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世界古代史大事年表 有关二次世界大战的大事年表,一定要详细的

火烧 2021-06-28 13:43:21 1140
有关二次世界大战的大事年表,一定要详细的 有关二次世界大战的大事年表,一定要详细的我想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39

有关二次世界大战的大事年表,一定要详细的  

有关二次世界大战的大事年表,一定要详细的

我想想.......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9月,波兰覆亡,苏联趁火打劫,开始向西扩充套件疆域,建立所谓的“东方战线”。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1940年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6月,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义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

1940年7月-10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执行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941年9月30日,德国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代号为“台风”的闪击战,妄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次年4月下旬击溃德军50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公里至40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次日下午,英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942年6月,日本军部为了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进攻美军驻守的中途岛,美军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从而使太平洋战场的形式发生转折。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式,更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式的转变,成为二战转折点。

1942年夏天,德意军队进逼阿拉曼,开罗告急,10月英军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德意军队损失惨重,仓皇西逃。北非战场形势发生转折。1943年,北非的德意军队投降。

1943年7月,美英军队在义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义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垮台。9月,义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1943年9月8日,义大利宣布投降。

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及其随从人员在埃及首都开罗会晤,签署了《开罗宣言》。宣告盟国将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因突发脑溢血而逝世。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身亡,苏军攻占柏林。

世界古代史大事年表 有关二次世界大战的大事年表,一定要详细的

1945年5月9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7月,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换为艾德礼)在德国的波茨坦会晤,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来源于百度百科,我有一些改动和删减,谢谢。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

一战大事年表
1914年
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30日,俄罗斯动员它的军队支援塞尔维亚
7月31日,徳国要求俄罗斯立即撤军 而法国要在事件中保持中立
8月1日,德国向俄罗斯宣战
8月2日,徳国的军队占领卢森堡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
8月4日,英国向德国宣战因为考虑到比利时对它的国土安全非常重要
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宣战
8月19日,奥匈在Cer打败塞尔维亚
8月20日,德国军队占据布鲁塞尔
8月23日,日本向德国宣战
九月,法国,英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一份合作协约,组成协约国
10月9日: 比利时安特卫普被德军攻下
10月29日: 奥图曼土耳其帝国加入同盟国
11月2日: 俄罗斯向土耳其宣战
11月5日: 法国和英国向土耳其宣战
1915年
4月24日: 土耳其人开始集体屠杀亚美尼亚人
4月25日: 英联邦军在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岸边的加里波里半岛登陆,开始加里波里会战
4月26日: 义大利祕密和协约国签订伦敦密约
5月23日: 义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
10月14日: 保加利亚向塞尔维亚宣战并加入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战团. 塞尔维亚在15个月后被征服
1916年
3月9日: 德国向葡萄牙宣战
8月27日: 罗马尼亚向奥匈帝国宣战
8月28日: 义大利向德国宣战
9月15日: 索姆河战役 — 每前进1厘米需死2个人
1917年
2月24日: 美国驻英大使Walter H. Page收到齐默曼电报, 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 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
4月6日: 美国向德国宣战
6月27日: 希腊加入协约国
8月14日: 中国向德国宣战
10月26日: 巴西向德国宣战
12月7日: 美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1918年
3月3日: 布列斯特和约签订, 俄罗斯退出战争
8月: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同时在美国波士顿、法国布莱斯特和狮子山自由城爆发
10月30日: 土耳其投降
11月3日: 奥匈帝国向义大利投降
11月11日: 德国签署停战协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战历史大事年表
1939年9月1日~9月30日 波德战争
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约150万兵力在2300架飞机和2600辆坦克的掩护下大举进军波兰,二战全面爆发。9月27日,华沙沦陷。30日,波兰宣布投降。
1940年5~6月 德国闪击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并于同月饶过重兵防守的马其诺防线入侵法国。15日,荷兰投降。28日,比利时投降。
1940年5月26日~6月4日 英法比军队33.8万余人(其中法军12.3万人)从法国小镇敦刻尔克撤退回英国。14日,德军占领巴黎。16日,H.P.贝当接任法国总理。17日,德军从侧后推进至瑞士边界,法第2、第3集团军群被围。同日,法政府请求停战,22日与德国签订《贡比涅停战协定》,同意德国占领法国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并宣布退出战争和解除法国舰队武装。25日,法国全面停火。
1940年7月10日~10月31日 不列颠战役
1941年6月22日 德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张)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扩张到最大规模)
1942年5月7日~8日 珊瑚海海战爆发(日军第一次受到挫折)
1942年6月4日~6日 日美在中途岛海域交战 (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 斯大林格勒战役(欧洲战场的转折点)
1942年10月23日~11月4日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1943年7月10日~8月17日 西西里登陆战役(义大利法西斯末日的开始)
1943年9月8日 义大利投降,墨索里尼下台(轴心国的瓦解)
1944年6月6日~7月18日 诺曼底登陆战役(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5月8日 纳粹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的“胜利日”)
1945年4月1日~7月2日 冲绳岛战役(日本法西斯最后的挣扎)
1945年8日6日~9日 美国分别向日本广岛和长骑各投下一枚原子弹(核武器首次用于战争)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签署投降书(二战全面结束)
从1939年9月1日开始到1945年9月2日结束,二战打了 整整6年时间,共2000多天。

初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简短

1939.9.1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宣战,二战爆发
1940.5.10德国入侵法国及低地国家结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战。号称拥有“世界最强陆军”的法国在战争历时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便被纳粹德国击败。战争最后,英国远征军和许多法军士兵在发电机行动中成功地从敦刻尔克撤退至英国本土。
1940年6月,德意志第三帝国对法国发动了总规模的进攻,义大利王国也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10] 1940年7~10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命令(海狮计划)。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
1941年6月22日,德意志第三帝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德意志第三帝国军队以550多万人、4000多辆坦克和近5000架飞机的强大兵力,分为三路,突然向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发动全面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941年9月6日,德军进攻莫斯科,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军队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奋力抵抗,粉碎了德意志第三帝国军队迅速占领莫斯科的企图,这就是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一艘军舰上会晤,并发表联合国宣言《大西洋宪章》。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美英也开始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提供一些援助。[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1942年1月1日,中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大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明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瓜地马拉、海地、宏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纽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打败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联合国家宣言》标志著反法西斯阵线的最终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大增强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各国人民对法西斯的斗争,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程序。[13]
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式,更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式的转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此后,1943年7月德军发动了库尔斯克战役企图夺回战场主动权,但没有成功。
1942年夏天,德意军队近逼阿拉曼,开罗告急,1942年1月,英国军队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德意军队损失惨重,仓皇西逃,北非战场形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1943年年4月,北非德意军队投降。1943年7月,美英军队在义大利王国的西西里岛登陆,义大利王国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9月,义大利王国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及其随从人员在埃及首都开罗会晤,签署了《开罗宣言》。宣告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将坚持对日本作战,直到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给中国。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等人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通过了三国首脑在对德意志第三帝国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代号“霸王计划”以尽快打败纳粹德意志第三帝国
1944年6月6日,280万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从此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意志第三帝国法西斯的灭亡。8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为了加快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彻底消灭德意志第三帝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欧战结束三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等。
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同时,苏军猛攻柏林。最终,以损失了40余万人的代价攻克柏林
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因突发脑溢血而逝世。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身亡,苏军攻占柏林。
1945年5月8日,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展开猛烈的进攻,向日本本土步步逼近。中国等国家的抗日武装也在亚洲各地展开了反攻。
1945年5月9日,德意志第三帝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7月,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换为艾德礼)在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波茨坦会晤,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意志第三帝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16]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
1945年8月8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对日宣战,苏军围歼了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关东军,同时,中国的抗日武装向日军发动全面的进攻。
日本正式签字投降
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编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1939.9.1-1945.9.2)

没悬赏吗,
1939.9.1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宣战,二战爆发
1940.5.10德国入侵法国及低地国家结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战。号称拥有“世界最强陆军”的法国在战争历时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便被纳粹德国击败。战争最后,英国远征军和许多法军士兵在发电机行动中成功地从敦刻尔克撤退至英国本土。
1940年6月,德意志第三帝国对法国发动了总规模的进攻,义大利王国也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10] 1940年7~10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命令(海狮计划)。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
1941年6月22日,德意志第三帝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德意志第三帝国军队以550多万人、4000多辆坦克和近5000架飞机的强大兵力,分为三路,突然向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发动全面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941年9月6日,德军进攻莫斯科,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军队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奋力抵抗,粉碎了德意志第三帝国军队迅速占领莫斯科的企图,这就是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一艘军舰上会晤,并发表联合国宣言《大西洋宪章》。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美英也开始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提供一些援助。[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1942年1月1日,中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大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明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瓜地马拉、海地、宏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纽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打败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联合国家宣言》标志著反法西斯阵线的最终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大增强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各国人民对法西斯的斗争,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程序。[13]
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式,更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式的转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此后,1943年7月德军发动了库尔斯克战役企图夺回战场主动权,但没有成功。
1942年夏天,德意军队近逼阿拉曼,开罗告急,1942年1月,英国军队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德意军队损失惨重,仓皇西逃,北非战场形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1943年年4月,北非德意军队投降。1943年7月,美英军队在义大利王国的西西里岛登陆,义大利王国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9月,义大利王国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及其随从人员在埃及首都开罗会晤,签署了《开罗宣言》。宣告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将坚持对日本作战,直到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给中国。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等人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通过了三国首脑在对德意志第三帝国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代号“霸王计划”以尽快打败纳粹德意志第三帝国
1944年6月6日,280万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从此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意志第三帝国法西斯的灭亡。8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为了加快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彻底消灭德意志第三帝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欧战结束三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等。
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同时,苏军猛攻柏林。最终,以损失了40余万人的代价攻克柏林
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因突发脑溢血而逝世。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身亡,苏军攻占柏林。
1945年5月8日,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展开猛烈的进攻,向日本本土步步逼近。中国等国家的抗日武装也在亚洲各地展开了反攻。
1945年5月9日,德意志第三帝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7月,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换为艾德礼)在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波茨坦会晤,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意志第三帝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16]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
1945年8月8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对日宣战,苏军围歼了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关东军,同时,中国的抗日武装向日军发动全面的进攻。
日本正式签字投降
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8-19]

请问有详细的二次世界大战的介绍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战争最高峰时期,全球有60%的国家参战,战火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州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二战的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义大利等国组成的法西斯国家轴心国集团。
尽管在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衣索比亚的抗意战争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经开始,但一般认为战争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而告结束。
二战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所带来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长久的反映在战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战争的结果使得法西斯这一人类社会的毒瘤被铲除。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很大程度上是战争结果所带来的。在军事领域,战争发展了现代军事技术,并产生了大规模使用装甲部队进行作战的主要方式,同时,战略轰炸也成为一种直接影响战争结局的重要军事手段,战争后期,核武器第一次投入战争并体现了其巨大的杀伤力。二战的结果充分证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战争的胜负与交战双方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二战也对军事武器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雷达,喷气战斗机,火箭及导弹,电子计算机,核武器等高科技武器都在战争中投入使用并发挥了重大作用。而这些军事领域的突破又直接催生了战后人类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在这场血腥的战争中,无辜平民的伤亡是历史上最惨重的,其中包括了纳粹德国针对犹太人和其他东欧人种的大屠杀、日本对无数中国与朝鲜平民的屠杀,以及战争末期盟军针对德国与日本境内民用目标的轰炸。第二次世界大战总共导致了全球5千万人的死亡,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

跟具二战中有关苏联的大事年表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苏联卫国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争期间,苏军共歼灭德军607个师,盟军只歼灭了德军176个师。盟军实施的包括诺曼底登陆在内的各大战役均无法与苏德战争相提并论。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德双方共有1.3万辆坦克投入交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交战。在第聂伯河会战中,苏军共动用了400多万人,从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全面出击。
为赢得这场战争,苏联人民遭受了惨重的伤亡。据统计,苏联共有2700万人死亡,其中1800多万为平民,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员伤亡。
战争还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苏联共有1710座城市、7万多个村镇和31850个工业企业全部或部分被毁。
二战令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战前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义大利等国被彻底打垮,英国和法国也大伤元气。苏联经受了战火的洗礼,社会主义阵营由此形成。

有关二次世界大战的外国电影

钢琴师 《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细细的红线》、《纽伦堡大审判》、《纽伦堡大审判(特别版)》、《巴顿将军》、《最长的一天》、《辛德勒名单》、《卡萨布兰卡》、《父辈的旗帜》、《中途岛》、《沙漠之狐》、《英国病人》、《音乐之声》、《虎!虎!虎!》、《坦克大决战》、《大独裁者》、《生死大逃亡》、《丧钟为谁而鸣》、《德国好人》、《兵临城下》、《风语者》、《U-571》
):《从海底出击》、《帝国的毁灭(加长版)》、《决战斯大林格勒》、《黑色星期天》、《莉莉·玛莲》、《欧洲!欧洲!》、《伪钞制造者》、《玫瑰围墙》、《希望与反抗》、《纳粹军校》、《悲情火绒草》、《大迁徙》、《欧洲特快车》、《铁十字勋章》、《极地重生》、《何处是我家》、《六重唱》、《第九日》、《靡菲斯特》、《最后的桥》
):《遥远的桥》、《桂河大桥》、《空军大战略》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详细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被塞尔维亚族青年用手枪打死。7月28日,奥匈帝国以这事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许多国家也相继卷入战争。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援下,决定乘机吞并塞尔维亚。俄、法两国表示支援塞尔维亚,英国暗中支援俄、法。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几天后,德、俄、法、英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战争进行的异常残酷……战争最初在欧洲进行,但是很快就超出欧洲范围。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卷入战乱。战场上双双伤亡人数达3000多万,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战争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了四年多,最终以同盟国集团的德、奥等国战败而结束。
东线战场:
7月28日,奥匈与塞尔维亚断交并宣战。沙俄为支援塞尔维亚,宣布在俄全境实行总动员,引起德国抗议。8月1日,德国以沙俄拒绝停止总动员为借口向沙俄宣战,并侵入中立国比利时。4日,英国以德国侵犯比利时中立为理由对德宣战。6日,奥匈向沙俄宣战。德奥总的战略意图是:利用自己备战较早、动员充分的优势,按德已故总参谋长史里芬的预定计划,乘俄军尚未充分动员,集中兵力从法比边境进攻法国,在4至6周内击败法国,迫使法国投降。然后,向东攻打沙俄,预计在半年内结束战争。战争开始后,德国出动70多个师,猛攻法国,迅速逼近巴黎。
西线战场:
1914年8月2日,德军为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卢森堡铁路,入侵中立国卢森堡。8月3日,德军未经宣战,越过德比边境,进攻比利时。德军企图攻占列日炮台,遭比利时守军顽强抵抗。至8月9日,德军在付出伤亡3万人代价后,侵占比利时全境,并在边境交战中将法军派往比利时的掩护部队驱回法境。8月21日,德军兵分五路向法国北部进犯,法军防线被突破,被迫撤退。9月3日,德军逼近巴黎,法国政府撤往波尔多。
海上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德两国海军在日德兰半岛以西斯卡格拉克海峡附近海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对德国实行海上封锁,使德国经济陷入困境。为打破封锁,德国海军决心同英国海军决战。英国海军从截获的无线电报中得知德海军即将出海,乃先于对方派出舰队前往迎击。双方参战兵力:英舰151艘(战列舰28、战列巡洋舰9、巡洋舰33、水上飞机母舰1、驱逐舰79、布雷舰1);德舰110艘(战列舰22、战列巡洋舰5、巡洋舰11、驱逐舰72)。
著名战役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军队同德军于1914年和1918年在法国马恩河地区进行的两次会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和法军于1916年2~12月在法国的凡尔登筑垒地域进行的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联军于1916年7~11月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地区对德军实施的进攻战役。

我要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国家 的所有名单!详细的!

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的一场人类浩劫,大战使各国人民遭受空前灾难,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共计7340余万人 ,直接参战部队2900多万人,死于战场的约1000多万人,受伤的约2000万人,受战祸波及的人口在13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75%,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
协约国士兵的伤亡: 5,497,600
比利时: 13,700
英国: 908,000
澳大利亚: 60,000
加拿大: 55,000
印度: 25,000
纽西兰: 16,000
南非: 7,000
联合王国: 715,000
法国: 1,240,000
法国殖民地: 114,000
希腊: 5,000
义大利: 650,000
日本: 300
黑山: 30,000
罗马尼亚: 336,000
俄罗斯: 1,700,000
塞尔维亚: 450,000
美国: 50,600
同盟国士兵的伤亡: 3,382,500
奥匈帝国: 1,200,000
保加利亚:87500
德国: 1,770,000
奥斯曼帝国: 325,000
平民的伤亡: 6,493,000
奥匈帝国: 300,000
比利时: 30,000
英国: 31,000
保加利亚: 275,000
法国: 40,000
德国: 760,000
希腊: 132,000
罗马尼亚: 275,000
俄罗斯: 3,100,000
塞尔维亚: 650,000
奥斯曼帝国: 1,000,000
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统计
国别 死亡(人) 负伤(人) 被俘(人) 失踪(人) 合计(人) 占总动员兵力(%) 死伤比例
苏联 7 000 000 3 450 000 5 750 000 —— 16 200 000 60 2∶1
美国 292 000 671 000 119 000 29 000 1 111 000 6.8 1∶2.3
英国 398 000 480 000 331 000 98 000 1 307 000 22.2 1∶1.2
法国 211 000 400 000 140000包括失踪 —— 751 000 17.9 1∶1.8
德国 2 850 000 7 250 000 1600000包括失踪 —— 11 700 000 68.8 1∶2.5
日本 1 553 000 305 000 303 000包括失踪 —— 2 161 000 22.3 5.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参战兵力及减员率
美国:参战兵力1 400万人,减员(指阵亡、伤员、失踪,以下同)人数1 070 364人,减员率7.6%。其中阵亡占25%,伤员占61%,失踪占14%。)
英国:参战兵力1 200万人,减员人数1 233 796人,减员率10.3%。其中阵亡占28%,伤员占38%,失踪占34%。
前苏联:参战兵力2 200万人,减员人数12 000 000人,减员率52.2%。
德国:参战兵力1 700万人,减员人数9 900 000人,减员率58.2%。其中阵亡占21%,伤员占50%,失踪占29%。
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
第二次世界大战共有5 700多万人死亡。其中:
前苏联:死亡2 060万人,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被纳粹军队俘虏的前苏联士兵575万人中有330万人死于战俘营。
波兰:死亡600万人,是受纳粹摧残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仅奥斯威辛等三个集中营被杀害的就有290万犹太人。
德国:死亡730万人,其中有士兵370万人。
法国:死亡81万人;南斯拉夫:死亡170万人;美国:死亡38万人;匈牙利:死亡42万人;义大利:死亡33万人,罗马尼亚:死亡37万人;荷兰:死亡21万人;希腊:死亡16万人;芬兰:死亡8.4万人;保加利亚:死亡2万人;挪威:死亡1万人。此外,欧洲各国被希特勒分子杀害的犹太人和其他人种有500万~600万人;吉卜赛人被杀害50万人。
在亚洲战场,中国:死亡1 200万人;日本:死亡180万人。
两次世界大战有关资料
参战国数目:61 持续时间:2 194天(6年) 中立国数目:6 参战国总人数:17亿人(占世界人口80%) 战争中被打死的人数:3 200万人 受伤人数:3 500万人领土上进行过军事行动的国家:40个 军事行动区域的面积:2 200万平方公里动员入伍人数:11 000万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资料,详细点。谢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义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