李子、杏、桃、山楂等林林总总。一位中科院教授在考察时惊叹:朝阳独特的温差和日照等自然条件,实可称为全国水果成长的最好的地区之一。
5.介绍辽宁省朝阳的历史过程.
1、辽宁省朝阳市
朝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东方文明的新曙光"升起的地方,也是辽西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朝阳市位于辽宁省的西部,辖境居东经118度50分至121度17分和北纬40度25分至42度22分之间,东西跨度约165公里,南北跨度约216公里,边界周长约980公里。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及哲里盟接壤,南与辽宁省葫芦岛市及河北省秦皇岛市毗邻,东与辽宁省阜新市、锦州市为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市、秦皇岛市交界。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7万。境内有汉、蒙、满、回、朝鲜、锡伯族等27个民族。现辖5个县(市)、2个区,168镇。
朝阳是居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尽管东南部受海洋暖湿气影响,但由于北部蒙古高原的干燥冷空气经常侵入,形成了半干燥半湿润易干燥地区,主要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日温差较大,降水偏少,全年平均气温约在5.4度至8.7度之间,年均日照时数为2850~2950小时,年降水量450~580mm,无霜期122~155天,春秋两季多风、易旱,风力一般为2~3级,冬季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强。
朝阳市土地面积广大,山川、平原,土地类型多样,且光照充足,太阳总辐射历年平均值居全国前列。这种优越的土地光热资源条件不仅使朝阳成为适宜北方农作物生长及繁育良种的天然基地,还为农、林、牧、副、渔各业多种经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源优势,朝阳市已成为全省杂粮、油料、棉花、林果、畜牧等重点产区。
朝阳市生物资源丰富,全年生长的植物有1500余种,占全省总数的68%;陆栖脊椎动物210种,占全省总数的44%。其中农作物、果树、畜禽等生产在全省占有一定优势。
朝阳正像他的名字那样,与太阳结下了不解之缘。亘古的太阳多孕育了这里多彩姿的万物生灵,得天独厚的积温条件、日照时数、日照率使他成为了东北的"青藏高原"。加之幅员广阔的2万平方公里土地、710万亩耕地以及山谷、平川、沟坡、河流相间,复杂多样的土地环境和昼夜温差大、雨期同热的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塞北的一座郁郁葱葱、繁华似锦的绿色植物王国。
在这片沃土上,生长着极为丰富的农业资源,木本植物220种,中草药材600多种,主要农产品资源产区小麦、棉花、油料、甜菜烟烤、干鲜果、是全省重点产区。棉花是朝阳的特产之一,素有"塞外银花"之称。冬季北票的棚菜特产--西红柿源源不断的销往内蒙古、黑龙江乃至俄罗斯市场。"春季,杏花飘香", "夏季,杏果金黄",闻名全国的四大山杏产地之一的朝阳将山杏、大扁枣、大枣耐干旱抗瘠落,适应性强的特点对350万亩宜林荒山进行大规模经济开发,称作"两杏一枣"工程。年产200多万斤杏、300多万斤大枣的农民们说:"有个好枣园差不多赶上个好儿子"。朝阳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沙棘林地区之一,面积150万亩占全国百分之十一,世界百分之九,年产沙棘果5万吨。枝叶茂盛的沙棘林还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动物乐园,沙棘以起级高的药用、健力价值十分惊人,很快沙棘消费风靡全球。朝阳还是驰名省内外的水果之乡,苹果、梨、葡萄、李子、杏、桃、山楂等林林总总。一位中科院教授在考察时惊叹:朝阳独特的温差和日照等自然条件,实可称为全国水果成长的最好的地区之一。
6.朝阳的历史沿革
“朝阳”一名始于清代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以境内凤凰山上的朝阳洞得名。
春秋时期,朝阳地区是山戎、东胡的活动区域。

战国时,北部仍是山戎活动区,南部属燕国辽西郡。秦、西汉时期,东部属辽西郡,西部属右北平郡。东汉时,西部为鲜卑活动区域,东部属辽西郡。
三国时,西部属东部鲜卑,东部属昌黎郡。
西晋时,西部属属鲜卑的宇文部,东部属昌黎郡。
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属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前、后燕曾建都龙城(朝阳)。
南北朝时,北魏、东魏、北齐设营州,领昌黎、建德二郡。
隋置柳城郡。
唐置营州。
辽属中京大定府,置霸州。兴宗重熙十年(1041年)升兴中府,领建州、惠州、榆州、谭州、安德州和川州。
金属北京路大定府,设兴中州、利州、川州、建州。
元属大宁路。
明洪武二十五年至永乐元年(1392年~1403年)置营州后屯卫、营州右屯卫和营州中屯卫,后均入泰宁卫。
清乾隆三年(1738年)在西部设塔子沟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又在东部设置三座塔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撤销二厅,分别改为建昌县和朝阳县,均属承德府管辖。光绪三十年(1904年)升朝阳县为朝阳府。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热河省管辖。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分属热河、锦州省管辖。民国二十九年(1940)建昌县与喀左合并,置喀喇沁左翼公署,归热河省管辖;朝阳县改为吐默特右旗,建平县并为喀喇沁右旗,北票县划为吐默特申旗,属锦州省管辖。
1945年九月境内相继解放,归热河省管辖。1946年一度被国民党占领。1947年秋,全境第二次解放,仍属热河省。
1956年划归辽宁省。1958年以朝阳县城区设立朝阳市。原锦州专区所属朝阳、建平(驻建平镇)、北票、建昌、凌源等5县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驻大城子镇)交由朝阳市领导。1959年建平县驻地由建平镇迁叶柏寿镇。
1964年撤销朝阳市,并入朝阳县。设立朝阳专区,专署驻朝阳县。原朝阳市所属朝阳、建平(驻叶柏寿镇)、北票、凌源、建昌5县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驻大城子镇)划归朝阳专区。辖5县、1自治县。
1970年朝阳专区改称朝阳地区。1979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复设朝阳市(1980年6月正式成立),朝阳市由朝阳地区领导。地区驻朝阳市,辖1市、5县、1自治县。
1984年6月30日,朝阳市升为省辖市,设立双塔、龙城两个区,撤销朝阳地区,将朝阳、北票、建平、建昌、凌源5县和喀尔沁蒙古族自治县划归朝阳市管辖。
1985年1月17日,撤销北票县设立北票市(县级)。1989年6月12日,朝阳市的建昌县划归锦西市管辖。1991年12月21日,撤销凌源县,设立凌源市。
2006年4月11日,将北票市桃花吐镇、朝阳县孙家湾乡和柳城镇四家子村划归朝阳市双塔区管辖。将朝阳市双塔区站南街道八里堡村、朝阳县大平房镇和联合乡划归朝阳市龙城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