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哪些规律

火烧 2021-10-30 04:47:47 1066
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哪些规律 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哪些规律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以下几条:1、顺序性和阶段性2、稳定性和可变性3、发展不均衡性4、个体差异性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由渴望

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哪些规律  

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哪些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以下几条:
1、顺序性和阶段性
2、稳定性和可变性
3、发展不均衡性
4、个体差异性

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哪些规律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是

由渴望到向往 到迷茫 到清晰 再到迷茫 最后找到自己,基本一生就不改变了。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的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证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个体的道德认知过程中,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这对于教育工作有非常重要意义。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地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发展不平衡地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焦躁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地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地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现象,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
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
(1)由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2)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
(3)由以“教”为主向着重“学”的教学模式发展;
(4)教学模式日益现代化。

如何根据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尽量和他们一起玩,让他们喜欢上你。而不要一味拿棍棒逼迫他们,尤其在他们上了初中后,对他们心理的把握尤为重要,每隔一段时间,和他们谈谈心,一定能有不错的效果。

青少年儿童家俱品牌有哪些?

番茄小屋,未来之窗,松堡王国,快乐驿站,七彩人生,我爱我家,多喜爱,喜梦宝,星星索,满分,哥伦比尼,我型我秀、芙莱莎、富雅、家有一宝、星动时光、我的E家、第六集、四季缤纷。。。。。。。。太多了!不知道楼主要了干嘛?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什么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五种:一是顺序性;二是阶段性、三是发展速度的不平衡性;四是可变性和稳定性;五是共同性和差异性。

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四个方面。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人的发展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他要依靠他周围的环境来进行发展;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它们要想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还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认识和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青少年儿童视力发育的规律是什么

据武汉视防的专家介绍:
相对于成人有比较稳定的视力而言,少儿期的视力状况随着眼球的发育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不同年龄少儿的视力可用0.2乘以年龄来进行简单的估算。以下是根据科学资料统计衡量的少儿视力发育状况的视力参考:
(1)刚出生的婴儿,除先天性近视眼外,大多数婴儿眼球直径短于成人,都是生理性远视眼。
(2)0~7岁儿童群体里,远视眼比例较大,这是以后可以消失的远视,称为生理性远视。7岁前儿童有与年龄相当的远视度数应该是正常的。
(3)7~10岁少儿眼球随年龄逐渐长大,眼轴也逐渐加长,远视的度数就相应减轻。7岁以后少儿的眼睛从远视逐渐变为正视;10岁左右少儿眼球的大小已经快接近成人了,因此7~10岁少儿远视眼比例就开始慢慢降低,正视眼居多。但7~8岁的少儿里,也有视力达不到1.0的,大约有90%的少儿视力能保持在1.0。
(4)10~15岁孩子的眼球还在缓慢长大,15岁前后,孩子的眼球基本与成人相当。但此期间,少儿的视力又开始了分野,即一部分停留在远视;一部分“正视化”;一部分却走向近视。据统计,10~15岁的中小学时期,近视眼的比例逐渐增加,是新生近视眼产生的高发期。
(5)高中阶段为应付高考的到来,学习更加紧张,这期间的主要表现不是新发近视的增多,而是学生近视度数的不断增高。一般来说,到20岁前后的青年期,视力才渐趋稳定,但真正稳定要到25周岁左右。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在18周岁做了镭射近视矫正手术(LASIK)的学生几年之后视力仍然下降的原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